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經過一個燒錢的暑假後,娃們終於開學了。

​可是,家長們並高興不起來,因為輔導娃寫作業的倒黴日子又要開始了。

朋友圈有位爸爸說:“寧可下班後再去跑幾小時滴滴,也不願給孩子輔導作業。”

有位媽媽說:“我寧願996,也不想回家給孩子輔導作業。”

網上有個段子,說兩口子現在吃好晚飯,夫妻倆不是抓緊洗碗,就是勤快拖地,極度害怕沒活的得去給孩子輔導作業。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在輔導作業的大軍中,媽媽們是主力軍,當媽媽們在輔導作業時發飆時,有很多天真的爸爸振振有詞:

「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你方法不對他當然不聽你的!」

「你怎麼這麼暴躁呢,像個潑婦!」

結果輪到自己上場,父愛就如泥石流滑坡,怎麼也沒能逃出「漸崩式輔導作業六步曲」:

心平氣和——強顏歡笑——面目冷峻——逐漸急躁——氣血翻湧——原地爆炸。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著名導演韓寒也在他的《我所理解的教育》文章裡寫到:

每當你覺得驕傲自滿時,就去幫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一下作業吧,你會寧願復讀十年的。

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中國78%的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每四個家庭中有三個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

作業成為引起家庭矛盾,破壞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當之無愧。

“被輔導”的孩子,怎麼樣了呢?

輔導作業時,家長們一片哀嚎,紛紛表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那孩子們都如何了呢?

在一則視頻中,孩子們這樣形容“被輔導”時的心情: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感傷,這道題不會做,也不能這樣罵我呀!”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一個字,狠,兩個字,兇狠。”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好凶,頭上皺成一個‘川’字。”

以下是父母陪讀時最常說的話,字字誅心:

“我告訴過你,你怎麼還犯這樣的錯誤?”

“再這樣,把你送到警察局去。”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豬兒子,你是要氣死我嗎?”

一個小男孩說,爸媽發起狠來,直接動手。他揚起胳膊,“就這樣一巴掌過去。”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孩子在這樣的經歷中,對寫作業這件事變得緊張、焦慮、逃避。

陪讀路上,孩子比家長更難

其實,寫作業真正崩潰的不是家人,而是娃。只是他們的崩潰,不被看見,不被理解。

視頻中,讓孩子們給父母打分時,他們都堅定地給出了9分、甚至10分的滿分。

父母陪學的辛苦,孩子都看在眼裡。

孩子們說:“父母管我是為我好。”

被媽媽罵“豬兒子”的男孩,竟然給媽媽打了10分,滿分!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他回憶,有一次,他有一道數奧題不是很懂,媽媽一晚上沒睡覺,就是在琢磨怎麼幫他講解。

這樣一個小小的瞬間,深深地埋藏在孩子的心底。

孩子哭著說:“我覺得她好偉大。”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媽媽,你每次輔導我做作業,我的心裡也很著急,我也想很快去理解。”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媽媽,你以後好好說話,不要打我行不?”

其實,孩子們不是不想好好學習,不會寫或不想寫時,孩子的內心甚至比家長還要焦慮。此時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長的幫助。

孩子面對學習時,他心中有兩種力量,一種是逃避學習,另一種是想要學習的力量。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孩子內心都想要好好學習,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心理發展水平的限制,他缺少足夠的能力去抵抗學習的倦怠和挫折,所以出現問題是必然的!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核心因素就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尤其是這個階段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長用錯了方法,孩子就會對學習漸漸失去信心,開始厭學,對生活沒有興趣,甚至成為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的空心人。

等到了初中階段,很多孩子有的是網絡成癮,有的是根本拒絕上學,這時再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已經迴天乏力。

可是家長也是第一次做家長啊,陪學路上的困難問誰呢?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問長輩?但在長輩眼裡,什麼事兒都不是事兒,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問老師?可是一位老師要面對那麼多的孩子,不可能對孩子的每一個小問題都做深入的討論。

問專家查文獻?可是專家們講的專業術語,讓人聽的一頭霧水,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是連起來是啥意思,完全找不到北。

家長很著急、很焦慮,沒啥好方法,那就用蠻力。為什麼一些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厭學?提到學習就會哭?

甚至,有位媽媽說,孩子一坐到寫字桌前就開始哭:“媽媽,我不要寫作業。”她也沒招,只好兩個人抱頭痛哭。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家長用錯力,還不如不用力,會導致孩子對整個學習都是抵抗的,從心裡討厭學習。

那索性不陪行嗎?

