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

“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叫麗麗,麗麗的孩子脾氣非常差,一有不順著他心意的事情就開始大吵大鬧,麗麗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自然就改正了,也沒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為,一家人對這個孩子也是十分的溺愛。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沒有和麗麗家人想的一樣,反而孩子小時候的小錯誤成了惡性循環不斷放大,在學校中頂撞老師,不遵守紀律。

家人這時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是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誰的話都不聽,一次還動手打了麗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小。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作為合格的父母,這時要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那麼是哪4個行為呢?

  • 發脾氣、摔東西
  • 在孩子2歲過後,就會進入他們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了,他們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

    孩子摔東西,是對不滿的一種表達,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因為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欠缺,習慣於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時,家長儘量不要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來處理,試著先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再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 得不到目的就威脅

    在叛逆期的孩子生氣時摔東西的性格沒有得到改正,發展到3歲後,會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父母拒絕了,通常會演變成威脅父母。

    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可以滿足,但不要一味的妥協,那樣孩子就會“得寸進尺”,給孩子養成壞習慣。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其實父母最怕的就是“出門哭鬧娃”,因為孩子摸準了想要什麼就必須買,只要不買就開始哭鬧,威脅。

    像:“如果父母不給我買這個玩具,我就趴在地上不起來,直到爸爸媽媽給我買為止!”

    如果孩子用哭鬧威脅家長時,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孩子越是無理的哭鬧,就越是不滿足他。逐漸孩子知道了威脅是沒用的,也就不再哭鬧威脅了。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 不尊重大人

    有不少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而家裡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會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愛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孩子。

    但是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養成驕縱的性格,稍微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向大人動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為。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把他這種性格扼殺在“搖籃”中。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 沒有規矩
  • 比如寶寶愛用勺子敲碗,這就是很不規矩的行為。家長這時就可以告訴孩子用勺子敲碗不僅很吵,而且很影響其他人,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寶寶不可以這麼做。

    我們經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最基本上的禮儀和規矩,要是你的孩子不懂規矩,不管是現在還是長大後進入到社會,都會被排斥的。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4個“毛病”千萬別慣著,該打就得打,只有糾正“壞習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在教育孩子講規矩時,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不是那麼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從中學到知識,慢慢改正自己的行為。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而繪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會讓孩子進行模仿和學習。

    而繪本就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幾年,繪本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當孩子能夠獨自飛翔在人生的天空時,孩子的羽翼上必定是"刻滿"了父母的教育和鼓勵。孩子的未來就像是是白紙,有著無限的可能,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才能夠成為一幅美麗的畫作。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小編也為家長們推薦一套孩子成長中可以學習的繪本,主要是培養孩子懂文明,有禮貌,不撒謊,孩子天生對圖畫感興趣,家長們不妨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學會不自私,懂禮貌,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我家孩子最喜歡看的就是全套繪本——《做最好的自己》,全書10冊, 帶有精美的插畫,圖片和故事非常匹配,孩子即便不會看字,也能看圖讀懂故事,等到他們再大一點,就可以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整套書共有10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包括: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有效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在無形中就能知道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好的學習習慣+一公斤的氣力=培訓班+一噸的氣力。說明了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