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有機水稻、雞鴨成群…… 景德鎮這個85後 返鄉辦農場

近日,記者來到浮樑鎮茶培村浮樑強龍生態家庭農場採訪。一位皮膚黝黑,身穿軍綠色衣服,腳穿著一雙解放鞋的青年面帶笑意向我們走來,他就是我們的採訪對象——許曉龍。

大棚蔬菜、有機水稻、雞鴨成群…… 景德鎮這個85後 返鄉辦農場


大棚蔬菜、有機水稻、雞鴨成群…… 景德鎮這個85後 返鄉辦農場


許曉龍是一個85後,是土生土長的浮樑鎮茶培村人。從2003年開始,他便跟隨著村裡的鄉親們一同前往浙江務工,在近12年的外出務工生涯中,他打過雜工、到工廠做過服裝、在工地搬過磚,甚至進下水道清過淤泥......這些經歷讓他得到淬鍊,變得更能吃苦,性格也更加堅韌。憑藉著這股韌勁和善於思考的頭腦,許曉龍從普通小工做到技術監理,再到後來成立了自己的二手車買賣租賃公司,事業做得順風順水。

在外闖蕩十多年,小有成就的他內心卻始終無法割捨自己的鄉土情節。無數個夢中,村裡的田野、小溪、山巒,還有那些和藹可親的鄉親走進他的夢境,縈繞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事業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這位遊子萌生了返鄉創業的設想。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對父母、妻子和盤托出後,卻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窮鄉僻壤能幹成什麼事?”“創業風險大,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面對家人的質疑,許曉龍卻說:“父母給了我生命,茶培村孕育了我成長,現在是時候回報他們了。”他知恩圖報的念頭感動了父母,打動了妻子。知道拗不過他,家人只好轉而支持,隨後,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茶培村,開始嶄新的創業之路。

大棚蔬菜、有機水稻、雞鴨成群…… 景德鎮這個85後 返鄉辦農場


茶培村雖地處近郊,但相對比較閉塞。回鄉後的許曉龍在村子周邊四處“考察”,尋找機會。茶培村旁山坳裡的一片荒山和連片的田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山荒在那兒可惜,地裡只是村民自己種點口糧和蔬菜,經濟效益也不高,把這裡打造成一個生態農場的念頭在他腦海一閃過。當即,他一戶戶上門跟村民談想法、算細賬,徵求他們的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很快,他的真情實意打動了村民,230畝荒地和閒置田地,以每年每畝200元的價格簽訂了租賃合同,期限為15年。

大棚蔬菜、有機水稻、雞鴨成群…… 景德鎮這個85後 返鄉辦農場


空間有了,許曉龍開始大展拳腳。為了少走彎路,他多次聘請專家到場進行技術指導,哪個地方養殖業做的好,他就去哪兒學習,哪個地方水果種的甜,他就到哪兒取經。通過不斷地拜師學藝與苦心研究,他的企業慢慢步入正軌。目前,共建起了800平方米的豬舍,500平方米的雞、鴨舍,養殖了2000多隻雞、鴨,種植了50畝的獼猴桃,30畝的大棚蔬菜,90畝的有機水稻,部分農產品已走向市場,因品質優良而受到市場青睞,農莊業態效益逐步初顯。

許曉龍不甘於此,他說:“只靠傳統農業發展肯定不行,要兩條腿走路,才走得穩、走得遠。”他的目標是把強龍生態農場打造成集種植、養殖、採摘、休閒為一體的鄉村遊景點。目前他正在著手打通城市消費者購買田間地頭農產品渠道,轉變農業生產銷售理念,引入互聯網技術,探索“認養一隻雞”,“認領一塊地”的經營模式,實行可視化操作,同時嘗試利用抖音平臺,直播農場養殖情況,加大消費者的監督及信任度,提升農場知名度,最終實現“互聯網+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發展產業。


大棚蔬菜、有機水稻、雞鴨成群…… 景德鎮這個85後 返鄉辦農場

目前,浮樑強龍生態家庭農場共吸納茶培村村民30餘人就業,並簽訂了長期用工合同,其中殘疾人8人,貧困戶4人,人均年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有力帶動了貧困戶和殘疾人就業。除此之外,藉助營銷優勢,農場還敞開收購村民的土雞、土雞蛋等農產品,不愁銷路的很多村民都藉助這個平臺,不斷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增加收入。

創業的同時,許曉龍還打算成立養殖商會及基金會,實現會員抱團發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美好畫卷,帶領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他的農場經營中,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