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相比“女神節”“女王節”,我更喜歡“國際勞動婦女節”!

如今,很多人愛用“女神”“女王”來稱呼女人,不愛用“勞動婦女”。

從“勞動婦女”到“女神”“女王”,看上去似乎地位提高了。

但請記住,或許,離開勞動所有人的社會地位都是無稽之談。

人類世界自古就充滿了不平等:帝國對殖民地的,白人對黑人的,奴隸主對奴隸的,等等。在這些不平等中,男女不平等最為普遍。時間上,幾乎存在於整個人類文明史,幾乎存在於每一個國家,普遍到常常被忽視。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供圖:中建二局 陳良萍

那些歧視壓迫女性的言論,聽上去多麼“有道理”啊!

——“女人擋不住野獸、女人玩不了機器、女人數學不行、女人總是嘰嘰喳喳流言蜚語、女人先天就更順從”。

所以,女人自然就該在家帶孩子,女人自然就不能當科學家、政治家、工程師,女人的意見會讓社會混亂、國家危亡,女人原本就只是男人的一根肋骨!

很多人聽信了這些話。“謊言重複千遍就成了真理”,男人在壓迫女人時覺得理所應當,女人在默默忍受時也覺得理所應當。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供圖:中建二局 陳良萍

這些話越深入人心,女人的發展就越難。女人發展得越差,這些話就越深入人心。謊言不僅變成了真理,還一再證明了自己。

那麼,人們什麼時候開始知道這些話錯了呢?

答案是:1857年3月8日。

那一天,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儘管後來美國當局驅散了抗議人群,但以此為開端,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婦女解放運動逐漸興起,並從一次次抗議罷工,演變成一場持續數百年的社會運動,點燃了整個世界。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供圖:中建二局 陳良萍

究其根源,是生產力的進步(如紡織業的產生)使得女人可以承擔很多原本由男人壟斷的工作。

有了工作,才有可能罷工,女性的政治主張才能被重視。

有了工作,才有了獨立的收入和消費,女人的經濟地位才能被重視。

男女平等這件事,雄韜偉略的女王做不到,溫文爾雅的闊太太做不到,衣食無憂的精英女神做不到,大量團結起來的勞動婦女卻能做到。所以,我們慶祝的“婦女節”,實質就是“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供圖:中建二局 陳良萍

中國人,尤其要重視這個節日。因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與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歷史,是緊密相連的。

毛澤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世界上什麼事情,沒有婦女參加就不成功。”“全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日。”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女黨員繆伯英籌備北京女權運動同盟會。

1922年,鄧穎超成立北京女權運動同盟會直隸支部。

1924年,中國共產黨第一任婦女部長向警予籌建廣東女權運動大同盟。

到1952年,解放軍共有11萬女軍人。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一大批女軍人,對新中國建立做出過巨大貢獻,有著崇高的威望功勳。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供圖:中建二局 陳良萍

在過去70多年裡,中國大陸基本做到了:消滅童婚(早於美國)。消滅納妾(早於中國香港)。實行了男女平等的義務教育(年限長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女性的平均參與勞動參與率達到了70%左右。(高於幾乎所有其他國家。)。

醫學家屠呦呦、“老乾媽”陶華碧、作家張海迪、女排教練郎平、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北斗女神”徐穎……無數優秀的中國婦女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婦女能頂半邊天”。

2015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球婦女峰會上說:“追求男女平等的事業是偉大的。縱觀歷史,沒有婦女解放和進步,就沒有人類解放和進步。”

今天,讓我們共同慶祝“國際勞動婦女節”!

