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衣赐履按:这一回接着讲虞诩,顺便探讨一下士大夫集团与太监集团的关系。上一回,我们讲到,公元115年,虞诩任武都郡太守,先是平定了羌人叛乱,之后将武都郡治理成塞外明珠。然后,虞诩再出现的时候,就到了公元126年,升任司隶校尉。有读者可能会问,你不是说虞诩得罪了大将军邓骘,仕途已经完蛋了吗?没错啊,只要大将军邓骘当朝,虞诩的仕途就漆黑如墨。不过,邓骘死了诶,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虞诩终于受朝廷待见了。

公元126年,虞诩升任司隶校尉,算是基本上实现了祖父对他的期望。

虞诩的祖父叫虞经,担任过郡县的狱官。老虞同志不但办案公允,而且主张量刑从宽,对犯人们,能不往重里判,就不往重里判。每年冬季,上报一年的刑狱情况,常常忍不住为受刑受罚之人流泪。老虞曾对人说,东海于公“高筑里门”,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然做到了宰相,我治狱六十年了,虽比不上于公,但也差不到哪去吧,我的子孙就算做不到三公,总能做到九卿吧?

于是,老虞同志给孙子虞诩取了个字,叫,升卿(升到九卿)。

衣赐履说: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汉宣帝时期的宰相于定国是东海人,他的老爹于公,在郡、县主管刑狱方面的事,从来不往死里整人,因此,还在世的时候,老百姓就给他立生祠。有一次,他家所在社区的大门(里门)坏了,父老乡亲一块儿修,于公说,把这个门再修得高大一点,能够让四匹马拉的高顶大车通过,我这么多年,从来没在断狱上祸害过人,从来没冤枉过一个人,也算积了不少阴德,我的子孙,一定会出现光宗耀祖的。后来,儿子于定国当了宰相,孙子于永当了御史大夫。

此番,虞诩升任司隶校尉,这个职务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道,合称为“三独坐”,御史中丞大约相当于国家监察委主任,尚书令大约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司隶校尉大约相当于首都及中央部委定向监察组组长,不是九卿,胜过九卿。

虞诩升任司隶校尉,几个月内,连着搞了几个大动作。先是弹劾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一月二十九日,这哥儿俩以巴结权贵为由被免职。紧接着,虞诩又弹劾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文武百官顿时傻眼了,心说跟哪儿蹦出这么个混不吝啊!大家都说虞诩太苛刻,于是,太尉朱宠、司徒朱伥(读如昌)、司空陶敦,三公联名劾奏虞诩,指控他正当盛夏却拘捕无辜,这是官吏百姓的祸患。

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虞诩,终于回京了】

衣赐履说:这段太有分析头儿了。

上一回,我们讲过,虞诩绝对是国家栋梁级的能人,属于既能上得朝堂、又能征战沙场的那种家伙。前110年,南匈奴和西羌都反叛,大将军邓骘提议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南匈奴,结果,虞诩坚决反对,并说服司徒张禹组织公卿讨论,彻底否定了邓骘的意见,同时也彻底得罪了邓骘。于是,邓骘先后把虞诩任命为朝歌县长、武都太守(此两地都有叛乱,实际上是对虞诩的某种惩罚。详见拙文《 》),再也回不到中央机关。公元121年,邓骘的妹子邓太后死了,安帝刘祜亲政,阎皇后家崛起。公元125年,三月十日,刘祜去世。三月二十八日,阎氏外戚没有立安帝的亲儿子刘保为帝,而是立了北乡侯刘懿。四月十一日,任命太尉冯石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前任司空李郃为司徒。十月二十七日,刘懿死了,阎家还是不愿立刘保,又召其他王爷的儿子进京。十一月四日,以中常侍孙程为首的十九个太监发动宫廷政变,立刘保为帝,诛杀阎氏外戚,刘保时年十一岁。


这十九个太监因拥立有功,全部封为侯爵,史称十九侯(详见拙文《 》)。


顺帝刘保是在这个背景下上台的,可以说,朝廷中没有“自己人”,清洗官员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此,一月二十九日,罢免太傅冯石和太尉刘熹,就在同日,司徒李郃也被罢免,因此,他们被罢免其实跟虞诩没啥必然联系,实际上,弹劾京官儿本来就是司隶校尉的职责之一。那为什么司空陶敦没免职呢,人家陶敦是公元125年12月1日才任职的,此时,刘保已经登基。


虞诩弹劾太监,我觉得非常微妙,后面慢慢分析。

三公劾奏虞诩,虞诩当然要自辩,于是上书说:

