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孔融,為什麼還要滅三族,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仇恨?

一德格天1


我是小心,與你分享。

曹操殺孔融,其實是一場寒族力量與士族力量的衝突。

有人說,曹操殺孔融的原因是:孔融公開反對自己、寫詩譏諷自己、公然出言辱罵自己,其實這統統不對。曹操是何許人?怎麼會因為這些小事殺孔融,他真正殺孔融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後人控制不了孔融這支士族力量。

這裡稍微解釋一下“寒族”與“士族”的區別:所謂寒族就是普通的地主,但只興起了一兩代人而已,而士族是興起了十幾代人的強大家族。曹操是寒族出身,孔融是士族出身。士族向來是看不起寒族的,因此在曹操身邊的那些士族人,比如:楊修、荀彧之類從心底是鄙夷曹操的。曹操為改善這種現狀,提出“唯才是舉”,規定以後的選仕標準不再按照出身門第來劃分。

曹操害怕自己的後人管不住這些自視甚高的士族集團,所以他晚年殺了許多人,比如:弘農楊氏的楊修、潁川荀氏的荀彧等人,當然也包括孔子世家的孔融。曹操這麼做,無非就是害怕自己之後,無人能控制這些士族力量。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草皮死後曹睿即位。曹睿聽從陳群的建議頒佈《九品官人法》,規定以後選仕標準看門第出身,說白了就是以法律的形式保護世家大族的利益。《九品官人法》的頒佈意味著曹魏政權贏了,因為曹魏政權更加穩固;但是曹操輸了,因為以後的選仕標準不再是“唯才是舉”。


心歲了


孔融很有名,他有個祖先更有名,就是婦孺皆知的孔子!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從小便有名氣。相信這位別人家的小孩,經常被媽媽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謙讓,你看看人家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沒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的主人就是這個孔融了。這麼一個聰明伶俐、人見人愛的小孔融,長大後如何得罪了那位“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了?


不論曹操是“治世能臣”也好,“亂世奸雄“也罷。他有個特點是不可否認——愛才

欲成大事,不攬人才是不會有所作為。成就大業的曹操深諳此道。身處亂世,他對“人才”的渴求比較廣,因此他所重視的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人才,而是方方面面的人才,凡有一技之長者在他看來都是“人才”,“建安七子”均為曹操所用。

孔融做為“建安七子”之首,起初曹操十分器重他。不管孔融是遇到什麼麻煩或者不痛快,曹操定為他設法周旋。孔融為北海相時,黃巾為亂,盜寇四起,境不能保,孔融便離郡而去,後來還是曹操薦他為大中大夫,在朝為官。


1、阿滿的狼子野心

孔融作為孔子的後人,儒家的正統,又生逢亂世,自許大志,表示要忠於漢室,擁護獻帝。天下儒生無不以他馬首是瞻。他薦賢舉能,宣揚仁政;他的文章就像他的性格,鋒芒畢露,褒貶鮮明。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漢朝廷罷三公(大司馬、大司空、大司徒),設丞相、御史大夫以代三公職權,這顯然是曹操的意圖。不久朝廷就授曹操為丞相。“天下號令自丞相出”。此時曹操不僅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僭形已彰。孔融對此非常憤慨。看到曹操奸雄詭詐,愈發不能忍受,說話更是偏激,觸犯了曹操。


2、“禍從口出”

因為從心裡的牴觸,所以孔融在朝堂之上公然和曹操唱起了反調。也許是處於惜才,又或許是不願與天下文人為敵,又可能是此時的阿滿羽翼還不夠豐滿。曹操對此多次忍讓:曹丕霸佔人妻,孔融出言諷刺。曹操頒佈“禁酒令”以節約糧食。孔融又出來反對。曹操為了要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同時也是為了統一大業更近一步。曹操決定遠征烏桓。此時孔融又跳出來反對。譏笑他說:“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楛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

3、真正的“殺身之禍”

