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之夷狄,尽人皆知;自心之夷狄,人未必知

在外之夷狄,尽人皆知;自心之夷狄,人未必知
在外之夷狄,尽人皆知;自心之夷狄,人未必知

在外之夷狄当攘,尽人皆知;而吾自心之夷狄不攘,终无以为安身立命之地。何谓自心之夷狄?凡习气之足为心害者皆是也。何以胜之?曰:敬而已矣。“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惟从涵养得來,则知为心德,为正知。(庄子所谓“以恬养知”亦是。)否则只是寻声逐响,徇物之知,或反为心害,此知乃是习气也。……

主敬是止,致知是观。彼之止观双运,即是定慧兼修,非止不能得定,非观不能发慧。然观必先止,慧必由定,亦如此言涵养始能致知,直内乃可方外,言虽先后,道则俱行。虽彼法所明事相与儒者不同,而其功夫涂辙理无有二。比而论之,实有可以互相助发之处,故今略言之。

梵语奢摩他,此翻云“止”,即定之异名,寂静义也。心不妄缘,安住净觉,不取诸相,便能内发轻安,一切义理于中显现。如镜中相,影像历然,镜体不动,此名定相。梵语三摩鉢提,亦云三摩地,此翻等持。

——马一浮先生《涵养致知与止观》

在外之夷狄,尽人皆知;自心之夷狄,人未必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