法禁是社会的堤防,刑罚就相当于给人戴上笼头,防止他们犯罪。如今,州里推给郡里,郡里推给县里,一层推一层,百姓怨恨,诉苦无门。而且,大家都以苟且随大流为贤能,以尽忠有气节为愚蠢。被我查获的贪赃枉法之辈,多了去了,三府(三公)是怕我上奏之后,牵连到他们,所以诬陷于我。但是,我宁可死,也要依法尽职。

顺帝刘保看了他的奏章,十月九日,免去司空陶敦的职务。

衣赐履说:按史书记录,本年年初,虞诩搞掉了太傅冯石和太尉刘熹,司徒李郃也同日被免掉,十月,虞诩又搞掉了陶敦,也就是说,司隶校尉虞诩,把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四套班子的老大都搞掉了!我们不由要问一句,谁批准的?本年,顺帝刘保十二岁,朝里没有太后主政,没有各种舅舅当权,没有亲近的诸侯王助攻,一个十二岁的毛孩子,凭什么一句话就免了四个巨头?这是开、开、开什么玩笑!

然而,还有一股势力在。

谁啊?

太监啊!

刘保身边,有一圈太监帮着拿主意,这样,免了四套班子的老大,就合乎逻辑了。

那么,虞诩跟太监是一伙儿的吗?似乎也不是诶,不见虞诩一转脸儿就又弹劾了四个中常侍吗?中常侍都是太监。

我们不知道虞诩是什么时候调回京城的,或者说,是谁把他调回京城的,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信息,能够透露出你是谁的人,你走的是哪条线,在官场中,单打独斗,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里,我们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虞诩弹劾的几个太监,都不是太监中的核心人物,甚至,都不是当年拥立刘保登基的那十九侯中的人物。注意,十九侯并不是刘保真正亲信的太监

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孙程等十九侯,其实没有受到重用】

不久,虞诩又弹劾中常侍张防滥用权势,收受贿赂,但是,奏书总是被扣压,不得上报。虞诩愤慨之至,自己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廷尉(司法部长),同时上奏说:

从前孝安皇帝任用太监樊丰,扰乱正统,几乎覆亡国家。现在张防又弄权势,国家祸乱又要来临,我不能与张防这样的败类同朝为官,因此自己到廷尉报到,就算死在狱里,我也不愿走杨震的老路(太尉杨震是被太监和外戚联手逼死的,详见拙文《 》)。

这份儿奏书总算递到了刘保手上,张防紧张了,在刘保面前痛哭流涕,讲自己怎么怎么冤枉。于是,虞诩被指控诬告之罪,被罚去做苦役。张防当然想干掉虞诩,以除后患,让人在两天之内传讯虞诩四次,大刑伺候。行刑的狱吏都看不过去了,就劝虞诩说,虞大人哪,这天天修理你,我们也怪不落忍的,但又不敢违抗上面的命令,您哪,干脆自杀吧,也少受些皮肉之苦。虞诩说,我宁愿被拉上刑场处决,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处境,也绝不自杀,遂了他们的心愿!

虞诩命在旦夕,突然出现几个贵人。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等人知道虞诩

因公获罪,他们就相继进见刘保。

孙程对刘保说:

皇上最初与我们相处时,对奸臣至为痛恨,知道奸臣祸国殃民。但如今您做了皇帝,却又亲近奸臣,那与先帝(刘保老爹安帝刘祜比较混球)有什么区别呢?司隶校尉虞诩一片忠心,却被投入大狱,而中常侍张防赃罪确凿,却能陷害忠良。现在“客星守羽林(一种天象,不懂)”,这就表示宫中有奸臣。现在应该立即收捕张防,以防天变。同时下诏释放虞诩,让他官复原职。

孙程进见时,张防就站在刘保身后。孙程怒斥张防说,奸臣张防,还不滚出大殿!张防心下恐惧,跑入东厢。孙程说,皇上赶快把张防抓起来,不要让他向阿母求情(跟安帝刘祜宠爱奶妈王圣一样,刘保也宠爱奶妈宋娥)。刘保就问尚书们的意见。尚书贾朗和张防是哥们儿,当即表示,虞诩有罪。刘保有些疑惑,就说还要考虑考虑,让孙程先回去。

这个时候,虞诩的儿子虞顗(读如已)搞了一次小规模学潮,组织了一百来个学生,举着旗子,拦住中常侍高梵的车子,呼啦啦跪倒一片,全都磕头磕得头破血流。高梵问清缘由,决定为虞诩说句话。高梵一张嘴,事情就好办了,刘保听他的。于是,张防以罪流放边疆,贾朗等六人或处死,或罢黜,当天,就释放了虞诩。之后,孙程又上书陈述虞诩有功,言词慷慨,刘保就征拜虞诩为议郎,数日,升尚书仆射(尚书令的副手)。

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虞顗组织了一次小规模学生活动】

衣赐履说:这一段,可以分析的地方太多了,也很有意思。我们一条一条来扒。

高梵何许人也,为什么说话这么好使?


