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经典奇书《尚书》会成为禁书?


在古老的原始社会里,由于没有文字,因而就无文献可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也

随之出现。到了商代,据文献记载,已经有了正式的文书记录和司掌此职的史官。西周以后

,史官制度渐渐完备,各个朝代的文献也被收集起来,这就形成了《夏书》、《商 书》、

《周书》、《虞书》。这些文书统称为《书》。这部合虞、夏、商、周四朝文献于一体的《

书》,到了西汉时,就被称为《尚书》了。“尚”就是“上”的意思。称之为《尚书》,实

际上就表明了这是一部记载上古历史的书。

《书》在西汉时不仅改名为《尚书》,而且还被列为五经之一,因而它又被称为《书经》。

为什么《尚书》被列为经典呢?这是因为传说这部书是孔子整理编纂而成的。事实上

,这种说法未必可靠。从宋代开始,这种说法就遭到了人们的普遍怀疑。因为根据现代学者

的研究,《尚书》中的某些篇章出于战国后期,也就是在孔子死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才

有的,这就说明孔子没有编纂整理过《尚书》。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认为,《尚书》

是古代史官集体编写的。

二

西汉流传的《尚书》分为《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两种。所谓《今文尚书》,就是用西

汉流行的隶书书写的。据载,《今文尚书》主要出自老儒生伏生。伏生本来是秦朝博士,秦

末战乱时,他把《尚书》竹简藏在墙壁里。等到战乱平定以后,他重新取出,但已断烂不少

,只得二十八篇,用以教授学生。汉文帝曾派掌故晁错到伏生家里学习,把伏生讲授的《尚

书》记录下来,带回朝廷。经过相互辗转传授,伏生的弟子形成了《尚书》学三家,即欧阳

氏、大夏侯氏、小夏侯氏。在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期间,先后立为博士,列为学官。汉武帝时

,民间又献出《泰誓》。这样,《今文尚书》一共有二十九篇。

所谓《古文尚书》,就是用先秦六国时的文字书写的。汉武帝末年,鲁共(恭)王刘余扩建宫

室,坏孔子宅,从壁中得到了用科斗文书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经过孔子的后

裔孔安国校读整理,除二十九篇外,多得十六篇。其实,《古文尚书》的来源并不只是孔子

壁中书,还有孔安国家传本、刘向的“中古文”、河间献王所得本等。

由于《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存在着来源、版本、书目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引发了汉代

著名的今古文之争,这场争斗几乎与东汉相始终。

自从孔安国将孔子壁中所得的《古文尚书》加 以整理并献给朝廷后,由于《今文尚书》为

一般学者所信赖重视,《古文尚书》一直得不到重视。到西晋永嘉之乱时,《古文尚书》全

部亡佚,仅存书目。当然,在永嘉之乱中,《今文尚书》也没有逃脱厄运。

然而,到了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又献孔安国所传的《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的二十

九篇多出二十五篇,又从伏生所传的各篇中分出四篇,并作序,共五十九篇。此书流传极广

,唐代孔颖达为之作疏。但从宋代以来,很多学者都怀疑此书是伪书。到了清代,阎若璩著

《古文尚书疏证》,引经据典,列举了182条证据,终于揭穿了梅赜所献的孔安国所传《古

文尚书》多出的二十五篇是伪作。梅本《古文尚书》被学术界定为伪书,称为伪《古文尚书

》。现在通行的《尚书》本是《今文尚书》二十九篇与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的混合本。

今天,学者一般认为,《今文尚书》的二十九篇是可靠的材料,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不

可信。

三

《 尚书》中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各部分的篇目如下:

《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

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周书》: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城、洪范、旅獒、 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如果剔除伪 《古文尚书》的篇目,《尚书》中《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所属的篇目则是:

《虞书》:尧典、皋陶谟,共二篇。

《夏书》:禹贡、甘誓,共二篇。

《商书》: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共五篇。

《周书》:牧誓、洪范、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多方、立政、顾命、文侯之命、费誓、秦誓等篇。

