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三國是一個吹牛者橫行的時代,他們在同一個舞臺上競技,相互切磋吹牛技巧,共同編織了一場扣人心絃的吹牛大會,讓一部嚴肅的戰爭題材作品,變成了喜劇色彩頗重的無厘頭大戲​‍‌‍​‍‌‍‌‍​‍​‍‌‍​‍‌‍​‍​‍‌‍​‍‌​‍​‍​‍‌‍​‍​‍​‍‌‍‌‍‌‍‌‍​‍‌‍​‍​​‍​‍​‍​‍​‍​‍​‍‌‍​‍‌‍​‍‌‍‌‍‌‍​。不過事實也證明,吹牛有風險,耍酷需謹慎​‍‌‍​‍‌‍‌‍​‍​‍‌‍​‍‌‍​‍​‍‌‍​‍‌​‍​‍​‍‌‍​‍​‍​‍‌‍‌‍‌‍‌‍​‍‌‍​‍​​‍​‍​‍​‍​‍​‍​‍‌‍​‍‌‍​‍‌‍‌‍‌‍​。

三國時期,第一個吹牛吹出高境界的人叫韓馥​‍‌‍​‍‌‍‌‍​‍​‍‌‍​‍‌‍​‍​‍‌‍​‍‌​‍​‍​‍‌‍​‍​‍​‍‌‍‌‍‌‍‌‍​‍‌‍​‍​​‍​‍​‍​‍​‍​‍​‍‌‍​‍‌‍​‍‌‍‌‍‌‍​。不過,作為割據一方的諸侯,韓馥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他並沒有過度吹噓自己的水平,反而不遺餘力地給下屬打call。


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當時,十八路諸侯齊聚汜水關討伐董卓,而董卓的部將華雄囂張地在諸侯聯軍門前叫陣。作為一個體貼員工的領導,韓馥有意讓自己的手下在各位大哥面前亮相,說出了一句讓後世謹記的名言: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正是這句話,韓馥親自把一位忠於領導的好員工潘鳳送進了火葬場,為之後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偉光正形象做了嫁衣。

因為《三國演義》中沒有記載潘鳳接到這個任務後的反應,所以,我們沒法判斷他當時的心情是鬥志昂揚,還是默默罵了韓馥無數遍。不過,那些把《三國演義》拍成電視劇的導演們無疑都認可了前一種想法。他們在電視劇中添加了潘鳳耍酷的鏡頭,使得這場對戰更加具有史詩級的色彩。


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1994年,在央視版的《三國演義》中,潘鳳接到命令後的臺詞是: “末將遵命!取兵器來!”這是比較正常的反應。2002年,在張敏、呂良偉主演的電視劇《貂蟬》中,潘鳳的臺詞已經變成了: “小小娃娃口出狂言,我乃潘鳳,快來送死!”這比之前的版本狂妄多了。到2010年,在陳建斌主演的《新三國》中,潘鳳好像成了個從現代穿越回去的段子手: “有何不敢?我的大斧早就飢渴難耐了!”這就有點逗了。

不過,潘鳳雖然因領導吹牛致死,但好歹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在今天的網絡上,還以“無雙上將”的身份晉升為新一代網紅,也算死而無憾。

如果說潘鳳是從側面襯托了關羽高大威猛的男神形象,那另一個小人物秦琪則是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強行從正面拔高了關羽的文學形象。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值得大家銘記。


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秦琪本來只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路上的一個倒黴蛋,不過,喜歡給自己加戲的秦琪絕不甘心就這樣領飯盒。他給自己加了臺詞,從而使這場毫無看點的戰鬥變成了《三國演義》中的經典鏡頭之一。

面對關羽強行闖關,不卑不亢的秦琪喊出了那句讓千萬人淚流滿面的口號: “獸人永不為奴!”當然,這是翻譯成現代漢語的轉述。他的原話是: “你只殺得無名下將,敢殺我麼?”這句話出口一分鐘後,秦琪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除了這兩位為烘托關羽形象而存在的角色,號稱小關羽的魏延也是個吹牛高手。