这位高同志,也是个太监,但并不在十九侯中,而是刘保当太子时的小太监。刘保被废为济阴王时,高梵被流放,刘保即位后,立即将高梵召回,至为亲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立刘保为帝的十九侯的领军人物孙程,在刘保面前,说话没用;而没有封侯的中常侍高梵,一句话就流放了张防,处死了贾朗等六人,释放了虞诩,这说明什么?


第一,十九侯不在核心太监圈里。十九侯立刘保为帝,于是,刘保给你们封侯,赏你们钱财,但是,除了孙程是骑都尉之外,其他十八位都没有官职,封侯而无官职,实际上也就没权力了。而有权力的太监,都有中常侍、大长秋这样的官职,全都是刘保以前的老班底,比如,高樊、张防,再比如,曹操的祖父曹腾。

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这位,才是实力派】

第二,核心太监也分派系,高樊、张防就不是一伙儿的。虽然高樊帮助虞诩洗清冤屈,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高梵是青天大老爷,大概率的可能是,高梵与张防关系不好,趁此机会搞倒竞争对手而已。后面,我们会讲到高梵一些事,他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第三,虞诩和孙程等人关系不错,不排除虞诩弹劾张防,是与孙程等人商量好的,符合双方的利益。对虞诩而言,除去贪赃枉法的太监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心愿;对孙程等人而言,除去张防,他们就有可能进入权力中枢。

第四,士大夫集团对太监集团并非是一杆子全部打倒的。虞诩本人,并不讨厌太监,否则,他的儿子虞顗不可能带着百把儒生,当街对一个太监下跪磕头。实际上,我感到,虞诩弹劾张防、自投廷尉,孙程等人面见刘保为虞诩讲情、怒斥张防,虞顗等人当街拦住高樊诉冤,很可能是虞诩与孙程扳倒张防的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

第五,司马光很郁闷。关于孙程等人解救虞诩,《后汉书·虞诩传》原文是:宦者孙程、张贤等知诩以忠获罪,乃相率奏乞见。而《通鉴》则是: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相率乞见。看,有意思吧,《后汉书》直接说,太监孙程、张贤如何如何,而司马光则说,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如何如何。这说明什么?我以为,司马大爷觉得虞诩是个忠直之臣,搭救他的人,怎么能是太监呢?太监没好人,不能让太监救虞诩,于是,记为浮阳侯、祝阿侯,假装他们不是太监,呵呵。司马大儒之虚,之伪,之不大气,可见一斑。

接下来,司马大爷就更有意思了。《通鉴》载,由于孙程等人揣着奏章,到金銮宝殿上,争先恐后夸耀自己的功劳,把刘保给惹怒了,于是,找人弹劾孙程等人,然后,下诏免去孙程等人官职,全都徙封到边远地区,让十九侯全都滚回封国去。

而《后汉书·孙程传》载,孙程与张贤、孟叔、马国等替司隶校尉虞诩申诉

,拿着奏章上殿,呵叱左右(张防)。刘保发怒,免了孙程的官职,所封十九侯统统遣送归封地,云云。

衣赐履说:司马大爷对太监的恨,是真恨,呵呵。

虞诩当了尚书仆射,官职虽然降了,但离皇上近了;岗位虽然换了,爱说话的毛病是一点儿也没改。这时,各郡、各封国的长吏、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发明了一种开源方式,他们鼓励犯了罪的百姓花钱免刑,明码标价,这种收入取了个好名字,叫做“义钱”,宣称是为贫苦百姓存着,其实就是太守、县令们的私人小金库。

虞诩上书说:

元年(公元126年)以来,穷苦百姓公开揭发收受百万以上的长吏,多了去了,被处理的官吏有的贪污达数千万,而三公、刺史很少举奏。永平(明帝刘庄年号)、章和(章帝刘炟年号)年间,州郡用走卒钱贷给贫民,司空查劾处理,牵连到的州、郡县官吏都被罢黜。现在,应该遵照当时的处理办法,废除这种捞钱的勾当。