这些篇章用诰、谟、誓、命、典等名称,记述了虞、夏、商、周统治阶级的各种政治活动。

诰是国君对臣下要求的训示;谟是臣下对国君的谈话;誓是国君兴师动众的誓词;命是册命

或者是国君的某项命令;典记载重要史事的经过或某项专题史实的记录。

就可信的《今文尚书》二十九篇而言,它们涉及到了上起尧舜,下至春秋秦穆公,比较可信

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我国的政治、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具有不可否认的文献价值。

《虞书》中的《尧典》、《皋陶谟》反映的是尧舜时代的政治历史。《尧典》记录了几次议

事会的情况。尧在一次会上提出了三项议题,即讨论主管历法、政务、治理洪水的人选。于

是四方酋长展开讨论,最终决定了几项重要的人事安排。《皋陶谟》也是一次会议记录,舜

和他的助手皋陶、禹畅所欲言,就政治、人事等问题发表见解。会议终了,音乐奏鸣,舜与

大家唱和酬对,相互勉励。这两篇作品都反映了原始共产主义时期的民主议事制度。

《夏书》中的《禹贡》和《甘誓》反映了夏代的两件大事:禹治洪水和夏王伐有扈。《禹贡

》不仅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同时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文中比较详细

地记载了山水、物产、土壤等方面的情况,也记载了当时以冀州为中心,将全国划分九州的

行政划分情况。对研究我国农业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甘誓》反映夏王

伐有扈的战争情况,表明尧、舜时代的禅让制已被废弃,战争代替了民主协商。这是研究中

国上古社会制度演变的可贵资料。

《商书》中的《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反映了商王朝

的发展过程。《汤誓》记载了商王朝的建立;《盘庚》、《高宗肜日》记载了商王朝的中兴

;《西伯戡黎》、《微子》记载了商王朝的衰亡。其中的《盘庚》尤受后人重视。它记载了

商王盘庚在迁都问题上的三次谈话,完整地记叙了迁殷的经过及其在迁都问题上存在的各种

矛盾。这是一篇殷商时代的原始资料,是今天人们研究殷商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周书》中的十九篇, 在《尚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从《牧誓》到《顾命》的十五篇,

是周初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期的历史记录。《吕刑》、《文侯之命》、《费誓》所写

的历史,现在还不能确定。《秦誓》非常明白,是秦穆公在与晋国之战失败后,有感于自己一意孤行,不听劝阻,结果一败涂地,因而自责悔恨的作品。

《周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写周王朝建立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周王朝建立后所采取的巩固

政权的措施。周朝历史上有名的事件,诸如灭商战争、平定武庚禄父及三监的叛乱、周公执

政、周公还政于成王、成王之死与康王受命等,都记载在《周书》中。通过《周书》,我们

基本上可以掌握周王朝由兴而盛的全部过程。

《尚书》是我们研究上古史不可缺少的资料,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学者研

究上古史,很多史料就来源于《尚书》。因此,千百年来,它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西汉司

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就引用了《今文尚书》中的二十二篇。有的全载,有的节取一半。

由此可见其史料价值。

同时,《尚书》又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在《尚书》中反映出来的许多思想与观念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至今还闪耀着光彩。例如原始的民主思想、天人感应观念、

明德保民思想、大一统思想、五行观念等,它们在《尚书》中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反映。对中

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不会不发现它们的影响。

《尚书》自古以来都以难读艰涩著称。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就感叹过:“周诰殷盘,佶

屈聱牙。”这一方面是由于时代久远,社会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尚书》在流传过

程中不断错简、漏简,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与口语有着巨大差别的缘故。

尽管《尚书》是一部历史著作,也尽管它语言古奥难读,但是,它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学价

值。如《盘庚》中的一段话: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 有条

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这段话是商王盘庚对群臣的训话,大意是说:不是我失德,是你们对百姓隐瞒我的美德,让

他们不怕我。对你们的用心我清楚得如同观火,你们以为我没办法,因而胡作非为。你们要

知道,像网结在网绳上,方可不出乱子;像农民辛苦种田,秋天才有好收成。这段话中用了

三个比喻,非常形象。洞若观火、有条不紊成了今天还常用的成语。此外如《秦誓》中秦穆

公的感叹:“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难哉!”

不仅传神,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禁锢人们的思想,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

史官非秦记者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

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禁毁书籍事件,《尚书》与《诗经》等一道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被禁毁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