真正讓曹操難以忍受的是孔融上奏的《宜準古王畿之制》,孔融在裡面提出“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即,京都周圍千里以內的地方,歸朝廷直接管轄,不許其他諸侯建立封地。其目的是要尊崇天子帝王,擴大漢室實權,限制曹操勢力的膨脹。當時曹操正封著“武平侯”,武平屬陳郡,距許都僅三百里左右,如按孔融所說的去辦,曹操就得徙封,到邊遠的地方去享受食邑了。這與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相違背。

曹操本就生性多疑,懷疑他所談論的越來越廣,對他有所忌憚。害怕他阻抗自己的大業。這次曹操真的起了殺心。孔融此次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4、“孔融罪名”

曹操的本性“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當統治者對底下的官員表示不爽的時候,總有那麼些揣摩上意的小人冒出來。

那個曾經被孔融毒舌過的御史大夫郗慮,看到報復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曹操一看,這小子懂事。於是在一忍再忍,終於忍無可忍之下,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208年的八月二十九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流傳千古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成語,也是出自此次事件

這孔融自己雖然不怕死,但是卻因此連累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他們還那麼小,一個八歲,一個九歲。於是決定為他們爭取一下。

看到兩個孩子依舊在玩他們的遊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孔融對差使說:“希望可以保全兩個孩子的性命”。這是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孔融一聽還是自己的孩子有道理。沒想到他們小小年紀就傳承了他父親的氣度與智慧。




鼎鼎九公主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至於曹操為何要殺孔融還滅其三族,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孔融自視清高,經常對曹操的政治路線,軍事決定公開表示反對,時不時還諷刺曹操。作為一個領導者,怎麼會容忍這樣一個人公開反對自己。

第二點,要知道曹操也是一位詩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道出了曹操的志向,而且這首詩是曹操北征大勝歸來創作的。歸來之際,文武百官無不阿諛奉承,滿足曹操的虛榮心。可唯獨孔融上書一封,暗諷曹操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這更加劇了曹操和孔融之間的間隙。

第三點,孔融喜歡宴請賓客,宴席少不了的就是酒。當時曹操下了禁酒令,可是孔融不但不聽,還在大醉之後跑到丞相府找曹操理論,各種諷刺侮辱曹操。於是,曹操直接下令處死孔融。

本來曹操是打算處死孔融一人的,但是有人告訴曹操說孔融的子女個個天資聰慧,未來可期。於是,曹操決定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將誅殺孔融改成滅三族。

總的來說,孔融有才華,但是太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裡,這也就是他被滅三族的原因。


小空話歷史


我是閱微草堂筆記,我來回答

提到曹操為什麼滅了孔融三族,首先就不得不分析一下曹操的為人。

曹操自黃巾起義時崛起,之後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與群雄逐鹿中原,翻遍史書也不得不讚其一聲真豪傑。

身處戰亂年代,身為曹魏軍政集團的最高首腦的曹操,不得不為自己,為整個利益集團深思熟慮,因此他必須要確保自身的絕對權威。另外,從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可見他自身性格上的果決與狠辣

所以他可以對一般小事給予寬容,一旦出現影響自身權威的的人,他必會果斷以重罰極刑來鞏固自己的權威。

從孔融的行為來說,他已經觸及了曹操的逆鱗。作為孔家後代的孔融,其本身也是當時名士,是建安七子之一,一言一行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但是孔融是利用其影響力來個曹操對著幹的。比如曹操頒佈禁酒令,孔融卻大肆飲酒,日日宴請,並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當曹操遠征烏桓時,孔融又寫文章諷刺他不仁不義,欺負弱小。這樣的事情不止一件兩件

孔融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他發現了曹操的深層目的並不是匡扶漢室,而是借天子之名圖謀曹氏霸業,這與自命忠君的孔融從政治立場上存在著分歧。但是孔融一介文人,無一兵一卒在手,又自覺政治影響力強大,曹操不敢動他,所以就大唱反調

如此行徑,自詡當世英雄的曹操又如何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耐後,還能留他長久,自然要以他為典型,力求永絕後患

