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狠抓特色种养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近年来,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狠抓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激活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焕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按照“狠抓特色种养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现有无公害蔬菜温室大棚和阳光大棚300多个,占地面积600余亩。该村先后获得“全国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安徽文明生态村”、“安徽省森林村庄”、“亳州市和谐村”等荣誉称号,2014年度被评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

  抓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村党委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不放松,注重发扬民主,班子成员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创佳绩。定期召开村专题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村党委干部的团结协作。

  为了长远发展,先后培养了12名年轻党员干部。为了强化党建基础,成立非公合作社党支部。村党委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村内重大事项。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进行党员评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抓基础,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颜值。村党委始终秉承“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强村富民理念,近年来,道路硬化2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50盏,修建下水道6000多米;村内还同时建设了休闲娱乐广场,总投资200多万元。群众建房近900户,这里成为美丽、宜居的新家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方面,投入了1000万元,修建了道路、下水道、村室、卫生室、公厕、体育广场、农贸市场,进行了绿化、亮化,安装了电子监控等,让回汉群众享受上城市居民的新生活。整个规划实施后,可入住1500多户,节约耕地1500亩。还全面建设了“文化墙”,成为村播撒先进农村文化知识、涵养新风的“文明使者”,2017年又建成了“村史馆”,让村民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留下美好的回忆。

  抓种植,推进果蔬产业蓬勃发展。村党委带领村民积极谋划产业结构调整。2010年,成立“富农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统一安排下,通过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现场教授等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多次邀请市、区农委农业技术专家来做技术指导讲座、开展蔬菜栽种技术培训,增强菜农防病抗灾能力。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该村利用秸秆反应堆种植技术,生产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并通过远程教育为村民进行多方面的种植技术培训。

  目前,种植品种从原先的两三种扩大到十几个品种,已发展社员178户,大棚种植350棚,合作社年收入2350万元左右,社员人均3万元以上,同时还带动周边镇村1000余户群众共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蔬菜种植标准示范园、国家级示范社。


谯城:狠抓特色种养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游客采摘恐龙蛋鲜果

  还积极推进果蔬产业转型升级,近两年,又发展种植小蘑菇、恐龙蛋杏李、水蜜桃等特色种植业,拓展致富路;新建占地10余亩设施大棚,发展种植火龙果、芭乐等热带水果;新建超大型设施棚,发展种植水果黄瓜,供应高端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谯城:狠抓特色种养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规模养牛快速发展

  抓养殖,典型带动促进乡村振兴。村党委积极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大胆启用党员致富能人,采取科技示范、典型带动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

  2013年,新建了召武黄牛养殖繁育示范基地,总投资近1000万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头牲畜。成立了“召武黄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无偿为养殖户提供饲养场地,帮助养殖户解决资金困难。其中,该村的养殖户任国锋、蒋凯、蒋守仁等养殖户受益于养殖合作社最为突出。

  在致富能手的带动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做大做强“牛文章”,该村在原养殖场基础上,又扩建面积为20多亩的养牛场,形成规模化养殖,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合作社通过推广秸秆青储氨化技术,已探索出一条通过秸秆(小麦、玉米)养牛、牛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种植大棚蔬菜的农业循环发展新路子。目前合作社存栏1500多头黄牛,年出栏近2000头肉牛,纯收入达到400多万元。

  在发展养牛业的同时,小蚯蚓、豆虫等特色养殖业方兴未艾,正以合作社方式逐步往规模养殖方向发展,确保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共同致富。返乡创业的刘杰,瞄准小蚯蚓养殖,利用牛粪作“饲料”,发展绿色环保养殖业,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养殖小蚯蚓20多亩,年收入达百万元。另一养殖户蒋恩赐,前不久又发展养殖30多亩的豆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