身邊也有不少奉行“快樂教育”的媽媽,“我們小時候家長也沒怎麼管啊,不也都考上了985,有的還讀博了呢。”

問她:“你這麼淡定,是怎麼做到的?教教我。”

她又說:“其實我也很心虛,但我也沒有辦法啊。”

仔細想想,我們小時候的教育大家都沒有發力,奉行的是自然成材,誰的天性優秀誰就會脫穎而出。

但現在所處的教育環境變了,所有的家長都在用力,孩子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用孩子天生的、自然的速度去成長,那他就可能落後於其他孩子。

陪讀,讓家長十分頭疼的世紀難題,有解嗎?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教育心理學專家田宏傑,是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負責人。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她從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領域從事兒童心理學研究、教學工作已經20年。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多次受邀參加由北京城市廣播、北京教委合辦的《教育面對面》欄目。線下她幫助了數萬名的家長解決了陪讀中的難題。一段時間後,不僅孩子成績好了,親子關係也改善許多。

2017年,田宏傑老師推出了

喜馬拉雅線上課程《高效陪讀,讓孩子愛上學習》,90多節內容講清楚了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所有問題,讓更多的家長受益。

課程中,她重點分享了家長與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之間的高效陪讀,通過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學會學習、愛上學習,養成自信積極的魅力人格。

在這堂課中,很多家長會重新定義陪讀,更會聽到很多觀點顛覆你的認知。

下面是一位西安媽媽“宅麻麻”的真實分享,她學習了田老師的課後深覺受益匪淺,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公眾號“重過童年”推薦給了18萬多的讀者一起學習。

她的孩子叫豆丁,小學的拼音課上,同班有位小姑娘因為之前有一些基礎,所以讀起來非常流利。

可是她的孩子呢,之前只是跟著IPAD上的拼音APP玩過遊戲,沒有系統的學過。老師講課時能聽懂,但孩子看到身邊有一個同樣一起上課卻輸出效果如此之好的同學,壓力變得特別大,總是想像同學一樣讀得熟練又清晰。

可她畢竟基礎薄弱,字母都還認不清,一多就全暈了,使得孩子挫敗感非常嚴重,覺得為什麼自己做不到。

剛開始她是這麼安慰女兒的:人家中班就開始學了,比你學得早多了,所以你才沒有人家學得好。不過沒事,拼音是熟練功,多讀多寫多練肯定就會了。

看起來非常能夠理解孩子的處境,可是,說完什麼效果呢?她發現孩子,還是很懊惱,孩子的挫敗感一點都沒減少。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剛好田宏傑老師在課程中有一節:換框法·“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襲。

田宏傑老師說:“千萬不能對孩子說定性的句子。什麼是定性的句子?就是把原因說得很確定了,好像沒有辦法改變。就比如說:“因為你沒上學前班,所以跟不上。因為你沒上學前班這句話就是一個確定原因,所以跟不上就是個必然結果,沒有辦法改變。這句話絲毫沒有退路和讓孩子覺得有可能改變的地方!“因為”的部分,改變不了,“所以”的部分也改變不了,那我們說這句話有什麼用呢?只會引發孩子負面的情緒。”

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什麼?

“一定要改成用“雖然……但是……因為……這樣的句式。舉例來說“雖然你沒上學前班,但是你能跟上,因為我們可以把每一課都提前預習一遍,這樣上課就輕鬆多了。”。實際這句話講的是,因為可以做預習,所以就能跟上,這樣就改變了因果關係。 或者說“雖然你沒上學前班,但是你能跟上,因為你在家裡可以多做一些練習。”這句話其實是說,因為你可以多做練習,所以你能跟上。”

聽完課程後,這位媽媽恍然大悟,趕緊試驗了一下,對著寶貝豆丁說:“雖然你現在沒有同學學得好,但你一定也可以一樣棒。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練習和認真完成作業。”

這句話說完,她立刻反問:真的嗎?,此時,孩子重點聽到了解決辦法,也看到了希望,認為只要每天練習,認真完成作業,自己也可以一樣棒,眼中重燃起了希望之火。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就是這樣換了一個說法,讓孩子判若兩人,能給孩子帶來令人驚喜的改變。

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別磨蹭了”是個負面評價,要用正面語言表達正面期許;當對孩子發火時,不僅讓孩子腦子不好使,還會讓他產生負面情緒;誇孩子聰明反倒會害了孩子;孩子不是天生不愛學習,而是他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心理發展水平限制,缺少能力去抵抗學習的倦怠……

田宏傑老師的喜馬拉雅線上課程《高效陪讀,讓孩子愛上學習》分為八個模塊(困惱的問題、自信力、內驅力、自控力、情緒管理、有效反饋、智慧管教),從家長最常見的問題入手,由淺入深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專業心理學剖析。

每一節課,田宏傑老師都會引用不同情況的案例來闡述不同孩子身上發生的問題。有的孩子做事拖延,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愛玩手機…

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熱愛學習的家長可不少,可是道理懂得了很多,和能教好孩子卻完全是兩回事。

許多家長,自學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理論,可是真的要用時又不知道該怎麼用才好,甚至錯誤的使用。

新學期,陪讀家長們的“恐輔症”有救了(小學生家長必讀)

田宏傑老師則會結合理論和實際,提出詳細分析和解決方法,甚至直接給出具體的話術,且會拆解字句,分析背後的理論和含義,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家長只要現學現用就可以了。

總的來說,高效陪讀就要對症下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用正確的方法。

陪娃寫作業,就是一場修行。

陪不好,雞飛狗跳;陪得好,依然可以母慈子孝。

讓我們一起跟隨田老師高效陪讀,做智慧的父母。

田宏傑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副教授,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著有《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喜馬拉雅《高效陪讀,讓孩子愛上學習》主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