如何能做到殺雞儆猴呢?自然逃不過漢朝最嚴酷,震懾力最強的刑罰--夷三族。


閱微草堂筆記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1]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曹操評價孔融: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具體分析孔融被殺並株連全家主要原因:

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徵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後,對當時的權臣曹操的態度傲慢、冒犯無禮,常常觸犯曹操,而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裝著容忍,曹操暗中卻嫉忌他正確的議論,怕阻抗自己的大業,日積月累曹操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古史今鑑


1曹操殺死了孔融,是因為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曹操,才使自己人頭落地。

2簡而言之,孔融和曹操並不是一個派系的人。雖說曹操已掌大權,但孔融等人還是忠於漢室。所以,曹操想要稱帝,這些人必須除掉。

當然,孔融本身也是恃才傲物的一個人,多次多曹操不敬也是一個原因。

3孔融的死不是偶然的,是實力派和正統派你死我活針鋒相對博弈的結果。然而無情的事實是,沒有實力就沒有一切。曹操為了自己的霸業,絕不能容忍和他陽奉陰違的人,更不能容忍唱對臺戲的人。順倡逆亡,政治,從來都是殘酷無情的。

4曹操愛惜有才能的人,但是有個條件,那就是不能反對他。尤其不能反對他挾天子令諸侯打天下成霸業。

5孔融之死,

當從中汲取教訓,人貴有自知自明,君子為人處世自當審時度勢,不可持才自傲,目中無人率性而為。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孔融是孔子後代,孔融兒提時就有孔融讓梨的美名,不管真假宣傳也好,而且就在本朝凡事孔子後裔均可封衍聖公,可見封建王朝對孔子後人的尊崇與厚待,世代享有此遇。可見孔融的影響力,按現在咋也得給個政協副主席待遇。但凡讀歷史都知道,皇帝穩固政權必殺開國功臣或有人脈的人,這是鐵律。曹操雖不是皇帝但大權在握他挾天子令諸侯世人盡知,孔融沐皇恩浩蕩,族群得此永久殊榮,自然骨子裡不和,實際上即使表面順從圓滑本質上也不屬於同道,唯一的就是遠離朝政,享受祖先帶來的榮耀富貴,否則被殺是遲早的事。按李永樂老師講的孔融的人脈與政治資源終究會對曹操的權利帶來實質阻礙干擾,這就像歷史上的唐太宗殺兄暫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用李永樂老師講的當初的皇帝0.5必須幹掉小於或者等於0.5的功臣或者有人脈實質不同到的人。這對於皇權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你把殺他他就殺你或者影響你的權利運作。

政治、商業還有社會生活都是人為創造的,既然是人控的它就未免帶有人性的味道,比如你過去是個窮小子沒有人注意你,一旦你突然好起來了,你身邊的至親好友特別是比你強的都會不舒服,處處掣肘你,為啥?人性的弱點。政治上是血腥絞殺,生活上是彼此嫉妒拆臺。


真佛無相


第一,曹操殺孔融,主要還是出於政治考慮,因為孔融一直反對曹操的政治路線,同時也是為了震懾、鎮壓以孔融為代表的保皇派,也有穩定後方的目的。滅其三族也是這個目的。

第二,至於仇恨,還真的談不上。曹操作為北魏的奠基者,根本不會在意個人的所謂喜怒或者仇恨。一個滿腦子個人仇恨的人,怎麼可能有光明的前景,美好的明天呢。把曹操殺孔融,界定為個人仇恨,那也太小瞧曹操,以及孔融了。


