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先生:今日学者岂能自甘暴弃、拨无圣贤

马一浮先生:今日学者岂能自甘暴弃、拨无圣贤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留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人人自性本来具足,但为习气缠缚,遂至汩没,不得透露。所以从上圣贤,只是教人识取自性,从习气中解放出来。习气廓落,自性元无欠少,除得一分习气,便显得一分自信。上根之人,一闻千悟,拨着便转,触着便行,直下承当,何等骏快,岂待多言?但上根难遇,中根最多,故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佛氏亦有三乘顿渐,教启多门,令其得入,皆是曲为今时广垂方便,所谓“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也。……今日学子若自甘暴弃,拨无圣贤,则亦已矣。如其犹知有自性,犹知有圣贤为己之学,则亟须用力体究,下得一分功夫,自有一分效验。


——马一浮先生《涵养致知与止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