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从这里下了堤,沿下西弄我们来到了曲尺弄交汇处,这里也有一座石桥,叫"木场桥",是由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题写的桥名。桥的两侧里外都镌刻着丰子恺的漫画,内容丰富极了,如"尝试"、"燕归人未归"、"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一幅幅------装点着桥,装点着家乡。这是一座漫画桥,这是一座文化桥,这是一座丰子恺艺术家与家乡的连心桥,每个石门人都为有丰子恺这样的著名艺术家而骄傲、自豪。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过了桥,南侧便是丰子恺故居。这里既称绵纱弄38号,又称木场桥堍,东面是后河,通往大运河。沿街一排房子,门前挂有丰子恺故居的牌子,里面摆着柜台,既出售门票,又经营各种纪念品,都是以丰子恺漫画制作的信封、纸笺、画片,甚至扑克。我和妻子立即被吸引住,不过我们欣赏一番沒有先买,而是进入了丰子恺故居或者说纪念馆。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这是一个新建的院子,正中间是用地板砖铺的路,左右全是绿地,东墙、北墙仍是丰子恺的漫画,装点着院子更加幽静素雅。丰子恺全身塑像屹立在路中间,长长的胡须,配戴眼镜,双手拱谦在胸前,一派学者风范。基座上写到;"人生短,艺术长",这富有哲理的话,道出了艺术的玄机。人生只不过是几十年、上百年,而艺术就会流芳百世、流传千古。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我特别喜欢丰子恺的漫画,线条简单明了,内客丰富多彩,生活气息特别浓厚,信手拈来,有思想,有鞭挞,有的又像犀利的小品文,入木三分,寓教于乐。在北京,我特意买过一套由丰陈宝、丰一吟姐俩编辑的《丰子恺漫画全集》,无事翻看、欣赏、学习,也是一种无形的享受。对了他的散文也是如此,读了一遍又一遍,要不然我们怎么会这么执著地来到石门湾,寻找丰子恺故居呢?这也是一种崇拜的魅力。妻子打开了录相机,她要把这里的一切全部录了下来。我拿出了笔,要记下这诞生著名艺术家的地方。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正南面是新迠的丰子恺漫画馆,匾额是赵朴初书写的,墙上挂有"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桐乡创作基地"的牌匾。紧靠漫画馆西侧是丰子恺故居,匾额是由陈从周书写。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走进丰子恺漫画馆,迎面是丰子恺半身铜像,后面屏风展示出——潇洒风神——丰子恺艺术生涯陈列"。这里部署的非常高雅,屏风后面是一句俞平伯的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是大家,他所说的落英就是一篇篇著作、一篇篇作品。这里点缀出丰子恺不同时期出版的各种作品,漫画图书,琳琅满目,装璜考究,五颜六色,品类其多,各式各样,让人看去就像到了书的天堂。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前言吸引往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石门湾这个江南水乡小镇曾经孕育过一个名叫丰子恺的艺术天才,他从石门湾出发历尽艰辛,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为国为民刻苦地劳作;他自艺术起步,孜孜不倦,在绘画、文学、音乐、翻译、教育等各种领域辛勤地耕耘……

他著作等身,影响深远,为我国新文艺运动和社会主文艺术事业作出了辉煌的贡献,为此家乡人民修迠了这座丰不恺漫画馆,愿这里成为展示丰氏人品艺品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后人取之不竭的一座珍贵的艺术宝库。这是家乡人民的赞誉,这是家乡人民的企盼,这是家乡人民的自豪,这里展示出丰子恺的生平,展示出丰子恺各个不同的时期。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丰子恺的父亲丰鐄,曾中过举人,旧学根底深邃,是丰子恺文学心田的开拓者、播种者。祖上传有丰同裕染坊老店,布染斑斓,色彩缤纷,加之后河弯弯,流水潺潺,无疑都对丰子恺的艺术生涯萌发过憧憬,产生过催生、激活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可以影响人、启发人、改变人,也可以说是人的第一位老师。当然,在他的成就过程中,真正对他人生、艺术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不得不提。一是李叔同, 一是马一浮,这两个人都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奇人。李叔同,大家都知道是弘一法师,是卓越的教育家、书法家、画家,他多才多艺,既精通音韵,"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就是他填的词,又是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丰子恺在浙江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李叔同就是他的图画音乐老师。李叔同慧眼识人,在众多学生中发现了丰子恺的天赋。一次课毕,李叔同叫往丰子恺,轻声而又认真地对他说:"你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卅两处教课,没有见过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丰子恺从此暗下决心,他要把一生都奉献给艺术。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马一浮,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儒学大师,是学界的一位泰斗式人物。现在杭卅西湖蒋庄还有他的故居。一次,丰子恺随同李叔同去马一浮寓所拜访。李叔同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一个人生下来每天读两本书,而且读了会背,读到马先生的年纪,还不及马先生读的书多。年轻的丰子恺听了这番话,惊讶不已,因为李叔同在他心目中已是学识渊搏不凡的人了,没想到,还有他佩服的人?从此,丰子恺就非常注意聆听马一浮的高论,以及对世事的看法,使丰子恺受益匪浅。后来,丰子恺的女儿在给她父亲写的传记中,曾言到:弘一法师和马一浮先生,是丰子恺思想转变过程中两位得力的导师。

