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一张珍贵的书桌

军旅岁月:一张珍贵的书桌

●李根萍

  网上读篇美文,作者是位爱读书的商人,他讲述自己年近六十终于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那份迟到的满足和愉悦的心情,无不浸透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触桌生情,让我也想起军旅中一张难忘的书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深秋,我从赣西萍乡入伍来到瓜果飘香的闽南漳州。连队驻扎在一个叫光明山的脚下,营房是用石头砌成的平房,设施不太配套,没有专门的学习室,每个班里仅有一张桌子,一般都是班长和副班长专用,其他人只能插空用一会,班长有事是要主动让位的。平时写个家信或看看书,只能掀开自己床垫一角当桌,侧着身子蹲坐在小马扎上,久坐一会腰酸腿胀,十分难受。

  在家就喜欢看书写作的我,那些日子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

  那时在连队,连长和指导员是连队的最高长官,只有他们俩才拥有单独的宿舍兼办公室,还配备宽大的办公桌;排长和我们挤在一个大宿舍里,他也只能打点擦边球,将连队仓库挤出个拐角,勉强放张桌子,用来看书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战士,要想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军旅岁月:一张珍贵的书桌

  每晚九点,熄灯号就会准时响起,连队值班哨紧接吹响,要求大家统一熄灯上床休息。忍不住强烈求知欲望的我,常常在硬板床上“烙烧饼”,望着黑沉沉的天花板,久久难以入睡。

  一天晚上,月光如水,我翻身起床,悄悄来到连队的俱乐部,里面有两张破旧的乒乓球桌,开灯趴在桌上,立马沉浸在了书的海洋里。连长查铺发现后,不好意思赶我走,一再叮嘱我早点休息。连长姓方,广东人,黑脸嗓门大,上南疆参过战,立过赫赫战功,只因文化低一直未得到提升,因此他特别喜欢有文化的兵。连队只要谁爱学习,他都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谁知几天后,团里纠察半夜纠到我,通报到了营里,连长独自承担下来,说是他让我在俱乐部学习的。营长和教导员觉得此事又不是什么坏事,也未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何况爱学习本来就是好事,就未追究连长之责。从那天起,连长就让我到他房间里去学习,只要他晚上外出有事,或是看电影,就会让文书来通知我。连长外表刚练,却心细如丝,每次都将他的办公桌整理得干干净净,还让文书给我准备了墨水和信纸。

  可一个战士到连长房间看书写作,终究不太方便,去过几次我便借故不去了,尽管我知道连长是真心的,可我还是不想给他添麻烦,影响他的工作,更不想让自己在连队成为一个“特殊兵”,让连队战友疏远我。

军旅岁月:一张珍贵的书桌

  晚上熄灯后无处看书学习,我徘徊在连队前面的芒果树下,即将成熟的芒果在夜幕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蔚蓝的夜空中星光灿烂,远处的光明山隐隐约约,可我无心去关注树上之果,无心欣赏天上之星,更无心眺望夜幕下的山景。那些日子里,我特别想家,想起家中舒适的学习条件,想起父母为我新添置的书桌书柜,急火攻心,饭菜无味,人比黄花瘦。

  一日晚饭后,连长把我叫到炊事班旁的竹林边,悄悄地递给我一把钥匙,他说他请团里营房股的人,将连队一间废弃已久的草棚修葺好了,以后我就可以在里面专心学习了。或许是幸福来得有点太快,刹时甚为感动,抓着钥匙一路小跑来到连队后面的草棚前。所谓草棚,是连队用泥巴和石棉瓦搭建起的简易房,用来存放生产工具,里面无水无电,有的草棚里摆放的生产工具还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平时一般人没事是不会待在里面的。

  我走到连长帮我修葺好的这间草棚前,正好位于最后一间,棚顶掩映在翠绿的芭蕉叶里,后面有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远处是一片绿色的菜地。想着这间草棚就要属于我支配了,兴奋得真想吼几嗓子。当天我就将草棚里彻底清扫干净,还接进了电线,装上了电灯,就少张桌子了。

