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底線:1000萬人口規模!”

“福州底線:1000萬人口規模!”

暢銷書作家 區域研究者

立足福建 理性分析 平民視角

關注區域發展與社會熱點

“福州底线:1000万人口规模!”

題記:一座城市,不做大人口規模都是耍流氓!

1st

為什麼福州一直在發展,同時,福州也一直在落後?

田哥(公眾號:福州田哥)給的答案是:福州的發展是大時代在發展,而福州的落後卻是自己相對於其它城市的落後!

在當下中國這個時代背景下,每一座城市肯定都是向前的,今天比昨天好的,問題是,比同等級的城市,你是不是發展得更快。

清末的一段時間,福州是中國十大城市。首都北京人口也只比福州多三十多萬。那時,福州幾條坊巷的風雲,就可以寫就半部中國的近代史。這,有點像現在的深圳,有人說,當下中美貿易戰,其實就是深圳的半條街道與美國的一場戰爭。

解放後,福州沒落了,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點起色,當然那也只是與自己的比。八十年代初,福州成了中國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之一,當然更早前,福州差點就是成了中國的四大特區,因為中央計劃在琅岐搞一個與深圳一樣的特區,只是當年琅岐離省會城市太近,最後選擇了離省城遠,且有一定基礎的廈門。

享有中央對福建特殊政策的福州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到了2001年,福州GDP不好不壞,但已名列全國各大城市19名。不過,到了2017年,這個排名反而退到第25。

也就是說,與國內其它城市橫比,當下的福州不是進步了,而是往後落了6名。

現在,福州的發展,有人說是日新月異;有的人則感嘆,福州在全國越來越沒有存在感了(這一點昨天的推文有專門分析《福州,怪沒面子了》)。因為不同的人,選的參照物不同,感知就有異。許多少出遠門的市民,特別是歲數大一點的人,就有一種,上有天堂,下有福州的感覺。

2nd

早前,田哥的《福州,該摘掉“最弱省會”的帽子了!》小文,呼籲過福州要大張旗鼓地致力於“強省會”戰略。主要原因是相對於廈門,做強福州,更合理與合情,因為福州的財政收入是福建省的財政收入,福州富了,在財政上可以轉移支付給省內其它地方。

那麼,福州強省會的密碼在哪裡?繼續市縣改區,加快城市交通框架的搭建?這些可以有也必須有,但都不全面。

福州的關鍵還是做大城區的人口規模!

N多年前,還沒多少人認識到,人口之於一個城市的重要性時,田哥(公眾號:福州田哥)就說過,做大福州,特別是廈門的人口規模,福建才可與周邊省競爭,現在,更是如此。

像廈門的小島意識,廈門的旅遊側重,甚至早年廈門對第二產業大力排斥,再看看當下的廈門發展潛力,早就說明,一個城市有名無實是多麼的不堪回首,就算廈門現在醒悟過來,也為時已晚(問題是還沒有醒,金磚時趕走了許多所謂的外來人口)。

這個“實”現在看來,更多是指人口規模,也許當年是第二產業。

君不見,整個2018年,幾乎就是各大省會城市的人口搶奪年。福州沒有先知先覺就算了,問題是沒有跟進搶人。當然,後來國家的政策風向就變了,開始抑制各城市不擇手段搶人了。

搶人,這和製造業時東莞搶全國的工人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只是現在換成了大學生。當然,福州在這個方面落後了,直到新近才勉強跟進,也搞個吸引人才落戶的政策。

不過,門檻之高,在所有攬才省會城市中已排到了第二:要“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才可落戶。這說明,福州還沒真正看到人口對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而其它城市,比如西安,只憑“學生證與身份證”就可“在線”落戶。也就是說,你還沒畢業,也不到現場,就可落戶西安。其門檻之低,流程之便,就使西安一年就搶到幾十萬的年輕人口。

近幾年,福州每年的人口流入就是幾萬,在個位數。說白了,這與福州沒有低門檻,且大規模搶人是有關的,當然,原因還是認識上的不足。

或者說,是福州這個城市自視過高,一心只想要發展研發型的前瞻經濟。

3rd

如果長樂沒有設區並划進福州,或者說長樂的濱海新城,如果沒有大量可資利用的土地,那麼囿於福州盆地的福州主城區,一旦大規模搶年輕人,房價必漲。

而房價高漲,一不合“房住不炒”的政策,二隱性上提高了年輕人落戶福州的門檻,三也是透支了城市發展的未來。

現在,濱海新城已成福州發展的大戰略,此時,福州還不大量地攬人,把濱海新城的產業而不是“樓市”做大做強,濱海新城是不會有很好的前途的。

這個天津的濱海新城已給大家很大的教訓了。當年在靠投資拉動經濟的年代。

天津濱海實體產業沒什麼大動作,摩天大廈卻一棟棟拔地而起,由於實體不發達,人氣不足,發展全靠投資拉動,現今新城摩天樓,大多在養蚊子。

講了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說明,福州的濱海新區,什麼人工智能、大數據,定位很高大上,然而要是實體產業上不去,空有概念,那前景也不樂觀。

