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歐洲的崛起竟是因為可怕的傳染病——“鼠疫”

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躊躇滿志,打算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但災難降臨到他和臣民的頭上,那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鼠疫​‍‌‍​‍‌‍‌‍​‍​‍‌‍​‍‌‍​‍​‍‌‍​‍‌​‍​‍​‍‌‍​‍​‍​‍‌‍‌‍‌‍‌‍​‍‌‍​‍​​‍​‍​‍​‍​‍​‍​‍‌‍​‍‌‍​‍‌‍‌‍‌‍​。


近代歐洲的崛起竟是因為可怕的傳染病——“鼠疫”

鼠疫一開始襲擊了拜占庭帝國治下的埃及,城市的街道上到處都是腐爛的屍體,隨時有人走著走著就栽到地上,再也爬不起來​‍‌‍​‍‌‍‌‍​‍​‍‌‍​‍‌‍​‍​‍‌‍​‍‌​‍​‍​‍‌‍​‍​‍​‍‌‍‌‍‌‍‌‍​‍‌‍​‍​​‍​‍​‍​‍​‍​‍​‍‌‍​‍‌‍​‍‌‍‌‍‌‍​。瘟疫同樣摧毀了農村,穀物無人收割,大群家畜簡直成了野生動物​‍‌‍​‍‌‍‌‍​‍​‍‌‍​‍‌‍​‍​‍‌‍​‍‌​‍​‍​‍‌‍​‍​‍​‍‌‍‌‍‌‍‌‍​‍‌‍​‍​​‍​‍​‍​‍​‍​‍​‍‌‍​‍‌‍​‍‌‍‌‍‌‍​。

在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口死亡。瘟疫使這座原本富麗堂皇的國際大都市徹底衰落了,直到幾百年後才漸漸恢復元氣。

羅馬帝國的“復興大業”也戛然而止,查士丁尼無力再組織任何一次有影響的軍事行動,心灰意冷地帶領臣民拜倒在基督面前。於是,整個帝國陷入宗教狂熱。

鼠疫最猖獗的一次是在14世紀,被時人稱為“黑死病”。


近代歐洲的崛起竟是因為可怕的傳染病——“鼠疫”

教會減輕不了災難帶給人們的痛苦,加之教會內部的腐化與墮落,不少人將瘟疫肆虐、 “上帝發怒”歸咎於教會。大批人口死亡後,許多財產無人繼承,大量遺贈湧入教會,教會的揮霍現象更加嚴重,而牧師在瘟疫期間不肯為教徒進行臨終聖事,或收取更高的費用,使人們對教會的憎恨進一步加劇。

在這場瘟疫中,雖有不少棄職而逃的教士,但也有教士奮不顧身、盡職盡責,所以他們的死亡率高於常人。在德國,約有1/3的教士死於瘟疫。


近代歐洲的崛起竟是因為可怕的傳染病——“鼠疫”

教士大量死亡使許多教職空缺,於是很多在瘟疫中死了妻子的人進入教會,他們多是文盲,即使會閱讀也不理解意思。在瘟疫之後的數年裡,教士的素質普遍下滑,教會的頹勢也很難通過他們得到扭轉。

此後,在政教衝突中,教會多處於弱勢,加之舊貴族的地位受到打擊,在中世紀與王權分庭抗禮的兩大集團都受到重創,各國君王趁機利用漸漲的民族情緒加強集權。 “民族至上,國家至上”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著作裡都有倡導,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成為主要力量,基督教大一統的局勢一去不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