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後勤四大問題

1888年12月,清廷明令以丁汝昌為北洋海軍提督,林泰曾為左翼總兵,劉步蟾為右翼總兵,“全部艦船二十二艘,其中十二艘購自英國,五艘購自德國,自制五艘”。同時以英海軍制度為藍本制訂了《北洋海軍章程》,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現代化海軍北洋海軍正式成立。新式海軍與舊式海軍不同,新式海軍需要完備的後勤保障設施——軍港。軍港主要職責是艦隊駐泊、供應後勤物資(包含食物、水、燃料、彈藥等)、檢修軍艦、救護傷兵等。清朝的後勤包含以下幾方面:後勤供給管理機構、燃料供應機構、彈藥供應機構、軍艦維修機構四大部分。然而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的四大後勤供給系統全部出現問題。如此情況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後勤四大問題

蒸汽軍艦

後勤供給指揮混亂

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後勤主要負責人是李鴻章,李鴻章當時的官職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總理海軍衙門會辦。從官職我們就可以看出,李鴻章主要實權職務是直隸總督,另外兩個官職雖然很大但是對於戰爭爆發的遼東、山東等地都沒有統轄權,對於除了海軍以外的軍隊也沒有統轄權。也就是說在甲午戰爭中,李鴻章對於發生在遼寧、山東、朝鮮的戰爭後勤工作有心無力。再看另外一位主要戰場領導,水師提督丁汝昌,他僅僅是北洋海軍的水師提督,對於除北洋海軍以外的軍隊、魚雷艇、後勤運輸、彈藥、燃煤都沒有管轄權。如此混亂的後勤管理系統,也難怪北洋海軍的後勤供應混亂。


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後勤四大問題

丁汝昌


軍艦維修

軍艦養護軍艦保持戰鬥力很關鍵的因素。北洋海軍軍艦在甲午戰爭前各艦平均艦齡已經超過 9 年,其中超勇、揚威兩艦服役期已近 13 年。再加上較為頻繁的外事活動,北洋海軍多艏軍艦需要維修,例如:超勇、揚威兩艦“鍋爐座多年未換,有朽爛處,行船殊恐未妥” 、“兩船前後大炮,因操放年久,膛內鋼環早形松溢,未盡適用。”定遠艦“船艙多滲漏之處,應請飭匠前往一律鏨艌”,甚至主力艦靖遠在大連灣打靶訓練時還出現了鍋爐故障,“鍋爐汽管,本皆舊朽,經此震動,多有滲漏”。面對如此嚴重問題水師提督丁汝昌多次提出維修請求,但是均被推辭。到1893年本應大修的各軍艦再次被慈禧太后的壽誕耽擱。知道甲午海戰爆發,北洋海軍對軍艦的維修計劃也沒能實施。

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後勤四大問題

甲午海戰中的軍艦照片

燃料供應

北洋海軍艦隊為蒸汽艦隊,軍艦以蒸汽為動力,蒸汽機又以煤為主要燃料。煤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徵蒸汽機動力是否充足,簡介決定了軍艦的航速。因此要保證軍艦的機動力和戰鬥力,必須保證燃煤的質量和數量,北洋海軍的燃料用煤是由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煤礦供應。開平煤礦供應的煤本應為優質塊狀無煙煤。但是由於經費不足,借款緩慢,開平煤礦張翼拒絕為北洋海軍提供優質煤。開平煤礦供給北洋海軍的煤日益變成那些堆在礦場、無人問津的劣質碎煤。水師提督評價開平煤礦的煤說:煤屑散碎,煙重灰多,難壯汽力,兼礙鍋爐。雖在常時以供兵輪且不堪用,況行軍備戰之時乎?多次與張翼交涉可是並沒有起到作用。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只能以劣質煤迎戰,出現嚴重動力不足問題。


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後勤四大問題

開平煤礦


彈藥供應

彈藥供應不足是歷史上公認的黃海海戰失敗的一大原因。在黃海海戰中,到海戰結束前半小時,鎮遠艦的 6 英寸炮已經發射了 148 枚炮彈,彈藥告罄,只有 12 英寸火炮(有一門已經不能使用)穿甲彈大約 25 發,而已無一發爆破彈。定遠艦也處於同樣的困境。再過 1 個半小時我們就將用完所有的炮彈,到那時只能聽天由命。這裡說的爆破彈是北洋海軍的主戰炮彈,具有擊沉軍艦的能力。兩大主力戰艦彈藥尚且缺乏,其餘軍艦彈藥缺乏情況可想而知。

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後勤四大問題

被北洋水師四炮連擊重創的“赤城”號炮艦

北洋海軍雖然在黃海海戰戰中奮力戰鬥,可是由於戰艦年久失修、動力不足、彈藥不足因素,在本應勢均力敵的戰鬥中敗下陣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多麼簡單的理論,清朝統治者卻在這一問題迷糊。北洋海軍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片來源 及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