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梟雄人物之山東人吳佩孚

民國梟雄人物之山東人吳佩孚

在一個一直以聖人教誨的齊魯大地上出了一個民國時期的軍閥人物他就是吳佩孚也被人稱為吳秀才。(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併成為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佩孚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

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

民國梟雄人物之山東人吳佩孚

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2日,48歲的吳佩孚任直軍總司令,使張作霖12萬人的奉軍敗北山海關外。赫赫武功讓吳佩孚聲名鵲起。這個有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直係軍閥被當成“中國最強者”。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

民國梟雄人物之山東人吳佩孚

人們普遍看好吳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雜誌《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民國十五年(1926年)6月28日,張作霖、吳佩孚在北京會晤,聯合起來組建北京政府。直奉聯合攻下北京南口後,吳佩孚向南進攻廣東;張作霖向北進攻北方的國民軍。雙方企圖南北齊下共分天下。7月1日,廣東國民政府北伐。北伐軍勢如破竹,連連得勝。10月10日攻下武昌城。吳佩孚逃往河南信陽。1927年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二次北伐。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四川。以後下野,不問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