在諸葛亮病故、全軍撤退的情況下,魏延吹了個不合時宜的牛: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翻譯過來就是,諸葛亮雖然死了,但我還在,你們給丞相送葬就行,我一個人留在這裡,便可以一當十。

這段吹牛的話雖然不至於送命,但無疑在廣大群眾心中留下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下面的將領都暗自合計:下次再吹牛就打爛你的頭。

機會說來就來。


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當時,魏延經常和蜀國另一位大將楊儀公開對峙。一次對陣中,楊儀可能從《:西遊記》的銀角大王那裡得到靈感,對魏延說,你有本事就喊三聲“誰敢殺我”,看看有沒有敢答應的。吹牛上癮的魏延哪能放過這個登上人生巔峰的時刻,“誰敢殺我”四個字脫口而出。結果,他第一句剛喊出口,邊上的馬岱就發出了孫悟空般的叫聲——爺爺在此,隨後,一刀把魏延的腦袋變成剁椒魚頭。

從上面幾個案例來看,吹牛的致死率還是相當高的,一般人使用這招往往凶多吉少。不過,也有一些實力派的角色已經把吹牛運用得爐火純青,即使吹的牛被人揭穿,也總有辦法逢凶化吉、轉危為安。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曹操。

在赤壁戰敗後,曹操逃離戰場的過程中曾經發出過三次槓鈴般的笑聲,嘲笑周瑜、諸葛亮不懂用兵技巧。雖然三次均被無情打臉,但他最後都轉危為安,可以說是奇蹟了。

第一次是在叢林中,曹操以為自己已經逃離危險區便哈哈大笑,結果從雜草堆裡鑽出來一個趙子龍。第二次是在河邊,曹操又以為自己已經脫離戰場,開始哈哈大笑,結果從水裡冒出個張翼德。第三次是在華容道上,曹操再次天真地認為自己已經逃之天天,結果路邊跑出來個關雲長。


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曹操接連吹三次同樣的牛被正面打臉,也算是前無古人。好在,這次作者不是要突出關羽的能征善戰,而是要烘托一下關羽講義氣的藝術形象,這才讓曹操躲過一劫。

雖然為了襯托關羽高大上的形象,作者塑造了無數經典的愛吹牛的人物,但三國中最經典的吹牛鏡頭是為了蜀國另一個大佬級人物諸葛亮而存在的。

這個人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詳——王朗,江湖人稱王司徒。

當時,諸葛亮北伐,打得曹真如喪考妣,位列三公的王司徒心裡很不爽:大家同樣是文官,靠賣嘴皮子吃飯……你能打仗我就不能打?於是,王司徒對眾人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flag既然立了,牛也吹了,王司徒這回硬著頭皮也得上了。第二天,在兩軍陣前,王司徒開始了他精彩絕倫的表演。這段表演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如果當年有奧斯卡,王朗一定能榮獲年度最佳男配角獎。

面對諸葛亮,王司徒上來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大意是:我大魏國這麼大、這麼厲害、這麼有錢,你這麼個小人物也配和我們競爭?只要你跪下來磕三個響頭、叫一聲爸爸,我就饒你不死,還在朝廷給你封官。開心不開心?


生在三國時期要記住一句話——“吹牛有風險,裝x需謹慎”

面對王司徒潑來的心靈硫酸,諸葛亮也進行了回擊:我以為你作為漢朝老臣,一定有一些高論,豈料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你這個老賊不過是個衣冠禽獸、賣主求榮的人,牆頭草,兩邊倒,還敢跑過來跟我說教?你算老幾啊?當然,在央視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完這一大段話後,還拋出一句流芳千古的名言——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就這樣,受了諸葛亮這一必殺暴擊後,王司徒的心臟病發作,直接猝死在戰場。王司徒也憑藉著一系列精彩演技拿到三國吹牛領域的第一名,榮獲吹牛之王的頭銜。

不過,這件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吹牛在任何時候都是有風險的。面對光膀子、戴金鍊子的社會大哥,吹牛會被他砍死;面對搖羽毛扇、能說會道的知識分子,吹牛會被他罵死。所以說,如果你不是社會大哥或者知識分子的任意一種,還是老老實實做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