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明朝“甲申之變”時50位殉國英烈名單:其中包含17位文進士

“甲申之變”發生於崇禎十七年二月初十(1644年3月18日
)前後,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顯著標志,因此年(崇禎十七年)為甲申年,故稱作“甲申之變”。當是時也,李自成率領的100餘萬“大順”政權農民起義軍正猛攻明朝京師北京城,而京師守衛力量不足、人心渙散且瘟疫橫行,在京城即將或已經被攻破之際,自感社稷傾覆、山河無望的士人、武將、宦官、烈婦以及平民百姓們,紛紛殉國自盡,展現出可歌可泣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這既是對氣節人格的一種堅決維護,同時也是一個時代正式落幕的慷慨悲歌!本文共收錄“甲申之變”前後共50位殉國英烈,這其中既有高官厚祿的文臣武將,亦不乏卑微無名的小吏小宦,而以新樂侯劉文炳、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以及統領京營將軍賀珍等三人身份最為顯赫,分別代表勳貴、文臣與武將殉國英烈中品階最高的人物。這些殉國英烈中,往往是全家闔門自盡殉國;而以往不為士人們所重視的女子,卻在此次變故中變得比某些男子更為堅毅決絕,以死明志,相比宣府總兵王承胤、內閣首輔李建泰以及襄城伯李國偵
之流所作的無恥行徑,難免不引人深思。注:因駙馬都尉鞏永固是否殉國目前史學界說法不一,故本文暫不收錄。

明末“甲申之難”50位殉國英烈名單圖

1644年明朝“甲申之變”時50位殉國英烈名單:其中包含17位文進士

明末“甲申之難”50位殉國英烈名單:衛時春、劉文炳、劉文耀、張慶臻、王國興、周鳳翔、劉理順、馬世奇、汪偉、李邦華、施邦曜、凌義渠、王家彥、孟兆祥、吳麟徵、申佳胤、吳甘來、王章、除良謨、許直、成德、金鉉、於騰蛟、趙撰、姚成、馬象、滕之所、阮文貴、宋天顯、楊元、陳自達、毛維張、張應選、賀珍、徐文樸、李若璉、高文采、任之華、王忠、楊崇、劉繼祖、吳汝徵、褚憲章、範箴、高明時、李忠、姜應魁、李二哥、徐錫胤妻朱氏、王世德妻魏氏。

1644年3月份——明朝滅亡之初、李自成入居北京時全國形勢圖:天下三分,大清居北,大順居中,南明居南,而以南明版圖最廣、兵力最多且經濟最為發達。

1644年明朝“甲申之變”時50位殉國英烈名單:其中包含17位文進士

1.宣武伯衛時春,字宇和,南直隸華亭人(上海松江),投井而亡。

2.新樂侯劉文炳(妻為皇親),字洪筠,南直隸海州人(江蘇連雲港),自縊而死。

3.左都督劉文耀(劉文炳弟),字不詳,南直隸海州人(江蘇連雲港),投井而亡。

4.惠安伯張慶臻,字鳳華,河南永城人(河南商丘),自焚而死。

5.新城侯王國興,字不詳,出生地不詳,自焚而死。

6.詹事府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周鳳翔(戊辰進士),字巢軒,浙江山陰人(浙江紹興),自縊而死。

7.右春坊右諭德劉理順(甲戌狀元),字湛陸,河南杞縣人(河南開封),自縊而死。

8.左春坊庶子馬世奇(辛未進士),字素修,南直隸無錫人(江蘇無錫),自縊而死。

9.翰林院檢討汪偉(戊辰進士),字長源,南直隸休寧人(安徽黃山),自縊而死。

10.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甲辰進士),字懋明,江西吉水人(江西吉安),服毒自盡。

11.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己未進士),字四明,浙江餘杭人(浙江杭州),自縊而死。

12.大理寺正卿凌義渠(乙丑進士),字茗河,浙江烏程人(浙江湖州),自縊而死。

13.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壬戌進士),字曾五,福建人,自縊而死。

14.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壬戌進士),字肖形,山西澤州人(山西晉城),戰鬥身亡。

