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乾隆帝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閏二月,乾隆帝一行由蘇州來到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來到蘇杭後,風流倜黨的乾隆帝蠢蠢欲動。看著青山秀水,看著風景如畫的江南,聽著隱隱的琴聲、歌聲,看著靈秀的江南女子,乾隆帝已不滿足於後宮佳麗。乾隆帝對江南女子興趣愈益濃厚。於是乾隆帝開始微服登岸,尋花問柳,樂在溫柔鄉。看著乾隆帝興高采烈南進,看著乾隆帝愈益荒唐,看著妃嬪只知嬉笑玩樂,那拉氏再也忍不住了。那拉氏開始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諫,她知道危險在即,稍有不慎,她將死無葬身之地。

為什麼說乾隆帝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乾隆帝畫像

也許江南女子的多才多藝讓乾隆帝見到知音,也許江南女子的溫柔多情讓乾隆帝心花怒放,同二月十八日,乾隆帝等人在“蕉石鳴琴“處進早膳時,乾隆帝心情大好,並賜食那拉氏皇后及令貴妃等人。趁著乾隆帝心情不錯,那拉氏大著膽子跪倒在地,乾隆帝吃了一驚,便問:皇后這是為何?那拉氏就開始講皇帝南巡本意是好,普天之下得瞻聖容,然而花銷甚大,很多官員乘機魚肉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乾隆帝臉色開始變了,想著朕南巡是為體察民情,百姓怎會苦不堪言。

為什麼說乾隆帝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那拉氏皇后畫像

那拉氏一看乾隆帝聽不進諫言,又想著皇帝在外尋歡作樂,又急又氣,說話也不再經過思考,就把這些事情給抖出來了,乾隆帝見事已洩,自然惱羞成怒,對著那拉氏就是看著自己一心為皇帝,皇帝卻不領情,當著眾妃嬪如此羞辱自己,那拉氏心內萬分委屈,垂淚不已。帝后關係發展到如此,今後自己也很難在宮內待,皇后之位也是徒有虛名,其他妃娘又有誰會尊重自己?既已如此,何不就此了斷,就地出家為尼亦非壞事!看著旁邊的剪刀,那拉氏不由衝過去抓起剪刀,旁人還未來得及攔下,那拉氏已剪落斷髮在手。看著那拉氏竟敢擅自剪髮,乾隆帝暴怒不已。

為什麼說乾隆帝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那拉氏剪落斷髮在手劇照

當即吩咐額射福隆安扈從皇后由水路先行回京。當日晚騰時,已不見那拉氏皇后,當天底簿上皇后之處已被紙遮貼,紙上寫了令貴妃。之後,南巡途中,乾隆帝便由令貴妃一路陪伴。那拉氏回宮後,“每日所用吃食柴炭分例俱照撥用分例用,伺候膳太監五名、廚師二名,其餘存下太監三名,西暖殿膳房隨營當差。"而乾隆帝等人則一路悠悠,遊山玩水,直到四月二十一日才返回京師。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后同京。此後不及半月乾隆帝即冊封令貴妃為令皇貴妃。六月十一日,即為令皇貴妃舉行冊封典禮。應當說,有清一代,鑑於皇貴妃地位較高,皇貴妃與皇后並存的情況較少。

為什麼說乾隆帝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為令皇貴妃舉行冊封典禮劇照

一位是順治帝董鄂氏,順洽帝與董鄂氏情投意合,所以想立其為皇后,但遭到皇太后和大臣等人反對,所以順治帝就立董鄂氏為皇貴妃;三位皇貴妃是病重瀕死前皇帝賜封的,如雍正帝年貴妃、乾隆帝高貴妃、純貴妃蘇氏,賜封后不久,三人即嘉逝,三位皇貴妃其實僅徒有虛名。皇后在,不封皇貴妃,實際上維護了皇后的權威。而此次南巡歸來後,令貴妃魏氏得以榮膺皇貴妃,顯然並非因令貴妃病重加封。而乾隆帝卻一反往常,在那拉氏皇后健在的情況下冊封了皇貴妃,後宮內形成皇后與皇貴妃並存的局面。乾隆帝明知,皇后健在,卻採用此舉,無非是對皇后的壓制。

為什麼說乾隆帝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董鄂氏劇照

而皇后之所以會剪髮,除了因為乾隆帝聽不進諫言外,與其年齡階段也有關係,第四次南巡時,那拉氏已是48歲,正處於更年期,那拉氏與乾隆帝言語不合即悲由心生的可能性很大,再加上那拉氏此前心中承受不少委屈,眼前令貴妃等人又極受恩寵,各種因素攪在一起,那拉氏終於隱忍不住,感情的堤防瞬間崩潰,理智亦瞬間喪失,激動之處,抓起剪刀就揮向長髮。清俗一大忌諱就是剪頭髮,那拉氏皇后如此喪失理智,如此悍然不顧後果,與更年期女人的狀況相吻合。

為什麼說乾隆帝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

乾隆帝南巡劇照

然而乾隆帝卻不會體會那拉氏的心情,而是一味將罪歸咎於那拉氏。這給她和她的子女帶來深重的災難。那拉氏回宮後,尤其在冊封令皇貴妃後,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名存實亡。牆倒眾人推。沒有人再將那拉氏捧在手心,沒有人再害怕那拉氏的威嚴,那拉氏再也不能呼風喚雨,就連太監和宮女也可以對那拉氏出言不遜。後宮的冷酷,那拉氏早就知道,只是她沒有親身經歷過。而這次,她從皇后高位跌至谷底,她甚至都不如小宮女。她要看盡別人的臉色,受盡別人的諷刺和挖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