讓我們向勞動婦女,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婦女節在中國

早在清末民初的1907年,中國女權先驅秋瑾創作的一首《勉女權歌》,發表在她自己主筆的《中國女報》上。歌中不僅

倡導了婦女自由、男女平權的思想,也鼓勵婦女勉力求學、勤力勞作、為國奉獻。這首歌振奮了清末民初青年女權者的鬥志,推動中國早期婦女解放運動的有力前行。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中國慶祝三八婦女節,開始於1924年。這一年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初期。

當年慶祝三八婦女節的陣仗可謂宏大,有宋氏姐妹、何香凝、鄧穎超等各界女性革命人士數千人參與。呼籲革除陋習如多妻制、童養媳、娼妓、以及纏足等口號,激勵中國女性為謀求自身解放而鬥爭。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天起,便把

領導婦女爭取解放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也正是有了一代代共產黨人捨生忘死的不懈奮鬥,今天的中國婦女才能擺脫幾千年封建禮教的奴役、束縛,追求人生的夢想。

在192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政黨名義通過的婦女運動決議——《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正式獲得通過。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圖為大會通過的《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


1949年3月24日,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通令全國,正式定3月8日為婦女節。由此,國際婦女節成為中國法定節日,成為我國推進男女平等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中國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

毛主席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一百多年過去了,在無數人的努力下,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們國家,女性普遍有了受教育權、工作權,婚戀自由也成為社會共識,開始擁有與男性平等的政治權利。其中,有平等的工作權、經濟上獨立自主,是實現女性價值的基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沒有婦女,就沒有人類,就沒有社會。追求男女平等的事業是偉大的。縱觀歷史,沒有婦女解放和進步,就沒有人類解放和進步。中國將更加積極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支持婦女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和夢想。”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2013年3月8日,習近平同女代表親切交談,並代表黨中央向參加全國兩會的女代表、女委員和全國各族婦女致以節日的祝福。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我更喜歡‘三八婦女節’”

7日,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播海霞在接受媒體採訪,在談“女神節”時稱更喜歡“三八婦女節”。

她覺得“女神是別人附加給你的色彩,遠不如奮鬥得來的女性平等的地位讓我更自豪更自信。做全職媽媽,或是做堅強的辦公室女性,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就不負這一生、不負女性這樣一個最美好的稱呼。”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在古代中國就有一些出色的女性

木蘭從軍,緹縈救父

班昭著書,武則天稱帝

……

她們的故事證明了

女子不僅只有美

更有勇氣與智慧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而在現代中國

越來越多的女性

更不再只是

“足不出戶”和“相夫教子”

而是走上不同的社會舞臺

盡顯風采

有一種勇敢叫餘旭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

兩次參加首都閱兵

兩次參加珠海航展

兩次飛出國門表演

餘旭在蔚藍天空中的“曼妙輕舞”

恍如昨昔

2016年11月12日

八一飛行表演隊

在飛行訓練中發生事故

餘旭不幸犧牲

將最美的青春永遠定格在30歲

有一種情懷叫郎平

有一種勝利叫中國女排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

中國隊3-1力克塞爾維亞隊

摘得冠軍

在中國體育史上

幾乎從來沒有一個人

能連續30年受大眾喜愛

她在球員時代的五連冠

帶領中國女排走上世界之巔

執教以後再次率領

中國女排重回排壇頂峰

有一種堅持叫屠呦呦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2017年1月9日

屠呦呦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這是她繼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

201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之後

獲得的又一項“重量級”大獎

她堅持著自己的研究

從中醫古籍中獲得靈感和啟迪

改變青蒿傳統提取工藝

創建低溫提取青蒿素抗瘧有效部位的方法

成為發現青蒿素的關鍵性突破

……

這樣女性還有很多很多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你見過最美的女性照片是哪張?

團團放了一張圖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是的,這就是我們認為最美的女性。

在我國發展歷程中,占人口半數的廣大婦女始終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她們在各行各業各領域建功立業,展現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為包括婦女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創造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更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奮鬥。廣大婦女要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中,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責任擔當、過硬的能力本領,在多姿多彩的實踐創造中勇挑重擔,展現出“半邊天”的別樣風采,創造出“巾幗不讓鬚眉”的光輝業績。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的那樣:

“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

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

和夢想成真的機會”

“我還是個小仙女,為什麼要過婦女節?”

無論你過的是哪個節日

積極陽光,向善向上

都是保持年輕的小秘訣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祝所有女性永葆青春,永遠快樂~

向所有"半邊天"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