而實體產業要的就是大量的人。

現在誰想到濱海去生活?除了一些公司的技術、主管外,田哥(公眾號:福州田哥)認為,更多的還是新一代的產業大軍。

同時,有了這些產業大軍,現在福州市大力搭建的城市地鐵框架也才有意義,至少,來年開往新區的地鐵不會成了空運椅子的擺設。

田哥這麼說的意思,其實已經很明白了,福州在人才引進上除了高精尖,更多的還是大量的年輕人,也就是現代製造業或服務業所需的大學生。

大家想想,現在國內已有省會城市零門檻攬人了,還想撐大一整個新區的福州,又有什麼理由把自己的搶人門檻提得比其它城市高那麼多?

君不見,早年立志成為第二個廈門的平潭,基礎設施投了多少?而現在除了節假日外,一條條修好四車道馬路,幾乎空無一車。為什麼?還是產業,或者說人的因素沒跟上!

4th

貧窮讓一個人失去了想象力。對福州來說,長期囿於盆地也讓許多人失去了相象力。這一點,與當年廈門的小島意識如出一轍。

早年,福州五區八縣人口六百多萬,福州規劃部門對主城區人口的中長期規劃也只敢是300萬。

很多年過去了,整個大福州市的人口也才700多萬,不過,到今天了福州對未來的人口規劃也不敢去突破500萬的人口心裡,市區500萬的人口,這在國內特別是南方的省會城市已很平常。

但是,對福州或者說福州的規劃者來說,連想都不敢想。其實,福州城市人口規劃它1000萬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你敢大開大合。

這不,人家成都市一千多萬的人口,卻敢規劃2500萬的城市規模。這叫什麼?這才叫敢想敢拼。

這幾年北京上海,特別是北京一直在向外趕人口。而這幾乎是國內二線,特別是二線省會城市做大自己的一個絕佳機遇期。福州這幾年成百上千地引進北大、清華、人大的碩博士來閩任職,就有抓住了北京擠人機遇。

當然這個大量搶人的機遇,許多城市,特別是吃到人口規模紅利的城市看到了。這就是成都、武漢、西安、鄭州城市發展一日千里的重要原因。

那麼,700萬人口的福州能發展到城區1000萬人口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答是肯定的!

但前提是,福州能把濱海新城發展起來。因為到那時,福州單內部,就可把福清,甚至連江,以及閩侯的大部份人口慢慢地成為城區人口。

再加上作為省會城市對周邊的虹吸作用,將來莆田、寧德,甚至南平、三明的許多人,至少是這些地方的出外求學的二代,都會被有產業有工作機會的福州吸引到來。

其實,福州還有一個重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發展機遇還沒上路,就是臺灣統一回來。

那時,作為與臺北面對面,京臺高鐵在大陸的最後一站的福州,就可能是“海峽經濟區”甚至是“海峽大灣區”的核心。其實,看臺灣這麼折騰,說不定統一就是一兩年內的事呢。

那時,福州引入的就是全國性,而不是現在這樣區域性的人才了。

確實,福州成為中國大陸京津、長江、珠江、臺海四大經濟重鎮也不是不可能,其實福州很大的問題就出在這一點,也就是不敢把自己往大的方向想。

在福州土生土長的林則徐,中國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怎麼到解放後就沒有了這種敢想敢拼的人了呢?

以後的中國不可能再出現之前深圳那樣一個小漁村成為世界大都市的機會了,深圳當年很大程度上靠農民工造就的。

而現在,一個城市要發展,再也不可能引來大量的農民工了,因為已沒有人在自己的老家(省內)混不到飯吃,一定要出遠門了。

不過,沒有了農民工有大學生,因為在大城市上過學的大學生,是不想回農村甚至縣城老家的。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學生,其實就像當年的農民工。一個城市不抓住機會去吸引他們來落戶,這個城市可能就永遠做不大了,至少已不是印度的中國是不可能了。

而沒有強大的人口規模,這在消費經濟時代你如何去勝出?

市區1000萬人口,這是福州城市發展,或者說城市競爭的底線。

而突破了福州盆地,現正著力面海的福州已具備這個條件。但官方更要有這個目標、雄心與規劃、與拼勁。畢竟曾經福州也大過,只比北京少三十多萬人口。

“福州底线:1000万人口规模!”

再走喔

“福州底线:1000万人口规模!”

《高考後的拷問:福州教育為何上不去?》

《“福州,怪沒面子了!”》

《以福建的名義……》

《福州,能摘掉“最弱省會”帽子?》

《福建“700分學霸”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福州兩千年風水大局:決戰三江口!》

《真相!這才是福州教育滑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