刘保批准虞诩的奏书,严厉批评了州郡。花钱免刑的情况从此禁止。

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虞诩,以弹劾丑恶为己任】

公元129年,度辽将军庞参升任大鸿胪(藩属事务部长)。虞诩上书推荐庞参,称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干。九月十二日,刘保下诏,任庞参为太尉,录尚书事(主管宫廷机要)。此时,三公之中,庞参名声最为忠直。

衣赐履说:虞诩推荐庞参,这事儿也很有意思。前面我们说过,早在公元110年,大将军邓骘抛出“破衣论”,主张放弃凉州,而虞诩强烈反对,以致于和邓骘结下了梁子,十几年得不到升迁(详见拙文《虞诩的官场悖论:为了国家利益,输掉一生仕途》)。当时,是谁给邓骘出的主意呢?对,就是这位庞参。照理,虞诩和庞参就算不是死对头,关系也好不到哪去。但是,虞诩却向刘保推荐庞参,这个事儿,似乎透露出虞诩的某种政治妥协。

总之呢,虞诩向刘保提了不少奏议,很多都被采纳。虞诩举奏,无所回避,因此,多次得罪权贵,曾经遭到九次斥责,三次法办,但是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永和年号指公元136年-公元141年),升为尚书令,后因公事免职。再后来,刘保又征召他,虞诩去世了。

虞诩临终前,对儿子虞恭说:

我为朝廷办事,正直无私,但求无愧于心。唯一后悔的事儿,就是做朝歌县长时杀贼数百人,里面哪能没有冤枉的呢?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余年,家里没有增加一口人,这是获罪于天的缘故啊!


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彩蛋:太监孙程后来咋样了?

刘保把孙程等十九侯全都徙封远方,并且让洛阳令监督他们限期上路。司徒府干部周举对司徒朱伥说:

皇上当年被贬为济阴王,如果不是孙程等人,他能登上帝位吗?即使是韩信、彭越、吴汉、贾复(吴、贾都是东汉开国功臣)的功劳也比不上他们!现在忘记孙程等人的大德,却揪住小过不放,如果他们死在路上,皇上就会蒙受诛杀功臣之讥议。依我看,您赶紧趁他们还没离开,上表劝劝皇上。

朱伥皱了皱眉头,说,现在皇上怒气未消,已经有两个尚书上奏了,我再独自上表,肯定会获罪啊。

周举于是说了一段巨牛的话,他说:

老爷子啊,您今年都八十多了,位居三公,不在今天尽忠报国,却只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贪图获得的宠信,你还想要什么呢?你的俸禄、位子虽然保全,但是肯定会被认为是谗媚奸邪之辈;如果因劝谏而获罪,至少能落个忠贞的名声。如果您不去,对不起,我也不跟您这儿干了,我辞职。

朱伥于是上表劝谏,刘保听从,恢复了孙程原来的封国,并赐车马衣物,送回封国。

汉顺帝刘保究竟有多愚蠢——拥立自己为帝的十九个人全都没有重用

【据说周举长得很对不起观众,这个不够难看,呵呵】

公元128年,把孙程等十九侯全部征回京师,并任命孙程、王道、李元三人为骑都尉,其他人都任命为奉朝请。

公元132年,孙程病重,课余升任他为奉车都尉,位加特进。死后,追赠车骑将军印绶,赐谥刚侯。将孙程的封国一分为二,一半应孙程要求封给弟弟孙美,一半由孙程的养子孙寿继承,仍为浮阳侯。

要知道,孙程的封户为一万户哦,一半,也有五千户啊。

衣赐履说:这位周举,也是当时的名臣,号称有宰相之才。他认为,虽韩信、彭越、吴汉、贾复之功,都不能超过孙程等人,这个评价,至为高矣;另外,周举把搭救这十九个太监,视为“尽忠报国”,这说明,在当时的政治生态中,士大夫集团与太监集团,并不是水火不溶,甚至相互之间还颇为欣赏。

另外,汉顺帝刘保,对立他为帝功劳最大的十九个太监,封爵赐钱,但是不给权力,即使是对孙程,一直也没给权力,直到孙程死了,才追封为车骑将军,这与光武帝刘秀对开国功臣的态度,何其相似啊!尽管,刘保此时才十一二岁,这些决策可能是身边太监的意思,但我头脑里还是冒出一个念头,刘保,未必如史书上说的那么不堪,至少,他不是一个笨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