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末年最大的糧倉在哪裡?

殷商末年最大的糧倉在哪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代,戰亂橫行。對於君王或者方國的首領來說,糧草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不過關於糧草的史書記載,可以說少得可憐。

《逸周書·克殷》:“﹝ 武王 ﹞乃命南宮忽振鹿臺之財, 巨橋之粟。”在傳說故事中,周武王滅紂後,遣散發巨橋倉的糧食,賑濟饑民,史稱巨橋發粟。這裡倒有可能是當時天下的糧倉,畢竟可以和極盡奢侈的鹿臺相提並論的地方,絕對是積聚相當財富的地方。

《水經注》載:巨橋東畔建有巨橋邸閣,史稱巨橋倉,為中國第一倉。商紂王時期,巨橋為朝歌、殷都、邯鄲、沙丘間御道中心城邑,建有離宮別館。既然可以連通三座重要城池,其重要性不言自喻,即便是作為天下糧倉,也不為過。

所著《中國古代技術史》,稱這座巨橋也是文獻記載最早的一座多孔梁式木橋,可以通車馬。關鍵是此橋架設在3000多年前的黃河(或者漳河)之上,當時的黃河漳河波濤更為洶湧,要在如此大河上架設橋樑,還要保證通行車馬,運輸糧食,其雄壯偉岸之勢,也必令人驚歎。

根據後世的說法,巨橋的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古城營村附近,屬於古黃、漳河流域,據《地理今釋》、《通典》、《文獻通考》、《水經注》等史書記載,遠在公元前2280年前,此域就有先人依水謀生,狩獵農耕,繁衍生息。

(商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司馬遷在這裡又給出了新說法,就是商紂王將天下的稅賦,全部用於修築鹿臺和充實巨橋,那麼這個巨橋糧倉,多半就是天下糧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