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日)辰時,李叔同生於天津河北區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銳,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經營鹽業與銀錢業。父李世珍,字筱樓,清同治四年進士,曾官吏部主事,後辭官承父業而為津門鉅富。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916年(丙辰民國五年)37歲因日本雜誌介紹“斷食”以修養身心之方法,遂生入山斷食之念。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試驗斷食17日,有《斷食日誌》詳記。入山前,作詞曰:“一花一葉,孤芳致潔。昏波不染,成就慧業。”返校後,開始素食。時,受馬一浮之薰陶,於佛教“漸有所悟”。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918年(戊午民國七年)39歲春節期間在虎跑寺度過,並拜了悟和尚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農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出家前,將所藏印章贈西泠印社,該社創始人之一葉為銘為鑿龕庋藏,並有“印藏”題記:“同社李君叔同,將祝髮入山,出其印章移儲社中。同人用昔人‘詩龕’、‘書藏’遺意,鑿壁庋藏,庶與湖山並永云爾。戊午夏葉舟識。”九月,入靈隱寺受比丘戒。十月,赴嘉興精嚴寺小住。年底應馬一浮之召至杭州海潮寺打七。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918年(戊午民國七年)39歲春節期間在虎跑寺度過,並拜了悟和尚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農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出家前,將所藏印章贈西泠印社,該社創始人之一葉為銘為鑿龕庋藏,並有“印藏”題記:“同社李君叔同,將祝髮入山,出其印章移儲社中。同人用昔人‘詩龕’、‘書藏’遺意,鑿壁庋藏,庶與湖山並永云爾。戊午夏葉舟識。”九月,入靈隱寺受比丘戒。十月,赴嘉興精嚴寺小住。年底應馬一浮之召至杭州海潮寺打七。[9]

1919年(己未民國八年)40歲春,小住杭州艮山門外井亭庵,後移居玉泉清漣寺。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靈隱寺,專事研佛。

1920年(庚申民國九年)41歲春,居玉泉寺,為《印光法師文鈔》題詞並序。稱“老人之文,如日曆天,普燭群品”。6月,赴浙江新登貝山閉關,研究律學。秋,離貝山赴衢州,客居蓮花寺。[10]

1921年(辛酉民國十年)42歲正月,自新登返杭州,居玉泉寺,披尋《四分律》,始覽諸先師之作。春,曾在閘口鳳生寺小住,豐子愷遊學日本前夕曾前往話別。3月,自杭州赴溫州,居慶福寺。撰《謝客啟》,掩關治律。6月,所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初稿成。

1922年(壬戌民國十一年)43歲正月初三,在家髮妻(俞氏)病故於天津本宅,俗家仲兄文熙來信囑其返津一次,因故未成行。仍居慶福寺。

1923年(癸亥民國十二年)44歲2月,在上海與尤惜陰居士合撰《印造經像之功德》。赴上海途中曾在上虞白馬湖、紹興、杭州等地停留。6月,為杭州西泠印社《彌陀經》一卷刻石。9月重至衢州,居蓮花寺。[11]

1924年(甲子民國十三年)45歲4月,由蓮花寺移居三藏寺。不久,取道松陽、青田抵溫州。5月,至普陀山,參禮當代善知識中最膺服之印光大師,拜其為師並贊曰:“大德如印光法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12][13]6月,返溫州整理《四分律》,8月完稿。赴杭州,因交通有阻,暫止寧波,居七塔寺。應夏丏尊之請,至上虞白馬湖小住。10月返溫州。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925年(乙丑民國十四年)46歲春,雲遊寧波七塔寺、杭州彌陀寺、定慧寺。應夏丏尊之請,至上虞白馬湖小住。不久返溫州慶福寺。

1926年(丙寅民國十五年)47歲春,自溫州至杭州,居招賢寺,從事《華嚴疏鈔》之釐會、修補與校點。夏丏尊、豐子愷曾自滬至杭專程拜訪。夏初,與弘傘法師同赴廬山,參加金光明法會。路經上海時曾與弟子豐子愷等訪舊居城南草堂等處。冬初,由廬山返杭州,經上海,在豐子愷家小住,後返杭州。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927年(丁卯民國十六年)48歲春,居杭州吳山常寂光寺。7月移居靈隱後山本來寺。秋,至上海,居江灣豐子愷家。主持豐子愷皈依三寶儀式。期間與豐子愷共同商定編《護生畫集》計劃。是年春,豐子愷等編《中文名歌五十曲》出版,內收李叔同在俗時歌曲13首。豐子愷在序言中說:“李先生有深大的心靈,又兼備文才與樂才。據我們所知,中國作曲作歌的只有李先生一人。”[15]

1928年(戊辰民國十七年)49歲春夏之間,在溫州大羅山誅茆坐禪。秋至上海,與豐子愷、李圓淨具體商編《護生畫集》。冬,劉質平、夏丏尊、豐子愷、經亨頤等共同集資在白馬湖築“晚晴山房”,供大師居住。

