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為什麼叫洪洞?

用戶5870494766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山西那些事兒。(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

我們都知道洪洞有個大槐樹,這裡號稱眾祖之根。

不少外地人會將洪洞讀為hóngdòng,這其實是錯誤的讀音。

正確的讀音應該是hóngtóng。

關於洪洞這個地名,有人根據方誌上的記載,“縣北五里有洪崖古洞,縣以洞名。”說是因為這個地方南邊在上古時期有一個仙人,因為居住在一個叫“洪崖古洞”的地方,而得此地名。

其實這個說法不可靠。

因為這裡的古洞讀dòng,而非現在的讀音hóngtóng。

也有人解讀說,洪洞這一地名,源於鮮卑語,其實是通古斯語系中的“Hoton”一詞的漢譯。Hoton”意思就是“城”。

這種說法有過度解釋之嫌。就算洪洞此地魏晉這段歷史上受到過鮮卑人的影響,而地名這一最基本的文化要素確實有強大的傳承性的,不可能直接改過來,把之前的俗稱丟的一乾二淨。

洪洞這一地名,還是與此地的地理環境有關。

綠色所示為汾河

洪洞靠近汾河,“洪”是形容大水,而“洞”是言水之激流。合在一起,“洪洞”的意思就是指這裡的汾河波濤洶湧。

這裡的形容流水迅猛的“洞”該怎麼讀呢?

《說文解字》言:“洞,疾流也。從水同聲。徒弄切。

從水同聲,就是說表示疾流的“洞”讀同tóng。後面的“徒弄切”,是古代表示讀音的特殊方法,取“”的聲母t,和“”的韻母ong,合在一起,就是tóng這個發音了。

綜上可知:洪洞這個地名,與當地特殊的河流環境密切相關。

速讀歷史類精彩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提起洪洞縣,可以說家喻戶曉,喜歡戲劇的人都記得《玉堂春》裡蘇三的一句唱詞“蘇三離了洪洞縣……”,另外一個就是“大槐樹下”的故事。洪洞縣名是怎麼來的暱?



根據傳統的說法,洪洞縣名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 洪洞縣歷史悠久,其“洪洞”之名自古就有,雖然在歷史上幾經變遷,但最終還是沿用了歷史上的舊稱:洪洞


在唐、虞、夏、商時代,洪洞為冀州之域。後其屬地和縣名多有更改,如義寧二年改楊縣為洪洞縣……1958年10月,洪趙縣與霍汾縣合併,稱洪洞縣,縣治在洪洞城。1959年9月霍汾從洪洞分出,恢復原置。1971年臨汾與運城分署分置,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縣人民政府駐洪洞縣城。蘇三起解裡所描述的愛情故事世代相傳,大大槐樹的故事吸引了海內外大批粉絲的尋根問祖熱,而這兩個故事,其起因地都是山西洪洞



【喜歡我的網友可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