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發明豆腐的淮南王劉安,為何竟屢次三番地想反叛漢武帝

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漢文帝十六年,封為淮南王。

曾經發明豆腐的淮南王劉安,為何竟屢次三番地想反叛漢武帝

劉安

這劉安並不是個無能之輩,好讀書鼓琴,善為文辭,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也稱《淮南子》)。因此劉安也算是個思想家、文學家。《淮南子》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名作之一,裡面記載的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故事,想必大家都讀過吧。

曾經發明豆腐的淮南王劉安,為何竟屢次三番地想反叛漢武帝

《淮南子》流傳了2000多年

同時,劉安也是中國豆腐和豆漿的創始人。明朝羅頎在《物原》中提到劉安做豆腐的記載。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曾經發明豆腐的淮南王劉安,為何竟屢次三番地想反叛漢武帝

吃豆腐時,是否想起了劉安

但就是這樣一位給後代中國人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淮南王劉安,不知思想有病還是咋的,竟屢次三番地想反叛朝庭,讓人不解。

劉安,按輩分來說,還是漢武帝的的叔父輩,恰逢漢武帝也喜好文學,每逢入朝就獻上新作,很得武帝喜愛。有時兩人談說政治及長生方技之術,直到黃昏才罷休,可見爺倆關係多麼親密。

漢景帝三年,吳楚七國在吳王劉濞煽動下舉兵反叛,吳國使者到淮南聯絡,劉安就想發兵響應。多虧淮南國相只聽命於中央,不聽劉安的命令;,指揮軍隊據城防守叛軍,不久朝廷也派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這一次劉安差點上了吳王劉濞他們的船,差點把自己交待了,好險!

後來身任太尉的田蚡,對劉安說:“現今陛下沒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劉安大喜,看來人人都想當幾天皇帝玩玩,這劉安從此就做上了夢。當時的劉安都已40歲了,孔聖人曾言四十不惑,這時的他竟昏了頭,也不想想,你比皇帝還大20多歲,咋能想著皇帝駕崩,輪到你去繼大位呢?,真是腦殘!但他從那後,就暗中結交賓客,謀劃起叛逆之事來。

曾經發明豆腐的淮南王劉安,為何竟屢次三番地想反叛漢武帝

劉安

有一年,彗星出現,劉安感到怪異。有人勸他說:“先前吳國起兵時,彗星出現僅長數尺,而兵戰仍然血流千里。現在彗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應當大興。”劉安心想漢武帝沒有太子,若天下發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便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器械,有些人就編造荒誕的邪說迎合他,劉安心裡十分高興,謀反之心更甚。

劉安之子劉遷,好劍術,自以為劍術高超,便招當時的劍術名家郎中雷被前來較量,結果被誤中,劉遷發怒,就在他爹面前說雷被的壞話,雷被害怕,表示願意去奮擊匈奴,實際上是想借此離開淮南王國避難。

曾經發明豆腐的淮南王劉安,為何竟屢次三番地想反叛漢武帝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成語,也和劉安有關

雷被被罷官後,跑到長安,向漢武帝上書表白。漢武帝將他的告章交給廷尉和河南郡查究。河南郡要逮捕劉遷,因為當時抗擊匈奴是國策。劉安得信後,與王后商量,不想讓劉遷去受審,就做好發兵對抗準備,看地圖,查找進軍路線。

朝廷中尉到達淮南國後,劉安看他態度溫和,只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原因,揣度不會定什麼罪,就沒有發作。算是又逃一劫。

中尉還朝,把查詢的情況上奏。公卿大臣中負責辦案的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等行徑,破壞了執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漢武帝念是老叔及過去情分上,詔令不許。也沒廢除其王位,只是詔令削奪二縣封地,很給面子了。

朝廷派中尉去宣佈赦免劉安的罪過,用削地以示懲罰。中尉進入淮南國境,劉安起初聽說朝中公卿大臣請求殺死自己,並不知道獲得寬赦削地,他聽說朝廷使臣已動身前來,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劉遷按先前的計謀準備刺殺他。待到中尉已至,聽說是赦免,劉安父子因此沒有起事。再逃一劫。然而劉遷削地之後,策劃反叛的陰謀更為加劇。

劉安手下有個將軍伍被,很有先見,多次反對劉安的做法,對他講,劉濞不論封地,兵員、財力均強於他,尚不能成功,因此起事必定失敗,“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劉邦)得天下的容易,卻偏偏看不到近代吳楚(劉濞)的覆亡麼?”

劉安有個庶子劉不害,不受劉安喜歡,劉不害的兒子劉建,因其父不得封侯而心懷不滿,暗地結交外人,打算搞垮太子劉遷,以其父代之。劉遷得知,將劉建逮捕拷打。劉建心裡越加怨恨。就派其友人向漢武帝上書,訴淮南王太子陰謀之事。

不久劉建被召受審,劉安害怕國中密謀造反之事敗露,就想搶先起兵,但是伍被認為難以成事,劉安說;“陳勝、吳廣身無立錐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澤鄉起事,奮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響應,我難道不如當時的他們?並且還說:“難道不可以僥倖成功嗎?”

劉安想要發動國中的軍隊,又恐怕自己的國相和大臣們不聽命。他就密謀假裝宮中失火,趁機先殺死國相與二千石大臣,甚至作出了“要是事態危急就奔往越國”的打算。

後來廷尉把劉建供詞中牽連出劉遷的事呈報了漢武帝。漢武帝派廷尉臨趁前去拜見淮南國中尉的機會,逮捕太子。廷尉來到淮南國,劉安得知,和劉遷謀劃,打算召國相和二千石大臣前來,殺死他們就發兵。但到臨頭,他又猶豫不決,沒了主意。最後廷尉派兵包圍了王宮,王后、太子劉遷和所有共同謀反的人審訊後都被滿門殺盡。劉安已提前自刎而死,是否在臨死前後悔不聽伍被之言吧。俗語“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怕就是說劉安這種人吧。

“歷史小揹簍”很認同司馬遷對劉安的評語, “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