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经过一个烧钱的暑假后,娃们终于开学了。

​可是,家长们并高兴不起来,因为辅导娃写作业的倒霉日子又要开始了。

朋友圈有位爸爸说:“宁可下班后再去跑几小时滴滴,也不愿给孩子辅导作业。”

有位妈妈说:“我宁愿996,也不想回家给孩子辅导作业。”

网上有个段子,说两口子现在吃好晚饭,夫妻俩不是抓紧洗碗,就是勤快拖地,极度害怕没活的得去给孩子辅导作业。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在辅导作业的大军中,妈妈们是主力军,当妈妈们在辅导作业时发飙时,有很多天真的爸爸振振有词:

「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你方法不对他当然不听你的!」

「你怎么这么暴躁呢,像个泼妇!」

结果轮到自己上场,父爱就如泥石流滑坡,怎么也没能逃出「渐崩式辅导作业六步曲」:

心平气和——强颜欢笑——面目冷峻——逐渐急躁——气血翻涌——原地爆炸。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著名导演韩寒也在他的《我所理解的教育》文章里写到:

每当你觉得骄傲自满时,就去帮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一下作业吧,你会宁愿复读十年的。

据《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中国78%的家长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每四个家庭中有三个曾因写作业发生过亲子矛盾。

作业成为引起家庭矛盾,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当之无愧。

“被辅导”的孩子,怎么样了呢?

辅导作业时,家长们一片哀嚎,纷纷表示受到了一万点伤害,那孩子们都如何了呢?

在一则视频中,孩子们这样形容“被辅导”时的心情: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感伤,这道题不会做,也不能这样骂我呀!”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一个字,狠,两个字,凶狠。”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好凶,头上皱成一个‘川’字。”

以下是父母陪读时最常说的话,字字诛心:

“我告诉过你,你怎么还犯这样的错误?”

“再这样,把你送到警察局去。”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猪儿子,你是要气死我吗?”

一个小男孩说,爸妈发起狠来,直接动手。他扬起胳膊,“就这样一巴掌过去。”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孩子在这样的经历中,对写作业这件事变得紧张、焦虑、逃避。

陪读路上,孩子比家长更难

其实,写作业真正崩溃的不是家人,而是娃。只是他们的崩溃,不被看见,不被理解。

视频中,让孩子们给父母打分时,他们都坚定地给出了9分、甚至10分的满分。

父母陪学的辛苦,孩子都看在眼里。

孩子们说:“父母管我是为我好。”

被妈妈骂“猪儿子”的男孩,竟然给妈妈打了10分,满分!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他回忆,有一次,他有一道数奥题不是很懂,妈妈一晚上没睡觉,就是在琢磨怎么帮他讲解。

这样一个小小的瞬间,深深地埋藏在孩子的心底。

孩子哭着说:“我觉得她好伟大。”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妈妈,你每次辅导我做作业,我的心里也很着急,我也想很快去理解。”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妈妈,你以后好好说话,不要打我行不?”

其实,孩子们不是不想好好学习,不会写或不想写时,孩子的内心甚至比家长还要焦虑。此时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

孩子面对学习时,他心中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逃避学习,另一种是想要学习的力量。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孩子内心都想要好好学习,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缺少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学习的倦怠和挫折,所以出现问题是必然的!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核心因素就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长用错了方法,孩子就会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开始厌学,对生活没有兴趣,甚至成为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的空心人。

等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孩子有的是网络成瘾,有的是根本拒绝上学,这时再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回天乏力。

可是家长也是第一次做家长啊,陪学路上的困难问谁呢?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问长辈?但在长辈眼里,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问老师?可是一位老师要面对那么多的孩子,不可能对孩子的每一个小问题都做深入的讨论。

问专家查文献?可是专家们讲的专业术语,让人听的一头雾水,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是啥意思,完全找不到北。

家长很着急、很焦虑,没啥好方法,那就用蛮力。为什么一些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厌学?提到学习就会哭?

甚至,有位妈妈说,孩子一坐到写字桌前就开始哭:“妈妈,我不要写作业。”她也没招,只好两个人抱头痛哭。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家长用错力,还不如不用力,会导致孩子对整个学习都是抵抗的,从心里讨厌学习。

那索性不陪行吗?