  到哪去弄桌子呢?这可不是件小事。当时每月才六元津贴,我大部分都花在学习上,常常捉襟见肘,花钱去买张桌子是不现实的。伫立在空荡的草棚里,我又陷于无助和纠结之中。

军旅岁月:一张珍贵的书桌

  苦心人,天相助。一天我开车去师里木工厂送维修器材时,发现厂门口有张没有抽屉的旧桌子,桌面还不错,不由为之心动,当场就想将这张桌子运回去。可我一个基层战士向上级厂里要东西,着实不好开口,何况人家不一定会同意,临走时只能多看了几眼。回到连队,好多天我都恨自己胆小嘴笨。有天晚上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和连长说起此事。连长说你下次去将它拖回来就是,一张旧桌子,木工厂多的是,干任何事情就是敢于试试,不试永远不会出现奇迹。有了连长打气,我信心足多了。

  几天后,团里又派我去木工厂拖回维修好的器材。这天我特意早早赶到厂里,装完维修好的器材后,故意将车停在旧桌子边,人下来在桌子边来回徘徊,正当我准备去找厂长时,门卫室里出来一个老人,他说小伙子你是不是想把我们这张桌子搬走啊?我的脸立马红了,不知说什么好。他说这是厂里用来看电视用的,可不能搬走。

  老人的话犹如兜头浇了盆冷水,让我十分沮丧,心情也坏到极点。千万不能放弃一丝希望,这时我想起连长的话,便鼓足勇气告诉老人,自己正准备复习考军校,在连队学习没张桌子很是不便,现在连队房间都为我腾好了,就少张桌子……或许是我学习的迫切愿望打动了老人,或许老人年轻时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犹豫一下后,竟然答应了我的要求,还帮我将这张旧桌子抬上车。出厂时,我拉着老人的手一再道谢,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后来老人说了什么,如今一点都记不清了。

军旅岁月:一张珍贵的书桌

  这天我的车开得飞快,似乎师部到团里的山路短了许多,路两旁的桉树也比以往都挺拔高大了许多,河里哗哗流淌的水像是在为我开心歌唱,田野的庄稼似乎比昨天更加生机勃勃。

  桌子运回连队后,我悄悄地抬进了草棚,放置在简陋的窗户下。这时,我发现桌子没有抽屉,既难看,又不方便存放学习资料。可到哪去弄抽屉呢?又一个难题困扰了我好几天。训练之余,思来想去,突然灵光一现,想到在农场当炊事员的老乡刘席昌,到他那里问问看。

  团里农场藏在连队右边斜对面的山腰,趁着午休之际,我找到刘席昌说起这事,他说正巧农场仓库里有几个早已弃之不用的破抽屉。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如获至宝似的从仓库里找出三个好一点的抽屉,开心地扛回了连队。在家有点木工基础的我,从老兵那里借来锯子等工具,不到半天的工夫,就给这张旧桌子添上了三个漂亮的抽屉,让我真正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

  从这天起,每晚熄灯号响过之后,我就急不可耐地躲进草棚,用纸将灯遮住,为的是不让团里巡逻的纠察员发现。闽南的天气四季舒适宜人,静寂的晚上,光明山下,芭蕉林里,溪水之畔,我坐了下来如饥似渴地遨游知识的海洋,间或还写点新闻报道,记录连队火热的生活,投寄给福州军区报社。

军旅岁月:一张珍贵的书桌

  春去秋来,终有收获。第二年的八月,我的处女作在福州军区《前线报》上发表了。与此同时,我也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军校。从此,告别了心爱的书桌,告别了连队,告别了光明山。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坐在机关高大宽敞的桌子上写作看书时,常常会想起闽南山中的老连队,想起关心我的方连长,想起连队情同手足的战友,想起那张陪伴我许多个夜晚的书桌,还有木工厂那个看门的不知名的老人。

  在人生短暂的长河里,会有许多的愿望,有大有小,有的会如愿以偿,有的会遗憾终生,但对于成就的每个愿望,无论大小,一定要倍加珍惜,懂得感恩。正如那张来之不易的书桌,桌子的后面就站着好几个人,时时向我投来激励的目光。

我常想,这哪是一张破旧简陋的桌子啊,它是光明山下的一束明亮耀眼之光,照着我一步步前行之路。正如老兵们常说的口头禅:进山一片光明,出山光明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