曹操為什麼在建安十三年八月殺掉孔融呢,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孔融反對曹操的政治路線,有幾件事情可以看出來。1、官渡之戰的時候,孔融一直宣揚袁紹勢力強大,不可戰勝的言論。戰爭期間,鼓吹敵人不可戰勝,小了說,是擾亂軍心,大了說,有通敵嫌疑啊。2、建安九年,孔融提出,按照古制,京都千里範圍之內是不允許封侯的。而在建安元年,曹操已經封為武平侯了。這個潛臺詞就是,要把曹操趕出京都,遠離權力核心。這是曹操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二、孔融有名望,殺一儆百,穩固後方。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孫,小時候就很聰明,“孔融讓梨”的故事,那是家喻戶曉啊。入仕之後,更是名滿天下,在讀書人中的名望很高,號稱“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建安十三年,曹操廢了三公,到六月,又被封為丞相。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把權力進一步的集中在自己手中。這種權力的進一步集中,引起了朝廷內的一片反對聲。七月,曹操決定南征劉表,這時候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再加上,孔融和劉備的關係一直很好(劉備曾經幫孔融解過北海之圍,而孔融也曾經勸劉備接手徐州)。

三、孔融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建安元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徵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又升任少府。當時孔融作為士族的代表,曹操是需要利用他的出身已經名望,來為自己掌握朝廷大全服務的。但之後,隨著曹操一系列統一北方戰爭的勝利,加上個人威望的進一步提升,孔融的這一作用逐步減少,乃至消失。

所以,曹操才決定在南征劉表之前,殺掉孔融。

關於曹操與孔融個人仇恨的說法,有些站不住腳。孔融的確是經常諷刺曹操,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件事。

1、勸阻曹操殺太尉楊彪。袁術稱帝后,曹操想乘機殺掉與袁術有姻親關係的太尉楊彪。孔融勸說《周書》有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況楊彪和袁術只是親家!曹操推託說是漢獻帝的旨意。孔融諷刺說:莫非成王要殺召公,周公也不知道?潛臺詞就是,誰不知道現在獻帝只是一個傀儡,這還不是你的意思啊。

2、曹操攻破鄴城,曹丕納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孔融就給曹操寫信,說當年武王伐紂,把妲己賜給周公了。曹操因孔融博學,但是翻遍了史書,也沒有找到典故的出處。後來見到孔融後,便問他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孔融回答說:“根據現在你們父子辦的這事兒,那時候應該也是這樣的啊。”

3、及至後來曹操為了節約糧食,下令禁酒,說酒可以亡國,由此非禁不可。孔融又跳出來唱反調,說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人間有酒德,酒怎麼可以禁?再說從古以來就有因女人而亡國的,怎麼不禁女人?

這些言論,曹操肯定不舒服,但不至於為此殺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一下曹操是如何對待禰衡的。孔融最多也就是諷刺曹操,禰衡可是直接開罵啊。很著名的故事,禰衡擊鼓罵曹,而且不單單是罵曹操,還把整個朝廷裡,除了孔融之外的所有人,罵了一個遍。可以想象,當時肯定不少人建議曹操要懲處禰衡。但是曹操沒有,而是把禰衡打發到劉表那裡。有人說,這是曹操借刀殺人。其實,真正有借刀殺人嫌疑的是劉表。因為劉表當時是比較寬厚的,也是比較仁慈,還有荊州八駿的美稱。曹操把禰衡打發到劉表那裡,是知道劉表還不至於真正要了禰衡的性命。而且,禰衡對於曹操來說,殺之如同捻死螞蟻一樣,有什麼必要借刀殺人呢。所以啊,曹操這等做天下大事的人,不會過分在意個人仇恨的。

綜上,曹操殺孔融,是出於政治目的,而不牽扯太多個人的仇恨。


不羈之舟


孔融出自孔家,孔家的民生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而漢之所以沒落,世家大族功不可沒。而曹操大力提攜寒門,指望能夠制衡,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是取死之道之一。

