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新民先生

吾师新民先生

初识吾师,是在小升初的考场上:先生童头,宽大且饱满的脑门儿映射着智慧的光芒。着一圆领白汗衫,深色半截裤,足登一袼褙都吐露出来的没脸僧鞋。轻摇一烂边蒲扇,气定神闲地坐在凳子上,静观我们奋笔疾书。那气势,如若纶巾束发,拈一羽扇,定可运筹帷幄。

开学第一天,先生走进了我们二班。边幅依旧不修,气质照样儒雅。不疾不徐地点名加自我介绍:姓赵,初一(二)班的班主任,“聪明绝顶”,……此时才知晓先生年岁绝非成熟外表显露的那般大,只刚年过而立而已。

先生是当时农村中学里为数不多的用普通话授课的老师,那清新的语调与不凡的谈吐让我们耳目一新。

学郑振铎先生的《猫》,当先生字正腔圆地读出“māo”,我们便在底下偷偷地笑,以为“mǎo”才是正统发音。先生着了急,学习生字、词时便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的读音。渐渐地,生硬到打不过弯儿的舌头变得柔顺、自如,发音也从生涩到流畅。在一个连“rén”“lén”都区分不了的乡音环境中,可想而知,先生的坚持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先生非常喜欢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他做旁白。讲到《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先生单手持书,声情并茂;另一只手在讲桌上一“罩”一“排”,把孔乙己的吝啬与酸腐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那低沉、凝重的语气使得我们感同身受,竟也无语凝噎。也曾被那“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的明快且带节奏感的语调儿感染,豪迈之情顿生。恨不能,“十步杀一人”,仗剑走天涯。

先生爱生如子:我生性慵懒,每天的晨操,能不跑就不跑。东耳屋的山墙被早起的同学跺得咚咚响,马蹄表也叫了多遍。睡梦中,我穿戴完毕,抓起书包开门的功夫,只听母亲大声呵斥:“快起来!叫了你几遍!又耽误了!”这才慌慌地穿衣,蓬头垢面,一路狂奔。混入跑完早操的队伍中。每次都暗自庆幸,没被先生看见。及至我当了老师,做班主任时,每天像鸡妈妈数小鸡仔一样地清点人数,方才明白:先生怎么会发现不了?!只是不忍惩罚从三里之外跑来的孩子而已。

我不是用功的学生,作业时有不交。课代表催得紧了,就随便拿本其它科的作业冒充一下。一次用“筋疲力尽”、“瘦骨嶙峋”造句,当我拿着匆忙中补写的作业去先生办公室交换,耳边并没有响起“怎么又交错啦?(想必先生对我的小伎俩早已洞悉)”的话语。

先生翻看了一下:“哟,这句子造得好!”

再上课时,先生拿着我的作业本:“看看!同样是造句,大多数学生光强调自己干点儿活就‘筋疲力尽’,父母累不累?你看人家――来,传着看看。”先生轻拍着我的肩膀。

(因此,这句“瘦骨嶙峋的父亲干了一天的农活儿,筋疲力尽。”,在二班存在了很久。)

啊!我是多么快乐地上完了这短暂的一节课!心简直都要飞起来!

于是每天盼着语文课,每周盼着周四下午写作文。

作文课上,我写秋天,“一道残阳照大地,半坡萧瑟半坡红。”先生不吝表扬:注意观察,胆子大,改得妙!我写麦收,农人用乡间俚语对话,同学们笑我的句子土得掉渣;先生及时肯定:生活化的语言最有生命力,大俗即大雅。

先生所言给了我自信,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

年节去大姑家,知悉先生竟然与我大姑家一条胡同!还是斜对门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到先生门前,以期来个“偶遇”。来回晃了几趟,但闻院中人语响,却始终不见先生外出,只好悻悻而归。

先生治学严谨:学至《杨修之死》一课,中有“操自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于案头”一句。先生解释“一盒酥”应为“一合酥”。并从古人纵向书写的习惯,写为“一合酥”与后面杨修与众分食的理由“一人一口酥”正好相符。又讲到了《说文解字》只收有“合”,而无“盒”。分析课文的编者可能只是注意到了“合”与“盒”现在的规范用法,而忽视了二者在原文语境下的区别。先生又告诉我们已给出版社写信说明情况。而后详查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三国演义》,曹操所写确为“一合酥”。先生方如释重负。

先生穷尽其事,不仅为吾等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凡事要敢于质疑,不断查证,务求其理。

母亲时常说我:“人家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你倒好,还得问问沙锅子片儿扔到哪里!”我想,这些刻到骨子里的秉性大概与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先生虽已年逾花甲,仍笔耕不辍。退休后,从事我们镇教育志的编写。几十年的校史资料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先生在群里列计划、写提纲,多方征求意见与建议;事必躬亲,逐一核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吾辈汗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先生门徒三千,对众弟子的教诲犹如恒河沙数。但先生给予余之勉励,言犹在耳畔,如沐春风里。

先生授业万千,无奈弟子愚笨、顽劣,只记得一二。拙作伊始,便冒天下之大不韪,直呼先生名讳;虽是直言,却并无冒犯之意,想先生必会原谅。

若上面堆砌之文字,先生读完还觉通顺(年代久远,“流水账”也记不全啦!),则弟子应算不辱师门矣!

吾爱吾师,吾师追寻真理!

吾师新民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