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爺爺和父親,都在張家口做過官員


慈禧太后是我國近代史重要政治人物,是縱橫捭闔叱吒風雲巾幗英傑,歷史評價不一,借美國東方學者,亞瑟·亨·史密斯《動盪中的中國》說:“……處理大事的時候,總能鎮定自若,……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和才能。”

慈禧太后歷經4任皇帝,有著非常獨特政治思維,漢家精英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在她手下兢兢業業辦事,有說閻錫山覲見過慈禧,後來人們問他,慈禧長什麼樣?,閻說:“木有看見臉,只看見一雙繡花鞋。”,閻錫山覲見慈禧時,頭都沒抬起來,可見慈禧攝人心魄的眼神,夠多厲害。

其實,慈禧出身並非名公巨卿,而是滿洲普通官吏人家女兒,有人說慈禧是漢家女,這不可能,“凡旗人生則入檔,壯則當兵,上則服官,下則披甲。”。

滿族女孩滿月後造冊入籍,長大後選秀女,“朕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戴一墜子,並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行禁止。”,滿族女孩耳朵上扎三個窟窿。

《清史稿》:“慈禧是安徽省徽寧池廣太道惠徵的女兒。咸豐三年(1851年),慈禧被選入宮,號懿貴人……”。

慈禧的祖父名叫景瑞,是沒參加科考的監生出身,花錢捐了個太僕寺筆帖式,屬8品微職末位,嘉慶十二年(1807年),景瑞調到張家口辦理牧場事務。

清朝以騎射為本,弓馬開國,努爾哈赤在龍興之野時,經常察看戰馬膘情,馬弱者鞭笞,馬壯者賜酒,皇太極將馬匹作為賞賜,嘉獎有功將士,平定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察哈爾後,滿清騎兵的馬匹,才得到緩解,有說:“清軍騎兵不過萬,過萬則所向披靡”,後來,滿清在察哈爾草原設置牧場,由察哈爾人放牧。

從康熙到嘉慶,清皇室熱衷於木蘭秋獮,設立了上駟院和太僕寺兩大馬政機構,“張家口外兩翼牧群,地勢沃衍,厥號名揚……,”太僕寺主要職責是掌管御馬,以備皇帝巡幸、謁陵及木蘭秋獮時乘用,也就是現在的察北牧場,當地人叫“軍馬場”。

清廷對馬場的管理周密嚴格,三年核查馬政,在太僕寺赴場官員監督下,核查其畜養馬匹之息耗,根據馬匹餘缺盈虧之程度,對馬場牧長和牧丁,給予不同的獎懲,孳息好的獎毛青布10匹,孳息不好的又打又罰。

慈禧的爺爺在張家口馬場幹了7年,口外天寒地凍,物質匱乏,吃了不少苦,嘉慶21年,景瑞調回北京,任刑部清檔房主事,正六品,道光11年升為河南司郎中,正五品,道光20年列京察一等,交軍機處記名,準備外放道府用。

但在面君時,道光皇帝對他印象頗為不好,發旨意說:“察其才具平庸,俱不勝知府之任,著回原衙門行走,京察一等,均著註銷。”,景瑞乖乖回到刑部檔房。

道光23年三月,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失敗,清廷查驗國庫銀兩,暴露了特大銀庫虧空案,牽連了景瑞的父親吉郎阿,吉郎阿曾任管庫司員3年,雖然已經亡故,但也要賠償,這對慈禧的爺爺景瑞家來說,尤如飛來橫禍,實在無法償清這筆銀兩,被革職入獄,直到家中變賣田產,才湊齊總額60%,放了出來。

葉赫那拉氏是滿洲古老貴族,雖然敗落,但人脈依在,慈禧的父親惠徵,於道光十一年擔任吏部筆帖式,在這個微職末位崗上,幹了15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第一次得到升遷,以此為肇端,仕途進入上升通道。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慈禧的父親惠徵,被上諭任命為山西歸綏道道員,道員是低於總督巡撫而高於知府的地方長官,正五品的職銜,來到直隸霸昌道當戶部官員,直隸霸昌道是張家口,戶部官員負責大境門稅卡的稅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