15.太常寺少卿吳麟徵(壬戌進士),字磊齋,浙江海鹽人(浙江嘉興),自縊而死。

16.大僕寺寺丞申佳胤(辛未進士),字素園,北直隸永平人(河北唐山或河北秦皇島),自縊而死。

17.戶科給事中吳甘來(戊辰進士),字和受,號萃庵,江西新昌人(江西宜春),自縊而死。

18.河南道監察御史王章(戊辰進士),字芳州,南直隸武進人(江蘇常州),不屈而死。

19.四川道監察御史除良謨(辛未進士),字賓日,浙江鄞縣人(浙江寧波),自勒而亡。

20.吏部考功司員外郎許直(甲戌進士),字若魯,南直隸如皋人(江蘇南通),自縊而死。

21.兵部武庫司郎中成德(辛未進士),字玄察,山西霍州人(山西臨汾),自縊而死。

22.兵部車駕司主事金鉉(戊辰進士),字伯玉,南直隸武進人(江蘇常州),投河自盡。

23.光祿寺署丞於騰蛟,字不詳,順天人(北京),自縊而死。

24.御史趙撰,字不詳,出生地不詳,不屈而死。

25.副兵馬司馬姚成,字不詳,浙江餘姚人(浙江寧波),自縊而死。

26.原濮州知州馬象,順天人(北京),自縊而死。

27.中書舍人滕之所,投河自盡。

28.中書舍人阮文貴,投河自盡。

39.中書舍人宋天顯,自縊而死。

31.順天府府知事陳自達,自縊而死。

32.陽和衛經歷毛維張,不屈而死。

33.內閣行走帶經歷俸張應選,字虞賓,宛平人(北京豐臺),自縊而死。

34.統領京營將軍賀珍,戰鬥身亡。

35.千總徐文樸,戰鬥身亡。

36.錦衣衛南堂指揮同知李若璉(戊辰武進士),字某山,山東人,自縊而死。

37.錦衣衛街道坊掌刑千戶高文采,字不詳,宛平人(北京豐臺),自縊而死。

38.原昌平守禦任之華(丙戌武進士),字中華,順天大興人(北京大興),自縊而死。

39.百戶王忠,自縊而死。

40.彰武伯楊崇,自縊而死。

41.左都督劉繼祖,投井身亡。

42.恭順侯勳衛吳汝徵,自縊而死。

43.西直門提督褚憲章,戰鬥身亡。

44.布衣範箴,絕食而亡。

45.司禮監太監高明時,自焚而死。

46.牧馬所千戶李忠,自焚而死。

47.五軍營中軍姜應魁,自縊而死。

48.五軍營選鋒楊二哥,自縊而死。

49.永康侯徐錫胤妻朱氏,自焚而死。

50.錦衣衛官王世德妻魏氏,投井身亡。

這50位殉國英烈中,有19位文武進士,其中文進士17位、武進士2位,佔了殉國英烈人數的近2/5,可見文人們亦不乏正直剛烈的愛國人士。有13位殉國英烈來自於如今的“江浙滬”地區,“江浙滬”在明清時期是科舉大省、文人勝地,但同時也是英傑輩出、名臣昭昭之所,南明的愛國名臣、民族英雄張煌言、張名振也是來自於江浙地區。南明在初時是形勢一片大好,可惜內部黨爭不斷、武將驕橫,閹黨與東林黨爭執不休,江北四營諸將互相爭功,南明軍閥左良玉擁兵自重還起兵造反;
外部戰略決策失誤、與虎謀皮,對新興的滿清心存僥倖卻對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咬牙切齒。這一系列因素導致了南明“弘光朝”政權猶如曇花一現,僅1年的時間就被清朝滅亡,隨之灰飛煙滅。

崇禎皇帝因不願被李自成俘虜而於1644年3月18日於皇宮內的煤山自縊圖

1644年明朝“甲申之變”時50位殉國英烈名單:其中包含17位文進士

李自成農民起義軍1644年5月因不敵清軍而從北京敗退後的全國局勢圖

1644年明朝“甲申之變”時50位殉國英烈名單:其中包含17位文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