身边也有不少奉行“快乐教育”的妈妈,“我们小时候家长也没怎么管啊,不也都考上了985,有的还读博了呢。”

问她:“你这么淡定,是怎么做到的?教教我。”

她又说:“其实我也很心虚,但我也没有办法啊。”

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的教育大家都没有发力,奉行的是自然成材,谁的天性优秀谁就会脱颖而出。

但现在所处的教育环境变了,所有的家长都在用力,孩子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用孩子天生的、自然的速度去成长,那他就可能落后于其他孩子。

陪读,让家长十分头疼的世纪难题,有解吗?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教育心理学专家田宏杰,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负责人。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她从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教学工作已经20年。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多次受邀参加由北京城市广播、北京教委合办的《教育面对面》栏目。线下她帮助了数万名的家长解决了陪读中的难题。一段时间后,不仅孩子成绩好了,亲子关系也改善许多。

2017年,田宏杰老师推出了

喜马拉雅线上课程《高效陪读,让孩子爱上学习》,90多节内容讲清楚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让更多的家长受益。

课程中,她重点分享了家长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之间的高效陪读,通过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学会学习、爱上学习,养成自信积极的魅力人格。

在这堂课中,很多家长会重新定义陪读,更会听到很多观点颠覆你的认知。

下面是一位西安妈妈“宅麻麻”的真实分享,她学习了田老师的课后深觉受益匪浅,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公众号“重过童年”推荐给了18万多的读者一起学习。

她的孩子叫豆丁,小学的拼音课上,同班有位小姑娘因为之前有一些基础,所以读起来非常流利。

可是她的孩子呢,之前只是跟着IPAD上的拼音APP玩过游戏,没有系统的学过。老师讲课时能听懂,但孩子看到身边有一个同样一起上课却输出效果如此之好的同学,压力变得特别大,总是想像同学一样读得熟练又清晰。

可她毕竟基础薄弱,字母都还认不清,一多就全晕了,使得孩子挫败感非常严重,觉得为什么自己做不到。

刚开始她是这么安慰女儿的:人家中班就开始学了,比你学得早多了,所以你才没有人家学得好。不过没事,拼音是熟练功,多读多写多练肯定就会了。

看起来非常能够理解孩子的处境,可是,说完什么效果呢?她发现孩子,还是很懊恼,孩子的挫败感一点都没减少。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刚好田宏杰老师在课程中有一节:换框法·“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袭。

田宏杰老师说:“千万不能对孩子说定性的句子。什么是定性的句子?就是把原因说得很确定了,好像没有办法改变。就比如说:“因为你没上学前班,所以跟不上。因为你没上学前班这句话就是一个确定原因,所以跟不上就是个必然结果,没有办法改变。这句话丝毫没有退路和让孩子觉得有可能改变的地方!“因为”的部分,改变不了,“所以”的部分也改变不了,那我们说这句话有什么用呢?只会引发孩子负面的情绪。”

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什么?

“一定要改成用“虽然……但是……因为……这样的句式。举例来说“虽然你没上学前班,但是你能跟上,因为我们可以把每一课都提前预习一遍,这样上课就轻松多了。”。实际这句话讲的是,因为可以做预习,所以就能跟上,这样就改变了因果关系。 或者说“虽然你没上学前班,但是你能跟上,因为你在家里可以多做一些练习。”这句话其实是说,因为你可以多做练习,所以你能跟上。”

听完课程后,这位妈妈恍然大悟,赶紧试验了一下,对着宝贝豆丁说:“虽然你现在没有同学学得好,但你一定也可以一样棒。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练习和认真完成作业。”

这句话说完,她立刻反问:真的吗?,此时,孩子重点听到了解决办法,也看到了希望,认为只要每天练习,认真完成作业,自己也可以一样棒,眼中重燃起了希望之火。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就是这样换了一个说法,让孩子判若两人,能给孩子带来令人惊喜的改变。

还有更多你不知道的:“别磨蹭了”是个负面评价,要用正面语言表达正面期许;当对孩子发火时,不仅让孩子脑子不好使,还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夸孩子聪明反倒会害了孩子;孩子不是天生不爱学习,而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心理发展水平限制,缺少能力去抵抗学习的倦怠……

田宏杰老师的喜马拉雅线上课程《高效陪读,让孩子爱上学习》分为八个模块(困恼的问题、自信力、内驱力、自控力、情绪管理、有效反馈、智慧管教),从家长最常见的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专业心理学剖析。

每一节课,田宏杰老师都会引用不同情况的案例来阐述不同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有的孩子做事拖延,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爱玩手机…

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热爱学习的家长可不少,可是道理懂得了很多,和能教好孩子却完全是两回事。

许多家长,自学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理论,可是真的要用时又不知道该怎么用才好,甚至错误的使用。

新学期,陪读家长们的“恐辅症”有救了(小学生家长必读)

田宏杰老师则会结合理论和实际,提出详细分析和解决方法,甚至直接给出具体的话术,且会拆解字句,分析背后的理论和含义,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家长只要现学现用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高效陪读就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用正确的方法。

陪娃写作业,就是一场修行。

陪不好,鸡飞狗跳;陪得好,依然可以母慈子孝。

让我们一起跟随田老师高效陪读,做智慧的父母。

田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副教授,专注儿童心理学研究,著有《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喜马拉雅《高效陪读,让孩子爱上学习》主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