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財新”點贊和致敬,然後呢?

近日,作為媒體的《財新週刊》和《財新網》(以下簡稱財新),卻屢屢“上頭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財新》的報道和之後的事兒。

2月21日,《財新》發了篇報道,稱武漢養老院有11位老人死於疑似新冠肺炎,這些老人的死因都是因為反覆發燒最後呼吸衰竭而死。隨後,官微《武漢發佈》就發了闢謠聲明,還表示“疫情期間造謠傳謠,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財新》卻不聲不響,沒有正面回應,於2月24日發了題為《獨家|兩月來,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福利院發生連續死亡》的報道。

這一次,《財新》將11名死亡老人的名單列了出來:有姓名、有性別、有基礎疾病、有死亡原因、有死亡時間。一項一項,列的非常清楚,並整成了一個表格。報道還從死亡密集發生,感染源頭待查明、養老機構怎麼防控疫情等,多方面記錄了整個過程,所有時間都非常清晰,所有數字都詳實在列。我不知《武漢發佈》作何感想,但作為一名媒體人,同時也作為一名普通受眾,我無疑更加相信《財新》的報道。這就是新聞的真諦:用事實說話!

給“財新”點贊和致敬,然後呢?

當我們以為《財新》的“重磅”僅此而已的時候,《財新》卻給了我們新的猛料。疫情發生以來,網上對媒體的臧否議題不少,但是關於疫情事實真相的挖掘,始終沒有多少進展。2月27日,《財新》發表了題為《獨家|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溯源:警報是何時拉響的》的報道。在這篇報道中,記者用詳實的採訪、清晰的數據、犀利的提問以及被訪者的明確回答,為我們回顧了一次新冠病毒基因測序的始末,讓急於得知真相的受眾獲得了之前不知道的很多信息,瞬間引爆了輿論場。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讀了這兩則新聞報道,我想把這句媒體用了無數次的話再次送給《財新》。因為無論是福利院老人死亡的報道,還是對於新冠病毒基因檢測的新聞,都是很多媒體沒有挖掘到的新聞,或者說是想做而沒有做到的新聞。

當然,更重要的是給《財新》點了贊,致了敬,然後呢?

事實,是媒體人的護身符。媒體人的勇氣、智慧、判斷、思想、良知、權力都來源於它。因為這兩篇重磅報道,《財新》在朋友圈刷屏了,不少網友紛紛訂閱和求購《財新週刊》,紙質《財新週刊》賣到脫銷,預售排到了好幾個月以後,在淘寶網上零售價30元的雜誌被炒到了80多元……在紙媒走向衰落甚至衰亡的今天,這就是一個善於挖掘真相的新聞媒體的影響力,這就是受眾對敢於發佈獨家新聞、不人云亦云的媒體的信任度。

給“財新”點贊和致敬,然後呢?

與《財新》善於挖掘獨家新聞相比,我倒是希望有更多媒體能夠像《財新》的同行那樣敢於觸碰真相,善於挖掘新聞,如此一來,新聞就會豐富多彩,整個輿論環境也能夠有所改變。說真話的社會,災難會少很多。當然,我們需要讚美式的新聞來凝聚信心,我們也需要批評性報道反思國家治理當中的得失。這次疫情不僅讓經濟受到了影響,更讓成千上萬普通人受難或死亡,如果新聞報道不觸及災難由何而來,那就意味著我們沒有從災難中學到任何東西。

在2020年突發的這場瘟疫災難中,很多人都關心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控制住。看了“警報是何時拉響的”這篇報道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強烈的重擊,真的,氣到想脫口罵街!從這篇報道中我們可以得知,在去年12月底之前就有不少於9名不明肺炎病例的樣本被從武漢各醫院採集,多家機構的基因測序顯示病原體是一種類SARS冠狀病毒,這些檢測結果也陸續回饋醫院並上報給了衛健委和疾控系統。然而,他們等來的卻是衛健委的“3號文”禁令。

聯想到被稱為“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在去年12月底那個人們還不知道新冠肺炎為何物、危害性有多大的時候,他和另外7名醫生傳發的“X醫院已有多例SARS確診病例”的信息,如果當時武漢方面沒有把他們的信息當成謠言,如果多家機構的基因測序上報後能引起足夠重視,如果當時到武漢的首批專家組能夠早點得出“人傳人”的結論,如果武漢封城可以早上哪怕一週時間,新冠肺炎的傳播也許就不會像當下這麼嚴重。

給“財新”點贊和致敬,然後呢?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還未結束,但在黨中央的正確指揮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在這種好的防控形勢下,我們對疫情蔓延的經驗教訓,應該是時候進行認真梳理總結了。比如,我們這次能夠快速地把疫情防控住,得益於什麼?我們這次能夠快速地派出數萬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和湖北,得益於什麼?我們這次對重點疫區湖北的多個地級市實行多省分片包乾幫扶,又得益於什麼?再比如,在大災大難面前的應對能力、責任擔當、物資保障、基層組織、應急管理、健康產業、社區醫院、鄉鎮醫院、經濟佈局、鄉村建設、慈善事業、社會救助等等,各個方面都應該深刻反思。不過,思考也好,反思也罷,都需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態度上,唯有如此,才能把壞事變為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