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打猎、玩音乐,康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于谦

康熙是我最喜欢的一位皇帝,因为他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内心依旧毫无波澜,还能潇洒地作出自我介绍,用与生俱来的霸气秒杀一切敌人,然后深藏功与名,这种扮猪吃老虎的行为是最令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因为皇帝有雄厚的资本可以炫耀,他反而先选择低调,结果坏蛋对他迫害得太紧,他只好亮出皇帝的身份压他一头,属于正当防卫,这就更显得康熙的亲民行为得人心了。虽然以上都是现代影视作品的虚构,但历史上康熙的形象确实平易近人,爱好广泛,并且他的爱好不同于其他皇帝沉迷酒色,炼丹修道那些荒唐事,而是积极健康、利于治国的活动。

骑马、打猎、玩音乐,康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于谦

康熙皇帝身为满人,自然精于骑射,作为日常休闲活动就是打猎。康熙对于打猎不只是因为要延续满人的传统,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要知道,皇帝打猎在天下百姓眼中可不是寻常小事,免不了会被老百姓安上“玩物丧志”的骂名。康熙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因兴趣迸发出激情挡也挡不住,康熙皇帝依然我行我素。康熙一生巡幸、行围的次数多到数不过来,而且每次阵仗都不小,没有几天半个月完不了事。康熙为方便打猎,在热河修建行宫,为个人爱好大兴土木这件事对于帝国的统治是大忌讳。并且训练鹰犬,征调军士护卫随行,出行在外的日常花费都是不小的数目,所以他的爱好惹得天下百姓怨声载道。

虽然康熙手下没有“血滴子”这样的打手组织,但从各地亲信大臣那里传来的密奏里面也可以得知天下人的态度,所以康熙在贯彻自身喜好的同时也在不停地给“打猎”洗白。康熙曾作《避暑山庄记》,大力宣扬打猎这项运动,并且说自己在外打猎,看起来好像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自己时刻想着朝廷政务,想着天下苍生。在打败葛尔丹后,康熙还不忘以此为例,极力表示能获得今天成功完全是朕平日不忘武备,勤于训练的成果。统治者如此,他手下的大臣也跟着吹起来,称康熙皇帝武备不懈,还训练士兵,真是一代明君。于是,康熙喜好行猎的名声就越来越响,以至于番邦外国都知晓他的爱好,投其所好,进贡上好的鹰犬。

骑马、打猎、玩音乐,康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于谦

我认为康熙一定知道打猎劳民伤财的事实,但也无法放弃自己的爱好,只能一心为打猎辩护,希望世人能理解。就像我们小时候想玩游戏,就一直忽悠父母,告诉他们电脑在学习方面的各种好处,好让他们买来我们好玩游戏。虽然电脑用于学习的方式我们都明白,却就是没有人用来学习。结合这样的心态,康熙就可爱多了。

打猎对于康熙来说不过是难得的娱乐,他大多数时间还是在紫禁城内处理政务,决定了他的生活很“宅”,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他对西方科技就很感兴趣。在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满人就开始和西洋科技打交道,多尔衮任命传教士汤若望为钦天监正,编修历法。到了他的后辈南怀仁时,就替康熙铸造大炮。康熙从小就对西学有浓厚兴趣,清初有一位叫杨光先的人,他对西洋学说抱有成见,尤其是对西洋的天文历法更是针锋相对,在矛盾白热化时,年轻的康熙让杨光先和汤若望等人竞赛,结果汤若望等人编制的历法更准确,于是康熙对西学更感兴趣。

康熙不算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男,他还是一位西洋音乐爱好者。法国传教士白晋曾说:“他很喜欢西洋音乐的乐理、乐器及其演奏法。在亲自处理国务之暇,他只要认真练习几次,就能够像演奏中国及鞑靼的大部分乐器一样,演奏西洋乐器了。”可以看出康熙不仅对中国乐器如数家珍,玩起西洋乐器也很有天赋,可以完整演奏曲目。不仅康熙自己喜好音乐,他还命令传教士向皇三子、十五子、十六子传授乐理,并时常监督教学,提出意见。有一次他曾对皇子们的学习进度很不满意,发现皇子们经过长时间学习竟不懂乐理,不清楚乌、勒、明、发、朔、拉是什么,于是严厉地批评了教师,命他认真教导,让皇子们懂得音律要紧的根源。正因为康熙对音乐的热爱,才使得他如此重视皇子的音乐教育。

康熙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能接受西洋文化的人,西洋科技在明朝时就进入了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只是将其看作不常见的物件,束之高阁,而康熙只要觉得好,觉得有用,就毫无偏见的接受了。例如康熙有一次得了疟疾,服用中药也未能治愈,洪若翰、刘应进进献西药奎宁,康熙服用后立马见效。自此以后,对西药也产生了兴趣,大臣得病久治不愈的,他便会赐西药服用,康熙还大力推广种痘治疗天花的方法,活脱一个自来水。

只可惜康熙胸襟与眼界只限于他个人,孙子乾隆虽然也喜爱西洋文化,但对科技却不上心,至于后辈就不能相提并论了。并且当时能接触到这些“新奇玩意”的都是统治阶层,底层的百姓依旧愚昧麻木,国富民强需要广开民智,一味压制被统治阶层只能换来短暂的平稳,即使康熙古今中外,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也无法阻挡大清日趋衰落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