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資產配置裡一定要有黃金?

為什麼資產配置裡一定要有黃金?

從來沒有人搞得清楚,是我們擁有黃金,還是黃金擁有我們。

——美國經濟學家彼得·伯恩斯坦

自5月以來,在黃金節節攀升的趨勢之下,許多人儼然用發現投資新大陸的目光來看待這一“低調”的投資標的。自2013年開啟低迷至今,黃金其實早已走出深谷,併成為一批理財老手們的資產配置標配。

黃金價格未來走勢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從國際政治局勢、美元等多維度分析,大局面相當樂觀,但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些,而是我們更需要了解的——為什麼資產配置裡一定有黃金?

“鐵打”的黃金,流水的紙幣

從古至今,黃金首要關注的並非是短期價格的波動,而是財產的一部分以黃金的形式存在,心裡才更踏實。

黃金有兩種屬性,天然的是商品屬性,而在社會中有了貨幣屬性。

在政治課本中,馬克思也告訴我們“貨幣天然是金銀”。人類千百年的金融發展,更是一部圍繞金銀展開的歷史。比如,Au的名稱來自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

為什麼資產配置裡一定要有黃金?

在我國,最早的黃金貨幣出現在戰國時期,儘管有些朝代也曾使用過紙幣,但黃金的地位始終無法撼動。

比如明代,皇帝朱元璋發行“寶鈔”為流通紙幣,不過運行60餘年後,由於該紙幣紙張質量較差,不易長時間使用,購買力逐步下降。從初始的票面1000錢到1448年前後的不足3錢左右,最後的結局還是沒有離開紙幣與金銀的循環。

新中國建立以來,那時國家一窮二白,對黃金也是採取的統購統銷的政策,要集中有限的黃金與他國換取必要的材料,支持國家的建設。這個時候,黃金也凸顯這其國際貨幣的價值。

1982年,國家對黃金才陸續放開,那時才可堂堂正正的戴著金戒指金耳環出現在街上、橋下和田野中。

也就是那個時候,才開始在老百姓中發行熊貓金幣(1979年發行新中國第一枚金幣,普通人買不到)。看看現在當年的熊貓金幣相對於普幣漲了多少,就知道大眾對於黃金的青睞有多少。

戰爭一響,黃金暴漲

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

在一個國家和諧穩定的時候,黃金所起到的作用是保值,這個任務黃金完美完成。

在社會從相對穩定發展到不穩定時,黃金的相對價值就會飆升。每到戰爭來臨,黃金和糧食的相對價值就成千上萬倍暴漲。

為什麼資產配置裡一定要有黃金?

以2017年為例,國際局部衝突引發的金價跳漲有這些:

2017年4月7日,美國向敘利亞投下了59枚戰斧導彈,金價一度上漲接近2%。

2017 年4月11日,朝鮮局勢的緊張,推動金價從1250美元持續上漲至接近1300美元。

2017年8月29日,朝鮮從平壤附近發射一枚導彈,飛過日本北部。金價升值至1325美元/盎司附近。

黃金是為亂世儲備下的一份保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中青山上的一片草。考慮到我們的世界遠沒有我們所想的那般太平,所以即便是小概率事件,只要概率不是零,就應該為這個概率做一點準備。

避險、保值與傳承

現在,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基礎上,我國逐漸發展了以期交所以及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黃金交易,主要有實物黃金、紙黃金、黃金基金&ETF、黃金現貨、黃金期貨、黃金租賃、黃金股票、黃金信託等八種投資類型。

但並不是每一個都適合普通投資者,比如紙黃金、黃金期貨等雖然能賺取較高收益,但需要專業知識才能操作,門檻較高;而黃金租賃一般是機構與機構間的交易活動,投資者可通過第三方理財機構,參與其中,獲取收益。

為什麼資產配置裡一定要有黃金?

有購金者提到,金條、金幣手續費低,是不是隻買金條、金幣,不買文創收藏金?

那也不一定,文化金承載了很多文化的元素,有歷史的寓意,大師的雕琢,擺放的吉祥寓意。所以說,不同的黃金形式有著不同的價值。

一般來說,黃金有這樣幾個核心的價值:

一是避險。

黃金是誠實的資產,能夠規避國家信用風險,與很多配置品是互補,比如國債、存款等。

二是傳承。我國雖然現在還沒有遺產稅制度出臺,但單從黃金本身的穩定屬性而言,黃金也適合財富傳承,而且家庭配置黃金也是不需要登記的。

三是保值。黃金不僅能隨金價上漲增值,從保值的角度來說,黃金還相對於紙幣,有其內在的商品屬性,能夠運用多個領域,所以有其自身的價值。

從遙遠的《聖經》一百多次提及,到現在各國央行的儲備,黃金都是資產配置的重要一部分。

總體來說,黃金在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作用首先是“防守”,其次是“投資”,兩者缺一不可。

為什麼資產配置裡一定要有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