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李特遇害後,李流和李雄收集餘部,退守赤祖(今四川綿竹東),李流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保東營,以李雄兄弟保北營,繼續戰鬥。羅尚遣督護何衝、常深等率兵進攻李流,涪陵樂紳等起兵相助。李流與李驟攻常深,派李蕩、李雄攻樂紳,何衝乘機攻北營,氏人苻成、魄伯反叛響應。李蕩母親羅氏奮力拒戰,被隙伯刺傷眼睛。

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這時,李流等得勝還師,與何衝遭遇,大敗其軍,苻成、魄伯逃奔成都。李流率軍乘勝追擊,進圍成都。在追擊中,李蕩戰死。李流因李特、李蕩等相繼戰死,而朝廷派荊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孫阜援助羅尚的援軍又到,大為恐懼,準備投降,李雄、李驟等屢勸不聽,遣子李世和妹夫李含子李胡到孫阜軍中做人質。李雄和李胡兄李離見勸諫無效,便合謀襲擊孫阜以阻止投降,得到部下的一致擁護。李雄與李離遂率眾襲擊孫阜,大敗其軍。

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這時,宗岱病死墊江,荊州軍也撤退。李流投降不成,深感慚愧,便把軍事大權全部委任李雄。李雄率軍逼攻羅尚,殺汶山太守陳圖,攻佔鄲城(今四川耶縣北)。這時蜀中由於戰亂,吏、民都結塢自保,或流徙它鄉,城邑皆空,野無煙火。李雄無處籌集軍糧,士眾飢餓,鬥志消沉。最後在青城山處士、四川道教首領範長生的資助下,才得以補充軍糧,重振軍威。

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九月,李流因不得志而抑鬱病死,李雄繼領部眾,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都鄲城。十二月,攻克成都,羅尚逃奔江陽(今四川合江)。第二年,李雄稱成都王,年號建興,廢除晉法,約法七章,置百官。以叔李驟為太傅,兄李始為太保,表弟李離為太尉,表兄李國為太宰,堂弟李云為司徒、李磺為司空,閻式為尚書令,楊褒為僕射,楊發為侍中,楊珪為尚書,其餘各有封賞。追尊父李特為成都景王,追益伯父李輔為齊烈王,叔李癢為梁王,李流為秦王,兄李蕩為廣漢壯文公。迎請範長生為丞相,尊稱範賢。

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公元306年(西晉建興三年),李雄即位稱帝,改年號晏平,國號大成,尊父李特為景帝,加範賢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封山西侯。接著派李國、李雲攻漢中、克南鄭(今陝西漢中),派李驟拔巴西、克涪陵(今貴州沿河),李雄既得巴西、涪陵,益州安定,遠近歸附,於是下令寬待降附者,氏王楊難敵奉貢稱臣,隴西陳安降附,漢嘉夷王衝歸遣子入質,朱提雷熠率民歸降,降而復叛、傷害雄母的氏人成、魄伯再次來降,李雄免其罪,厚加納待。繼遣李驟子李壽破巴東,克南中諸郡。

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自此,成國東守三峽,南並爽贊,西盡岷邛,北據南鄭,轄有今四川全境、雲南、貴州北部及陝甘南部,威震西土。李雄無嫡子,侄子李班謙虛博納,敬愛儒賢,勤修軌度。李雄對他甚為青睞,收為養子,經常讓他參與朝中大事的決策。李班認為,古時墾田均平,貧富各得其所,現在豪強廣佔荒田,平民無地耕種,富豪卻有多餘土地出賣,這難道是統治者均平的道理嗎?深得李雄賞識,立為太子。大臣們都勸李雄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李雄拒不採納。李驤痛哭流涕地說:“禍亂將從此開始!”

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李雄在位三十年間,體恤民眾疾苦,政寬刑簡,輕徭薄賦。賦稅每年丁男納谷三斛,丁女減半,疾病者再減半。戶調絹不過數丈,綿數兩。李雄性情寬恕仁厚,對氏、漢民族一律平等對待,從不歧視任何民族。注重文教事業,興辦學校,設立學官,傳播文化。自己也嗜好讀書,在處理完政事之暇,經常是手不釋卷。

成武帝時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為西南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李雄推行的這些措施,使得蜀地社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百姓富實。境內出現了夜不閉戶、路無拾遺、獄無滯囚。刑不濫施的清明景象,這在戰亂紛擾的十六國時期,不失為一片難得的樂土。李雄輕賦徭,重文教,興水利,為西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