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扶贫产业链 打造香椿大产业

延伸扶贫产业链 打造香椿大产业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4 月 15 日,在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贫困户王开志一早就来到香椿基地里采摘椿芽。

从建设香椿基地起,他就成为了最早一批到基地务工的 贫 困 户 。“2017 年 挣 了8000多元,2018年挣了将近10000元,去年挣了11000多元。”王开志说,这笔家门口的收入,让他十分满意。

“2016年,根据东山村深丘地形地貌和典型旱片死角的实情,金华镇党委、政府要求该村建立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粮经复合套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谈到香椿基地的建设初衷,该镇党委书记谢均己说。

于是东山村以耐旱作物为突破口,引进四川其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全村耕地面积的30.2%用于种植香椿。

“看到王开志挣到了钱,我们也陆续都到基地来务工。”贫困户罗会根说,逐年增长的收入让大家信心倍增。

然而,农业产业始终存在市场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外地多处香椿就“遭遇”了滞销。

如何降低香椿产业的市场风险?东山村逐步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

在东山村办公室,该村第一书记潘飞正和镇村干部一道忙着设计香椿系列产品——椿芽鹅蛋面的包装。

“鲜香椿的保存时间不长,如果遇到市场行情不稳定或者交通不畅等问题时,容易造成价格下滑或者滞销。”潘飞说,疫情发生以来,镇村提前研判疫情可能带来的椿芽滞销问题,委托四川农业大学制定专业配方,研发出椿芽鹅蛋面,通过延长产业链,解决了香椿的滞销,目前香椿鹅蛋面已经完成前期质量检测等,即将上市销售。

“全村有30多户群众常年在基地务工,其中一半都是贫困户。村集体通过利用产业扶持基金入股香椿合作社,让村集体有了分红收入。”东山村村干部卿波说,许多贫困户也掌握了香椿种植和管理技术,成为了“产业工人”。

“随着香椿进入盛产期,开发椿芽鹅蛋面只是第一步。”潘飞表示,下一步,村里还将继续加大产品深加工力度,开发面条、酱菜等香椿系列产品,通过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将东山香椿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和有关部门积极对接,力争搭乘“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品牌这艘大船,让东山香椿走出四川,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