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人的宿命,也是一个人的朝圣

前些天有人说看了我朋友圈,觉得我的状态急需一个伴侣帮忙调整,我发的东西好像看起来生活还算丰富,但在他眼里就是孤独的表现。他说基于我们确实不熟也不了解,只是猜测。

我一笑,估摸着很多人也有同样的想法,觉得我整天无聊闲得慌只能靠发朋友圈打发时间,或者说我这个大龄剩女空虚寂寞孤独冷想借此引起关注。

而另一位相熟的朋友却说:“看似孤独的人,其实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看似喧闹的人,其实内心世界是寂寞孤独的。”

其实,我只是喜欢记录生活点滴,转瞬即逝的那些小欢喜和小确丧,不如与众。我发圈写东西并不是因为孤独,况且也不是找个伴侣或者有一堆朋友陪伴就不孤独了。

因为人生而孤独,万物皆孤独,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谁都不例外。

孤独是人的宿命,也是一个人的朝圣

承认孤独,并不可耻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逃避“孤独”这个字眼,尤其是上了年纪还单着。

上年纪后的我们,孤独不知从何起,一往而深,如影随形。

也许从“第二杯半价”起,也许从无人饮酒起,也许从一个人出门忘记带钥匙起,也许从生日只收到营销祝福起,也许从照片里都是风景起,也许从喜欢上一个人起,也许从人群中无人交谈起,也许从同床异梦相顾无言起……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会被别人的眼光钉在“单身有罪,孤独可耻”这个十字架上,当真正觉得孤独的时候,谁都不想承认自己的孤独。

因为不想看到别人怜悯的眼光,不想被可怜。

第一次感受到孤独的时候还不懂孤独这个词,却印象深刻。

那时四五岁,爸爸妈妈下班后和爷爷奶奶打麻将,塞给我五元大钞后完全无视我的存在,整个院子里只有我一人,任凭我怎么央求也不理我,一气之下便将钱撕了个粉碎。年幼的我无法接受被最亲的人无视的那种孤独,所以以那样的方式发泄。

上了年纪后感受到的孤独,是一个人身无分文的时候四处找房子却没有合适的,一个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皆与我无关,突然就生出一种孤独感,还伴随着羞耻感。因为有好几个朋友可收留我,也有家可回,还不算太可怜,只是不想添麻烦而已,却还矫情的生出孤独感,于我而言这是可耻的也是脆弱的表现。

这是我所经历过的因爱和存在而生的孤独。

冯至有一段译话说:“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互相呼应吧,但是他们的根,他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这段话很好的注解了生命中的孤独。

我们都在各自忙各自的,孤独已是一种常态。任何形式任何层面的孤独,都是存在的事实,承认孤独,并不可耻。

孤独是人的宿命,也是一个人的朝圣

孤独的人才能与灵魂相遇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曾特别享受孤独,贪恋一个人的生活。还大言不惭地说要独守自己的磁场,享受自己的乐趣,一个人的世界也有醉人的甜蜜。

那段时间是我离自己最近的时候,独行,静坐,沉思,灵魂无拘无束,我是自由的我,我可以完全成为我自己。孤独,就是那扇通往自由的门。

我体会到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小木屋独居时的那种感受,“我就像住在大草原上一样的遗世独立,我拥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与星辰,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小世界”。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容易陷入沉思,会将注意力从外界转移至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的灵魂相遇,发现自己,感知自己,进而认识到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大千世界的关系,达到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寂寂千山,了了万径,雪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坐化成了一幅水墨画。

与影成双,对天谈心,邀月共饮,李白花间独酌,幻化成了酒中仙。

他们是孤独而自由的。唯有在孤独中,才不易失去自我。

孤独是人的宿命,也是一个人的朝圣

孤独是人的宿命,也是一个人的朝圣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而我们的属性又是群居动物,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从头到尾陪谁走完一生。

孤独是我们的宿命,但孤独不是空虚,不是寂寞,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空余一人。孤独是灵魂深处的叹息。

孤独并不苦,绽放在人迹罕至的绝境,自有其独特风情姿容,它诠释的,是一种深刻的绝世美:圆融,高贵,自由,深邃。

叔本华说,孤独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在喧嚣与孤独中自由出入。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既如此,在这永恒无尽的孤独中,好好观照自己的内在,在孤独中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学着接纳孤独,享受孤独,在孤独中成长与成熟,在孤独中更加坚强和坚韧。

独守一个人的清欢也好,坐拥两个人的细水长流也好,还是沉迷一群人的狂欢也罢。诚如刘同所言,每个人都孤独得像一颗星球,远离尘嚣,远远地,雕刻着自己的时光。微渺却明亮。

而我们终将与孤独为友,明白孤独对于人生,是一件多么灿烂的事。

孤独是人的宿命,也是一个人的朝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