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主要由三大戰役組成,一個是解白馬之圍,一個是延津之戰,最後一個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最終的決戰,那麼其中的解白馬之圍和延津之戰,可以說是官渡決戰的序幕了。建安五年的2月份,袁紹派遣他手下的大將顏良,在白馬攻打曹操的守將劉延。袁紹則親自率領大軍向黎陽進兵,打算渡河。當時這條河橫穿在黎陽和白馬之間,黎陽在河北,白馬在河南。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至於官渡之戰中,袁紹投入了多少兵力,許多史書記載,都說是10萬人。比如三國志中就記載了,袁紹挑了4萬精兵強將,準備攻打許都。而曹操的兵力呢?史書記載說,應該是不過1萬人的。但是裴松之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說,曹操剛剛起兵的時候,已經有5000的兵力了,之後他又百戰百勝,即使有時候失敗,損失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二三而已,但是,等到他大破黃巾軍的時候,又得到了30多萬的降兵,之後他又吞併了其他地方,雖然也因為征戰而損失了不少兵力,但是也不應該只有這麼少。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之後他還列舉了好幾條實例,說明曹操的兵力不可能這麼少。他認為,說曹操兵力不過1萬人的說法。這都是記述的人想要以少見奇,突出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神奇之處,但這其實不是實際的記錄。事實上,裴松之的看法大概也是符合當時的實際的。因為官渡之戰,關乎曹操的生死成敗,所以他一定會全力以赴,除了在自己的後方留下一些最需要的維持治安的軍隊之外,他一定會全力投入戰鬥之中。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而且在戰前剛剛投降了曹操的張繡,是馬上就帶兵投入了官渡之戰中的。三國志中也記載了,官渡之戰,張繡是有大功勞的,後來他還升任將軍了。而張繡的兵力,大概至少有好幾千人。所以曹操“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這種說法,還是不大切合實際的,但是,曹操的兵力比袁紹少,這個是絕對沒有問題。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那麼曹操是如何迎接這場生死攸關的戰爭的呢?首先看看他是如何解白馬之圍的。荀攸向曹操勸說道,現在我們的軍隊兵力太少了,跟敵軍差距太大,所以我們必須分散敵軍的兵力才行。主公,您先領兵到延津那邊,做出似乎想要渡過黃河切斷對方後路的樣子,到時候,袁紹一定會分兵到西邊作戰,然後您再輕裝上陣,帶領部隊偷襲白馬,攻其不備,一定能活捉顏良。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荀攸的意思是要分散袁紹的兵力。當時延津在白馬的西南邊,所以,荀攸建議曹操,將兵力引到鹽津去,只是虛張聲勢而已。他想要曹操假裝從延津北渡過河,包抄袁紹的後路,然後引誘袁紹把部分兵力調過來向曹操應戰。之後,他們再集中兵力,快速行軍,支援白馬。曹操聽從了荀攸的建議,依計行事,果然,袁紹看到曹操帶兵到延津的時候,以為曹操要渡河,包抄自己的後路,立刻就分派了一部分的兵力到西邊去作戰。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曹操知道袁紹已經分兵的時候,又立即從延津快速趕到白馬。顏良來不及得到消息,感到非常震驚,於是,倉芒之間就前來應戰,最終曹操大破顏良的軍隊,在陣前斬殺了顏良,於是得以解決白馬之圍,之後,又帶領白馬地區的軍民沿著黃河,向西邊撤退。在曹操從白馬撤退的時候,袁紹又想從黎陽渡過河追擊他,於是他們兩個人又在延津南邊打了一仗。三國志是這樣說的,那時候袁紹已經渡過黃河了,他追擊曹操一直到延津的南面,這時候曹操暫停了軍隊的前進,就在白馬山的南坡安營紮寨,又派人登高,探望敵情。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過了沒多久,探子就回報說,袁紹的軍隊大約有五六百騎兵,過了一會兒,又回來報告說,袁紹的騎兵還在逐漸增多,步兵不計其數,曹操說,不用再報告了。曹操命令騎兵解下馬鞍,放開戰馬。讓從白馬那裡繳獲來的輜重物資塞滿了路途,諸位將領都說,敵人的騎兵太多了,我們還是退回去保衛營寨吧,只有荀攸一個人說,這時候正是為了引誘敵軍,為什麼我們要退回呢?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袁紹的騎兵大將文丑和劉備帶著五六千的騎兵,先後趕到延津那邊。眾位將領說,可以出兵了吧。曹操卻說時候還沒有到。過了一會兒,袁紹的騎兵又增多了一些,有的還去搶奪輜重物資,曹操說,可以出擊了。於是,曹操不到600的騎兵,殺出去後,竟然立刻大破袁軍,文丑最後也被殺了。顏良和文丑都是袁紹手下極其有名的戰將,他們被殺,讓袁紹全軍都感到十分震驚。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袁紹消滅公孫瓚之後,就漸漸驕傲起來,因為這時候他已經吞併了四州之地,手下有幾十萬的兵力,驕傲之心自然也越來越盛。沮授對於袁紹的驕傲,感到非常的擔心。在出兵之前,他就對袁紹說,能夠消除混亂、除暴安良,這是符合道義的軍隊,依仗自己人數多,憑藉強大的實力,這是驕傲的軍隊。有仁義的軍隊,是沒有敵手的,但是驕傲的軍隊必定會先滅亡。現在曹操擁戴天子在許地建造了皇宮,您發動全部的兵力南下攻打曹操,本來就違背了道義。而且,克敵制勝的方法主要在於謀略方面,並不在於兵力的強弱。

官渡之戰的序幕,發生了些什麼?

曹操的法令已經得到了施行,他的士兵精明強幹,並不是公孫瓚那種等著被人包圍的人。您現在不理會穩操勝券的謀略,又發動不義之兵。我很為您感到擔心。但是袁紹太驕傲了,白馬地區的失敗並沒有讓他清醒過來,直到他從黎陽渡河進軍的時候,還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他一直都自以為必勝無疑。就這樣,在三大戰役的前兩戰中,曹操都勝利了,並且還斬殺了袁紹手下顏良和文丑兩名大將,削弱了袁紹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