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完美的小孩才完美

4月17日的晚上,一名17岁的高中生因和母亲发生争执,跳桥身亡。

我们无法考证他妈妈说了怎样的话,也无法揣测他遭遇了什么。他或许遭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更多的压力可能来源于他自己——面对各方压力,也非常尽力想做好,只为不辜负其他人的期待。

这种期待或许是来自家庭、学校或者社会,希望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小孩,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这种要求也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为了满足期待而追求完美,甚至可能会形成完美主义的人格倾向,成为一个完美主义的小孩。

举个例子:

一天,六岁的方方正在写作业,爸爸轻声地告诉他算错了数,方方立即扑倒在地上,用手使劲捶着地板大声抱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以前方方在练习写拼音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他不能把每个拼音都写得非常完美,他就不愿意再继续写了……

这些情境听起来非常熟悉?那或许你家里也有一个完美主义的小孩。

什么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是一种人格倾向,具体表现为无法接受不完善的事物,对自己或他人要求苛刻,希望一切都能尽善尽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完美主义由三个维度组成:自我指向的完美主义、他人指向的完美主义和社会指向的完美主义。

自我指向的完美主义是指对自己设置了高目标并且努力追求完美;

他人指向的完美主义是指对重要他人设置完美标准的倾向;

社会指向的完美主义则是指个体尽力满足别人对他的期望,生怕别人失望。

比如开篇提到的方方,他对自己设定了太高的标准和目标,想要把每个字母都写得非常完美,就是一种自我指向的完美主义。

其实,不完美的小孩才完美

完美主义在儿童中的表现

在工作生活里,我们成年人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完美主义:比如上司对工作尽善尽美的过度苛求,那么在孩子身上,完美主义有怎样的表现,以便我们家长去识别呢?

儿童完美主义的几大表现:

  • 一旦出现错误,就变得非常焦虑、愤怒或者不开心;
  • 习惯性拖延,完成任务有困难;
  • 容易沮丧或者放弃;
  • 习惯性地害怕尴尬或被羞辱;
  • 完成任务时过度谨慎和仔细(比如,只需要花2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用了3个小时才完成);
  • 试图通过重新做来提升效果;
  • 当事情没有完美地、或按预想的那样发展时,就会表现出灾难性的反应甚至崩溃;
  • 拒绝尝试新鲜食物,做事也不敢冒太大的风险。
其实,不完美的小孩才完美

完美主义对儿童有何影响?

01.完美主义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反作用。

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孩子常常会爱钻牛角尖,做事情一丝不苟,尤其是在写作业时对自己要求十分严苛,如果出现不满意的地方,就会把整篇作业擦掉重写;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也过高,甚至不切实际。

02.会有些孩子为了避免失败,而常常出现拖延行为

2013年,国内研究者对311名南京市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消极的完美主义者因为对自己有过高或不切实际的标准,认为事情非完美即失败,他们会害怕失败,担心犯错,在行动前犹疑不决,进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学业拖延行为。小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害怕做错而迟迟不肯写作业,其实这也是孩子追求完美主义的影响。

03.完美主义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

很多心理学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与抑郁、焦虑、强迫症、自残、失眠等身心问题有关。比如,201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者对526名学习音乐的10-17岁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倾向和对音乐练习的焦虑有很强的相关性,越追求完美的孩子越害怕去进行练习。

其实,不完美的小孩才完美

04.完美主义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孩子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苛,同时过分看重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所以总希望能够在任何场合、各个方面都表现得优秀和完美,得到家长老师的称赞。但这也更容易导致个体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面对人群时更容易紧张害怕,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05.完美主义者对他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

完美主义的人更有可能看到别人的弱点和缺点,并且对人吹毛求疵,要求他人必须有完美表现,也会因此影响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一项对台湾青少年的研究就发现,完美主义倾向越强的个体,人际问题也就越多,而个体较多的人际问题,则有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孤独感,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疏离,导致更多的人际问题。

其实,不完美的小孩才完美

具备完美主义特质,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它可能对孩子的学生和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使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就需要家长及时觉察孩子是否存在完美主义的表现,引导孩子克服完美主义,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小孩。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不完美心事,你全放在心上。这不完美的我,你总当作宝贝”。

也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做不完美小孩,不必满足他人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