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農光互補撐起群眾脫貧致富腰桿子

農光互補撐起群眾脫貧致富腰桿子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胡麗霞 王雪梅

暖陽煦煦,微風習習。4月7日,清水縣白駝鎮山樑上,建檔立卡戶汪民生和村民一起在光伏電站的空地裡種下了一片片金銀花苗子,他抬頭看著漫山遍野閃閃發光的光伏電板和套種的紅光草、苜蓿等農作物,就像看自家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一樣眼裡全是笑意,心裡充滿希望。

“我2018年就加入了光伏公司的17人監工隊,每個禮拜上兩天班,每月掙1000元。今年又承包種植100畝苜蓿和紅光草,公司每畝給予150元的補貼,一年就收入1.5萬元。”汪民生一邊幹活一邊對記者說,去年6月他不僅脫了貧,還成了村民們紛紛效仿學習的脫貧榜樣。

這個在汪民生脫貧路上起了關鍵作用的項目便是位於該縣白駝鎮永安村、松樹鎮時家村等2個鎮7個村的清水縣“十三五”第二批50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這個以“統一設計、多村聯建、分塊佈置、集中併網、統一管護、農光互補、產權到村、效益到戶”模式實施的項目達到了扶貧效益最大化,成了甘肅省扶貧範圍最廣和帶貧人數最多的光伏扶貧電站。

在地的另一邊,清水縣光伏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施文浩正指揮著永安村村民進行套種工作。據他介紹,公司在去年試驗的基礎上,今年全面實行農光互補,發展種植30畝金銀花、100畝苜蓿、500畝紅光草,帶動關聯全縣18個鄉鎮121個建檔立卡村和9800多戶農戶發展,去年僅農電收益就有400多萬元。

施文浩說,該項目是2019年省、市、縣列重大項目,也是國家能源局和天津市河北區幫扶清水縣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的重點扶貧項目。項目的建成投運,成了近年來全縣單項投資最大、帶貧規模最大的長效產業扶貧項目,也是甘肅省國家“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貧電站中技術標準最高、成本控制最低、建設速度最快、發電效率最好的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目前,項目實際到位各類資金29753.939萬元,截至3月底,31座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量2604.14萬千瓦時。其中:11座聯村電站共向121個貧困村發放121萬元,每個貧困村1萬元;20個單村電站共發放28.54萬元,每村平均1.427萬元。

立足實際,合理安排,在土地流轉等工作中突出扶貧效益最大化是清水縣光伏電站的初衷。“我們共流轉白駝鎮、松樹鎮2個鎮7個村618戶農用地2155畝,其中建檔立卡戶226戶1000多人,每畝土地年流轉費260元,一次性支付群眾3年流轉費共計185萬元,戶均3000元。同時可實現穩定帶貧建檔立卡戶60多戶300多人常年參與電站除草、光伏組件擦洗及農光互補等日常管護勞作,實現貧困人員家門口就近就業和常年穩定增收。”施文浩說,下一步還會把畜光互補也發展起來,準備養殖綿羊130多隻、雞5000多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