其二,孔融空有名聲,但是缺乏能力,但是又成天與曹操做對,日積月累之下,焉能不死。

其三,孔融沒有足夠的硬實力支撐,民聲又大,還是反對黨,正好殺雞儆猴,所以死是必然的。

至於家族被清算,其實這都是附帶的,基本上一個家族的當家人或者主家完蛋,基本上這個家族都不保的


下品


說到孔融這個人我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從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上,我們就學習過孔融讓梨這個歷史典故。可以說孔融讓梨的故事幾乎成為現代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種典型的例子。孔融也因此給我們留下的是特別善良,尊敬兄長的這一美好形象。然而,孔融在四歲讓梨的這一舉動,其實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長大以後的孔融是怎樣的一位歷史人物呢?為什麼他在最後竟然是因為不孝謀反之罪而被處死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成年後的孔融,一塊來了解一下孔融最終為什麼會被曹操所殺死。所謂事出必有原因,那麼今天我們就一塊來看看這死亡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孔融,之所以最終會被曹操淘殺死的最致命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他特別的恃才傲物,而且一點都不識時務,經常的去頂撞曹操,這才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孔融我們知道他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那可都是有文采的人吶,所以說孔融也是個有才者。其實正是如此,孔融確實博聞強記,才華橫溢。然而,他絕然而他卻不是一個識時務,善於和人交往的一個政治家。他雖然有才能,但他卻不具備政治才能,他雖然想在官場上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他卻不是一個適合官場的人。因為他一點都不謙虛,他才氣頗高,卻恃才傲物可以說是目空一切。他雖然說對古代的一些治國方略啊也相當的熟悉,而且對於那些古人的言論啊,它都可以達到熟背的程度,因此呢,曹操也是特別的佩服她這樣一個人。

可是呢,他這個人卻口無遮攔處處與人呢是針鋒相對,言辭比較犀利,而且比較挖苦別人,久而久之呢,他也就經常的禍從口出吧。我們都知道,在當時的袁術,可以說也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政治家。他也是一心的想當皇帝,果不其然呢。有一年他就開始稱帝了,曹操那也因為實力的問題,一時也無法將其消滅。要知道在當時呢,漢朝還沒有滅亡,袁術就敢稱帝了,其實這是不義的行為。據說在當時呢,朝廷有個太尉叫做楊彪,他與袁術聯姻了。這個時候呢,曹操正是滿腔怒火沒有地方發洩了,於是這個時候就借這個機會遷怒於太尉楊彪。向朝廷奏表請求將太尉楊彪處死。話說在這個時候呢,孔融聽說了這件事,於是立刻那就找曹操理論。他引經據典說什麼父子兄弟呀,罪不相及呀,何況這個楊彪和袁術只是親家關係啊你,你就說人家謀反,你這不是誣陷人嗎?可以說,孔融說的話句句在理,曹操一時之間也啞口無言,無言以對。

正是孔融的這番話,楊彪呢,才躲過一死!話說這個時候孔融竟然沒有感覺到危險,正在步步逼近自己,反而得意忘形,覺得自己是好偉大啊,竟然能夠救人性命。所以呢,慢慢的他就是和曹操唱反調,然後諷刺挖苦曹操。話說當時東漢末年的可以說是連年征戰各地都出現了禁酒令,為了軍事戰爭的需要呢?魏蜀吳三國曾經都多次下達禁酒令,也就是說禁止喝酒。所以說曹操當時也頒佈了禁酒令,可是這一令法剛頒佈出來呢,就遭到了孔融的極力反對。孔融竟然這樣說,如果禁酒可以使天下安定下來,就可以避免國家滅亡,那麼夏朝夏桀王還有商紂王他們是因為貪戀美色而亡了國,現在為何只禁酒而不禁止婚姻呢?孔融在當時可以說是特別的有名啊,他這麼一說,這個別人都會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所以說這對禁酒令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曹操當時呢也知道孔融也只不過是為了出風頭,所以就忍了下來。

除了這些事情呢,據說還有一次曹操呢,準備去討伐劉備劉表這些漢室宗親,孔融知道以後呢,又提出了反對意見。首先,他說那劉備,劉表那都是漢室宗親啊,你怎麼能去討伐人家呢?於是就說曹操這是以無義之師去攻打有義之師,肯定會失敗的。在這個時候,曹操終於忍無可忍了,於是就找了一批人去給孔融網羅了一些罪名!盛怒之下然後就將孔融給殺害了,可以說孔融一生聲望很高,但是卻一點都不識時務,一點都不懂得收的道理。所以最終他被處死是源於禍從口出,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