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舊影丨錦州西關帝廟,張學良曾於1930年至此,文革期間損毀

錦州西關帝廟,俗稱“西關老爺樓”,位於原錦州老城廣順門(西門)外舊街(西門街),小淩河堤東。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指揮使曹鳳在此築一重臺,做練兵習武用。成化十二年(1476年),都指揮王鍇在重臺上建殿3楹塑關羽神像,從此重臺便改稱“關帝樓”。弘治十七年(1504年),參將胡忠重修關帝廟。原重臺加固,旋門前修八級石階,兩側各有一座紅雲、石獅,門額上刻有遼東名人勝月樵手書“關聖帝君”四字。重臺分上下兩層,上層大殿塑關羽武像;下層大殿塑關羽文像。樓前胡忠為自己立一塊“永垂不朽”的功德碑。另有3塊是關於築臺、建廟和頌揚關羽以及曹鳳、鄒溶、王鍇的碑。


錦州舊影丨錦州西關帝廟,張學良曾於1930年至此,文革期間損毀

1936年時的錦州西關帝廟


明萬曆二十四年丙申(1596年),漢中知府邑人李登景重修關帝樓,增修東西禪房各3楹,大門1楹,樹碑1塊。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御史熊廷弼巡按遼東,重修關帝樓,增修前殿3楹、東廊房5楹,山門東西各增修馬殿1楹,熊廷弼親筆題字“追風”、“奔日”。寧遠傅遠曾撰寫了“漢壽亭侯碑”。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邑人王汲、高真、張志迪、紀大學、陳舜捐資更新,請名人繆天成撰寫碑文,何功波撰寫了前殿楹聯:“丹青與山色齊輝,鈴鐸共河聲相答。”遼西名畫工傅連山繪製了壁面。寺僧慧海法師于山門前開一眼深井,井水醇厚甘美,是錦城人民品茶的上等用水。井旁有一石碣上刻隸書“玉液”二字,傳說是旋恩亮手書。天啟二年(1622年)經略孫承宗督築小淩河堤時,登臨關帝樓。當時樓前正建石牌坊,住持慧海老法師請經略命筆,孫承宗揮筆寫下“神武靈佑”四字。天啟七年(1627年)山西鉅商高宏五敬贈慧海法師“洪鐘”、“雅磬”(鑄鐵)各一。巨鍾高3尺餘,磬直徑2尺。

寧錦大捷後,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袁崇煥在中屯衛(錦州)功賞遼東鐵騎,登關帝樓題詞一首:“拋頭顱,喋鮮血,留下白骨封疆界,英魂永保漢家闕;關帝樓,藏金州,青龍偃月美名留,元戎誓死不回頭。”祖大壽命人勒石銘碑。此碑清兵入錦後匿跡。


錦州舊影丨錦州西關帝廟,張學良曾於1930年至此,文革期間損毀

1936年時的錦州西關帝廟內鐵磬

清康熙以後全國大修關帝廟,錦州關帝樓在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十年(1745年)、嘉慶九年(1804年)和二十五年(1820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光緒十二年(1886年)均有修葺。御史尹泰為關帝樓上層大殿親手書寫了“千秋忠義扶炎漢,萬古英靈鎮大清”的楹聯。

1930年秋,張學良將軍曾登錦州關帝樓拜見寺僧善悅。善悅原名邵錦彪,是張作霖結拜兄弟,只因厭煩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涯,悄然出家。此人對軍事、政治頗有研究,綽號臥龍。張氏希望他出山相助,但善悅婉言謝絕。張學良將軍登樓遠眺無限感慨,忽然看到孫承宗所題的牌樓嘆道:“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登臨此樓,這乃是此樓之榮!祖大壽、洪承疇、吳三桂登謁此樓,這乃是此樓之大辱。我張學良要學民族英雄以身許國,不能愧對民族,愧對祖先,不能玷汙此樓!”。

關帝樓高5丈餘,重臺高3丈餘,是錦州人民重九登高之處。此樓西臨淩水,登樓遠眺青山,柳蔭長堤,橋通彼岸,真是襟山帶水,遠青近碧。聞名遐邇的錦州八景之一“虹螺晚照”在關帝樓上可獨飽眼福。可惜這一宏偉秀麗的名寺竟毀於十年浩劫之中,幾百年來多少人經營修補的文化古蹟,現已蕩然無存。


注:本文介紹部分摘選自新浪網友“龍在天涯”的博文《錦州西關關帝廟傳聞》。


————

「更多老照片、老建築,盡在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