在人生的旅途中,遇有名人点拨,那是人生一大快事,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说,丰子恺对于他的恩师——弘一师法一贯尊崇、敬慕。弘一师法圆寂后,1952年,由丰子恺、叶圣陶等人捐资在杭州虎跑寺迠塔,安葬骨灰,以示纪念。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陈列中有一首赵朴初写的诗:"恺翁作画有殊徴,笔下常存测隐心。世界缘缘无有尽,三生松同庆堂成。"并有叙言:余首向一吟同志假得子恺先生所作《青松明月长如此》图,畄现三年甫寄归,而喜得缘缘堂重迠落成之讯,因拈一偈为贺。公元一九八四年次岁甲子冬。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上二楼,一侧是丰子恺的书画精品陈列室。丰子恺不仅是漫画家,诗文、散文、书法也是大家。这里悬挂着丰子恺不同时期的字画,如对联:"四面云山谁做主,数家烟火门为邻"、"寓公惟有白阳识,归舟系载黄华来",还有一幅"为人民服务,向工农看齐",是劳动回来而作。一侧是中国漫画家陈列室,分别介绍了,华君武、张乐平、叶浅予、张光宇、方成、张仃、丁聪、廖冰兄等人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侧是"当代漫画家作品展"中国桐乡,更是琳琅满目,人才辈出,各式各样的漫画歌颂着、鞭挞着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漫画还是有生命力、感召力的,关键是立意、创新、超越,寓教于乐。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下了楼,我们这才走进了丰子恺故居。一进门,窄窄的过堂,左右有树,墙壁上展示着丰子恺的书法作品:"十年建国河山带砺,六亿狂欢巷陌笙歌"、"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家酝满瓶好书满架,山花如绣芳草如茵"。靠东墙有一块丰子恺亲手为父母书写的墓碑,原在六塔村,现已作为文物移至于此。可见,丰子恺对父母的感情之深。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再进门,才是一个院落,回头,门额是丰子恺自题的 "欣及旧楼",与对面西墙镌刻的缘缘堂简介遥遥相对,这寓意深刻。我多次读丰子恺的散文,如《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知道缘缘堂的来历,知道缘缘堂是什么时候盖的,什么时候被日军炸毁的。丰子恺在书中介绍,"你本来是灵的存在。中华民国十五年,我同弘一法师住在江湾永义里的租房子里,有一天,我在小方纸上写许多我所喜欢而且可以互相搭配得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拿起来的都是'缘'字,就给你命名曰'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你写一横额------"后因小,又请马一浮题写的。现在,新盖的缘缘堂,却是叶圣陶题写的"丰子恺故居"。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进了堂屋,正中间高高悬挂的匾额"缘缘堂",系蠲叟(马一浮)题写的。下面有一幅中堂"梅花",不知是否还是吴昌硕当年绘画的老梅中堂,那要真是,可就成了文物了。中堂两边悬挂的对联:"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到是弘一法师书写的,但恐怕也不是真迹。对联两侧,还有丰子恺自写的小对联:"暂止飞鸟才数子,频来语燕 新巢。"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正在这时,忽听西屋有人弹琴,都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老歌。我走进去,是位女孩,没有惊动。这是不是《还我缘缘堂》中提到的大风琴呢?丰子恺对缘缘堂是非常有情感的,一物一事,描写的非常细致。上了二楼,一侧是书房,一侧是卧室,陈列着丰子恺用过的写字台,睡过的小床,坐过的小椅,陈设怎么也难以恢复如初了。往北看去,就是门房——我们刚才买门票的地方。这里,仍有一个小院,有花草树木。整个环境是美好的,幽静的,小桥,流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出了缘缘堂,我们又回到了门房——卖门票的地方,处于对丰子恺的情感和爱好,我们挑选了许多带有丰子恺漫画的诗笺、信封、明信片、小卡片等等,妻子还特意买了一副带有丰子恺漫画的扑克牌,她说她要收藏。这一天,我们沉浸在这里,真是其乐融融,高兴万分。艺术永远是天堂,是享受,让我们在这欢快幸福中旅游生活。

缘缘堂 丰子恺故居

最后,还是用丰子恺自己的话结束吧! "当我的小舟停泊到石门湾的湾南皋桥堍头上的时侯,我举头一望,疑心是弄错了地方……只除运河的弯没有变直,其他一切都改样了。"看来石门湾变化确实不小,今日更是如此。

九口2018-8-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