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西周,看看卿大夫們的“工作服”和“工作餐”

大家好,時隔許久,終於又開始了《詩經》的賞讀,今天,我們來簡單瞭解下週朝“公務員們”(卿大夫)的工作服和工作餐。

國風·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這首《召南·羔羊》但從字面內容來看,主要講了兩個方面內容,

  • 卿大夫工作服——羔裘的製作過程;
  • 卿大夫退朝後前往用餐的行動狀態。
夢迴西周,看看卿大夫們的“工作服”和“工作餐”

羔裘

我們先來講講工作服。

手工製作裘衣是十分繁瑣的,硝皮、釘皮、陰乾、鏟皮等等有著多個步驟,而《召南·羔羊》本意在於借衣說人,所以只取了幾個製衣的關鍵節點,用“皮”、“革”、“縫”非常簡化的描述了羊皮裘襖從選皮、鞣製到縫合成衣的製作過程。

這裡再科普一下,“紽(tuó)”、“緎(yù)”、“總”,這三個字都是古代早期針對絲線所使用的量詞,絲五縷為紽,絲二十縷為緎,絲八十縷聚合成一束為總,這也是與前面的製衣過程相對應的,越趨向完成,製衣所需要的用料也就越多。

夢迴西周,看看卿大夫們的“工作服”和“工作餐”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遼夏金元、明清,到近現代,都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撇開近現代的服飾不說,中國服飾還匹配有相應的冠服制度,尤其是以禮樂文化為重的周朝,“分貴賤,別等威”的等級制度十分嚴格,冠服禮制體系因此也非常的完備。而詩中提到的“羔裘”正是卿大夫朝會的“工作服”。

“大夫羔裘豹袖,故以不純用羔,下於諸侯,而豹亦飾之最盛者。”——《弁服·釋例》

西周分封制形成了相應的等級秩序: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羔裘不是卿大夫專享的服飾,諸侯也是可以穿的,不過諸侯地位高可以用全裘,不加袖飾,而卿大夫作為周王或分封諸侯管轄的臣屬,等級低一級,需要用豹皮作袖飾,來表明自己“下於諸侯”,維護森嚴的等級。

羔裘作為動物毛皮製作的保暖衣物,為防止弄髒,弄壞,也為了保證一定的著裝美觀度,在外還要穿一件覆蓋裘襖的裼衣,也叫中衣,同樣的地位不同,裼衣樣式花紋也是不一樣的。

“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禮記·玉藻》

這邊找了《越王勾踐》影視裡的服飾,不一定對,不過可以稍微形象一點,大家看個意思就好。

夢迴西周,看看卿大夫們的“工作服”和“工作餐”

右一曳庸大夫

夢迴西周,看看卿大夫們的“工作服”和“工作餐”

越王勾踐

公膳

接著,我們來簡單講卿大夫們講的工作餐。

周朝的禮樂文化除了涵蓋冠服之外,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本詮釋了什麼叫“以食為天”。按《周禮》記載,周朝的中央政權的組織是以冢宰為首的天地四時六官制度,分別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和冬官司空。

在天官冢宰管轄下,從事飲食活動的食官多達50種,人員達到了近4000人次,而且分工明確,頗為細緻。

  • 有負責烹煮製作食物的食官,如:膳夫、庖人、內饔(yōng)、外饔、亨人、臘人、醯(xī)人等;
  • 有負責捕獲獸類、魚、鱉等提供食材的食官,如:獸人、漁人、鱉人等;
  • 有負責進獻食物的食官,如:籩(biān)人(進獻水果、乾肉等)和醢(hǎi)人(進獻肉醬);
  • 有負責酒漿的食官,如:酒正、酒人、漿人。

除此以外,還有專門為周王調配飲食的食醫,掌鹽的鹽人,掌供冰的凌人等等,可以說是一個龐大且職能明確的“集團企業”了。詩中卿大夫們“退食”的是公膳,即在公朝辦事所用的膳食。那麼這工作餐到底是吃什麼呢?

“天子日食少牢,諸侯日食特牲,大夫特豕,士特豚。”——《禮記·玉藻》

豕,相信不用多做解釋了,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豬,那是不是說卿大夫們工作餐就是一頭整豬呢?對也不對,先賣個關子,先來看看有多少個卿大夫來吃這一頭豬?

“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禮記·王制》

上大夫與下大夫,皆為卿大夫,也就是合計有八個人,八個人吃一頭豬,未免有點奢侈浪費,也不是很合理,我這邊比較偏向“把一頭整豬作為膳食用料”這種說法,也就是準備一頭豬的用料,不一定一餐全用完,合乎禮制就好,不然按周天子的供量,他豈不是要成為“大胃王”了。

夢迴西周,看看卿大夫們的“工作服”和“工作餐”

羔羊的寓意

小科普結束,回到詩歌上來,這篇《召南·羔羊》到底要說明什麼內容呢?

其實還是離不開一個“禮”字。羊作為較早的家畜,與人的關係很近,羔羊跪乳的習性,被人們視作善良知禮,德行高潔的象徵。所以以羔羊喻人,一般都是喻指這個人有德、有禮,也就有了“德如羔羊”的說法,這個從“美”、“祥”這樣的字也能反映一些。

“既外服羔羊之裘,內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從公門入私門,佈德施行,皆委蛇然,動而有法,可使人蹤跡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稱,內外得宜。”——《毛詩》

《召南·羔羊》的寓意也是在於,頌揚卿大夫們德位相配、德行高潔,禮儀周全,只有朝會上盡心盡責,朝會後才能“委蛇委蛇”,從容不迫的去享用公膳,以此做範例,讓為官者視為楷模去仿效學習,達到宣傳的目的。身著羔裘,還要心存仁德,盡責守禮,行服相稱才是大善啊!

好啦,《召南·羔羊》就學到這裡了,天冷了,穿上我的羊皮小襖,咱也做一回“羔羊”去!

(部分圖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