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時期的江漢文旅人(第二輯):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第 二 輯

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戰疫時期的江漢文旅人(第二輯):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 付 剛 / 區文旅局執法大隊幹部

“這個人很靠譜”,這是很多人對付剛的評價。無論什麼事情,到了他的手上,彷彿就很“聽話”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人十二分放心。



付剛,男,1976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

剛剛從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工作中緩過勁來,付剛又投身“戰疫”一線。軍運會時,最複雜的“運行計劃”部分大部分都是出自他手,事無鉅細,大幾百頁的說明……在這次“戰疫”中,付剛所負責的也是最細緻的部分——醫護人員食宿行聯絡保障工作。


戰疫時期的江漢文旅人(第二輯):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這並不是個輕車熟路的工作,付剛也沒有做過這麼多人的後勤保障工作,但是他知道,主動是做好任何工作的第一步。他第一時間向酒店留守人員瞭解客房存量,可用房和維修房的數量,安排保潔人員對客房進行標準清潔,檢查驗收潔淨客房,提前為入住的兄弟省市醫療隊準備好客房,確保醫療隊一旦抵達,即時入住。

早到晚走,這是付剛在專班的常態。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話說的實在不錯,每天早早來到保障點的付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就餐自助區的純淨水、方便麵、牛奶、水果、小菜等自助食品準備充足,讓清早出門的醫護都能得到周到的照顧。


戰疫時期的江漢文旅人(第二輯):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左一為付剛

援鄂醫療隊分了很多班次,所以他們上下班的時間都不一致,在保障專班成立之初,付剛每天收集整理次日三個醫療隊的出行計劃,並提前安排好出行車輛,讓醫護人員及時上下班。

“必須確保醫護人員下班歸來能吃到熱飯熱菜”,付剛如此說。但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確保不同班次的醫護人員都能吃到熱飯菜,意味著每天要開餐7至8次,同時食堂師傅也要嚴格把控飯量、菜量,最大限度減少浪費。付剛一開始擔心高頻次開餐食堂師傅們吃不消,但是師傅們每天忙得很樂呵,就像給自己家的孩子做飯一樣,“人家遠道而來,讓大家吃上一頓熱飯是應該的”,師傅們的一番話也給了付剛吃了定心丸。


戰疫時期的江漢文旅人(第二輯):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有一次,付剛瞭解到,一名醫生只吃青菜,不吃肉,戰疫特殊時期,恐怕營養跟不上,後來才知道,這名醫生是回族,飲食上有禁忌,不吃豬肉。知曉此信息後,付剛立即通知食堂,每天專門為她定製飯菜,並製作姓名籤專門存放飯盒。“我們希望給他們最好的,而他們的需求就是最好的嚮導,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主動去了解需求,盡力滿足,讓他們安心戰鬥,後顧無憂。”


戰疫時期的江漢文旅人(第二輯):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細心與暖心總是形影相隨的。有一次陝西醫療隊的白琳護士剛下班回到酒店就找付剛問保障點是否提供報紙。付剛聽了有點意外,現在看報紙的人不多了,因為手機打開,哪都能看到新聞,何況還是個年輕人。付剛仔細一問,原來是白琳護士照顧的一位90多歲的病患希望能看看報紙。“病患的需求也是需求,我希望能夠力所能及做點事情”。因為酒店這邊並無報紙,付剛於是與局辦公室聯繫,約定每週從局裡取回報紙,由白琳交給老人家,希望老人家照常規律生活,可以早日恢復健康。

付剛不僅“精打細算,持‘家’有方”,遇到大事他也毫不含糊。2月18日,北京瑤醫醫療隊有一批治療藥品將從北京西運往武漢,但G401次高鐵計劃不停武漢站。為了能夠順利地取到這33箱救命的藥品,付剛向區指揮部報告,動態掌握北京醫療隊寄發貨物信息,主動與武漢站負責人協商,在武漢站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下,33箱藥品順利裝車取回。

疫情之下,抗疫是一部分,生活也在繼續。付剛的妻子在區衛健局工作,也是在疫情防控一線,每天忙到凌晨才回家。付剛家裡還有一個14歲的孩子,夫妻兩人因工作原因無法照顧孩子,只能是每天半夜回來之後為孩子做好第二天全天的飯菜。付剛和妻子每天兩人早出晚歸,早上看不到孩子起床,晚上回來時孩子已經入睡。想到孩子,付剛心裡也有些歉疚,而且孩子現在也開上網上課程學習了,不知道在家有沒有好好上課。

小文說~

雖然錯過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但是相信你們忙碌在一線的身影定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責任與奉獻,也是最重要的一課。這一課,我想,你們夫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戰疫時期的江漢文旅人(第二輯):精打細算,持“家”有方

出品 | 江漢文化全媒體信息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