1929年(己巳民國十八年)50歲正月,自南安小雪峰至廈門南普陀寺,居閩南佛學院,參與整頓學院教育。春,返溫州,途經福州,在鼓山湧泉寺藏經閣發現《華嚴經疏論纂要》刻本,嘆為稀有,發願刊印。9月,在“晚晴山房”小住,10月重至廈門、南安,與太虛法師在小雪峰寺度歲,併合作《三寶歌》。是年2月,《護生畫集》第一份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50幅護生畫皆由大師配詩並題寫。大師在跋中曰:“我依畫意,為白話詩;意在導俗,不尚文詞。普願眾生,承斯功德;同發菩提,往生樂國。”並雲:“蓋以藝術作方便,人道主義為宗趣。”是年,夏丏尊將所藏大師在俗時所臨各種碑帖出版,名《李息翁臨古法書》(上海開明書店)。是年,仲兄李文熙卒,年62歲。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930年(庚午民國十九年)51歲正月,自小雪峰至泉州承天寺,與性願法師相聚。4月赴溫州,後至白馬湖“晚晴山房”。秋赴慈溪金仙寺,講律兩次。11月赴溫州慶福寺。時人稱弘一大師為孤雲野鶴,弘法四方。1931年(辛未民國二十年)52歲2月,自溫州過寧波,旋赴白馬湖橫塘鎮法界寺。發願棄捨有部律,專學南山,從此由新律家變為舊律家。9月,廣洽法師函邀大師赴廈門。同月在金仙寺作“清涼歌”。歲末在鎮海伏龍寺度歲。

1932年(壬申民國二十一年)53歲是年在鎮海龍山伏龍寺為劉質平作書法。年底,至廈門,住山邊巖(即萬壽巖),在妙釋寺講《人生之最後》。

1933年(癸酉民國二十二年)54歲2月初曾赴廈門,旋返妙釋寺。是年在妙釋寺講《改過經驗談》,在萬壽巖開講《隨機羯磨》,重編蕅益大師警訓為《寒茄集》。在開元寺圈點《南山律鈔記》,在承天寺講《常隨佛學》。

1934年(甲戌民國二十三年)55歲2月,至廈門南普陀寺講律。協助常惺院長整頓閩南佛學院。見學僧紀律鬆弛,認定機緣未熟,倡辦佛教養正院。是年,跋《一夢漫言》,作寶華山《見月律師行腳略圖》。冬移居萬壽巖,講《阿彌陀經》。又編《彌陀經義疏擷錄》。[17]

1935年(乙亥民國二十四年)56歲正月在萬壽巖撰《淨宗問辨》。3月,至泉州開元寺講《一夢漫言》。5月抵淨峰寺,後應泉州承天寺之請,於戒期中講《律學要略》。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1936年(丙子民國二十五年)57歲春,臥病草菴,數月方愈。5月居鼓浪嶼日光巖。年末移居南普陀寺。是年,《清涼歌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37年丁丑民國二十六年)58歲年初在南普陀寺講《隨機羯磨》。2月在佛教養正院講《南閩十年之夢影》。3月為廈門市第一屆運動大會作會歌。5月應邀至青島講律,10月返廈門。歲末赴泉州草菴。1938年(戊寅民國二十七年)59歲1月31日在草菴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2月19日入泉州。3月2日講經於承天寺。後赴梅石書院、開元寺、清塵堂及惠安、廈門等處講經。5月4日,即廈門陷落前數日離廈門至漳州南山寺。冬初至泉州承天寺,後移居溫陵養老院。1939年(己卯民國二十八年)60歲4月入蓬壺毗峰普濟寺閉門靜修。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等書。9月,澳門《覺音月刊》和上海《佛學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師六秩紀念專刊》。秋末,為《續護生畫集》題字並作跋。1940年(庚辰民國二十九年)61歲春,閉關永春蓬山,謝絕一切往來,專事著述。10月,應請赴南安靈應寺弘法。1941年(辛巳民國三十年)62歲4月,離靈應寺赴晉江福林寺結夏安居,並講《律鈔宗要》,編《律鈔宗要隨講別錄》。冬,入泉州百原寺小住,後移居開元寺。歲末返福林寺度歲。1942年(壬午民國三十一年)63歲2月赴靈瑞山講經。但弘一提出三約: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請齋。3月回泉州開元寺,後居溫陵養老院。7月,在朱子“過化亭”教演出家剃度儀式。8月在開元寺講《八大人覺經》。10月2日下午身體發熱,漸示微疾。10月7日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10月10日下午寫“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10月13日晚7時45分呼吸急促,8時安詳西逝,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九龍律師追思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大師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師入佛初期,除了閱讀僧人必讀的經典,其進修博覽而廣納。何況,他原是個對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認真徹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學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對此,林子青概括說:“弘一大師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為鏡,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的。也就是說,他研究的是華嚴,修持弘揚的是律行,崇信的是淨土法門。他對晉唐諸譯的華嚴經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華嚴集聯三百》,可以窺見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師一生嚴守律宗戒律,悲天憫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總是先搖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蟲被壓死,其臨終時曾要求弟子在龕腳墊上四碗水,以免螞蟻爬上屍身被不小心燒死,其善心可見一斑。

中國佛教律學,故譯有四大律,即《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僧祗律》、《五分律》。為弘揚律學,弘一大師窮研《四分律》,花了4年時間,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此書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弘揚佛法,合為精心撰述的兩大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