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城:狠抓特色種養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

  近年來,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蔣樓村在村黨委的帶領下,狠抓黨建引領,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激活鄉村振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人才的示範帶動作用,不斷煥發農村發展新活力。

  按照“狠抓特色種養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現有無公害蔬菜溫室大棚和陽光大棚300多個,佔地面積600餘畝。該村先後獲得“全國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安徽文明生態村”、“安徽省森林村莊”、“亳州市和諧村”等榮譽稱號,2014年度被評為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示範村。

  抓黨建,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村黨委緊緊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不放鬆,注重發揚民主,班子成員凝心聚力謀發展,砥礪奮進創佳績。定期召開村專題組織生活會,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促進了村黨委幹部的團結協作。

  為了長遠發展,先後培養了12名年輕黨員幹部。為了強化黨建基礎,成立非公合作社黨支部。村黨委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定期召開黨員代表議事會,討論決定村內重大事項。按時召開組織生活會,認真進行黨員評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抓基礎,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顏值。村黨委始終秉承“自己的家業自己創、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強村富民理念,近年來,道路硬化25000平方米,安裝路燈150盞,修建下水道6000多米;村內還同時建設了休閒娛樂廣場,總投資200多萬元。群眾建房近900戶,這裡成為美麗、宜居的新家園;在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方面,投入了1000萬元,修建了道路、下水道、村室、衛生室、公廁、體育廣場、農貿市場,進行了綠化、亮化,安裝了電子監控等,讓回漢群眾享受上城市居民的新生活。整個規劃實施後,可入住1500多戶,節約耕地1500畝。還全面建設了“文化牆”,成為村播撒先進農村文化知識、涵養新風的“文明使者”,2017年又建成了“村史館”,讓村民記住鄉愁、留住鄉情、留下美好的回憶。

  抓種植,推進果蔬產業蓬勃發展。村黨委帶領村民積極謀劃產業結構調整。2010年,成立“富農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統一安排下,通過遠程教育、技術培訓、現場教授等方式,培養新型農民。多次邀請市、區農委農業技術專家來做技術指導講座、開展蔬菜栽種技術培訓,增強菜農防病抗災能力。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該村利用秸稈反應堆種植技術,生產開發綠色有機食品,並通過遠程教育為村民進行多方面的種植技術培訓。

  目前,種植品種從原先的兩三種擴大到十幾個品種,已發展社員178戶,大棚種植350棚,合作社年收入2350萬元左右,社員人均3萬元以上,同時還帶動周邊鎮村1000餘戶群眾共同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蔬菜種植標準示範園、國家級示範社。


譙城:狠抓特色種養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

遊客採摘恐龍蛋鮮果

  還積極推進果蔬產業轉型升級,近兩年,又發展種植小蘑菇、恐龍蛋杏李、水蜜桃等特色種植業,拓展致富路;新建佔地10餘畝設施大棚,發展種植火龍果、芭樂等熱帶水果;新建超大型設施棚,發展種植水果黃瓜,供應高端市場,提高經濟效益。


譙城:狠抓特色種養產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

規模養牛快速發展

  抓養殖,典型帶動促進鄉村振興。村黨委積極鼓勵群眾大力發展養殖業,大膽啟用黨員致富能人,採取科技示範、典型帶動養殖業向規模化發展。

  2013年,新建了召武黃牛養殖繁育示範基地,總投資近1000萬元,佔地50畝,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可容納1000頭牲畜。成立了“召武黃牛養殖合作社”,合作社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無償為養殖戶提供飼養場地,幫助養殖戶解決資金困難。其中,該村的養殖戶任國鋒、蔣凱、蔣守仁等養殖戶受益於養殖合作社最為突出。

  在致富能手的帶動下,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為做大做強“牛文章”,該村在原養殖場基礎上,又擴建面積為20多畝的養牛場,形成規模化養殖,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時,合作社通過推廣秸稈青儲氨化技術,已探索出一條通過秸稈(小麥、玉米)養牛、牛糞加工有機肥、有機肥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業循環發展新路子。目前合作社存欄1500多頭黃牛,年出欄近2000頭肉牛,純收入達到400多萬元。

  在發展養牛業的同時,小蚯蚓、豆蟲等特色養殖業方興未艾,正以合作社方式逐步往規模養殖方向發展,確保更多群眾參與其中,共同致富。返鄉創業的劉傑,瞄準小蚯蚓養殖,利用牛糞作“飼料”,發展綠色環保養殖業,產品供不應求。目前養殖小蚯蚓20多畝,年收入達百萬元。另一養殖戶蔣恩賜,前不久又發展養殖30多畝的豆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