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天诸神,皆是哪吒

近几日来,国漫《哪吒》刷爆网络,在惊叹以《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国漫崛起的同时,也被电影中包含的“不信命”思想所震撼。

作为魔童降生,天生一副邪像,承载天劫宿命。天意难违,天命难背,是就此沦陷,还是奋起反抗,哪吒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不想去谈论电影的好坏,亦并不评论网络上对其或褒或贬的论断。在观影中,最触动我的不是哪吒的悲怆,也不是敖丙的变化,而是无数次在我大脑中冒出的联想,从哪吒到杨戬,从《西游》到《封神》,中国文化的最底层,恰恰是对命运的反抗。

放眼望去,漫天诸神,皆是哪吒

对命运的反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早在当年的《悟空传》,我们就已经被这样的执拗精神所震撼。“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面对漫天神佛,悟空选择奋战到底。当时正值叛逆年华,是《悟空传》将那个时代作为少年的自己感动到涕泗横流。而如今,早已干涸的心却又一次被哪吒激荡。

哪吒是天生魔物,被世人忌惮,哪怕他未尝害一人,出身就是原罪,人们觉得他就应该乖乖接受命运,引颈就戮。敖丙,温文尔雅,心地善良,但依旧难逃命运作弄,只因他是龙,不是人。

尽管龙族位列仙班,替天庭南征北战,换得四海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但龙族始终不是人,是妖。他们只被被允许活在海底,不被世人铭记。在电影中,当敖丙身份暴露之后,百姓眼中出现的,不是对于保证一方风调雨顺的天神的恭敬,而只有对异类的憎恨。

无论是灵珠也好,魔丸也罢,他们实质上是一种人,天生命运不公之人。

放眼望去,漫天诸神,皆是哪吒

电影片尾,出现了姜子牙,似乎姜子牙会和妲己发生一些动人心弦的故事。“保苍生?如若连她一人无法守护,我又如何护得天下?”这是姜子牙的呐喊,也是姜子牙对世间万物的拷问。

有人说,这将是一个属于封神纪元的开始,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局。纵观整个中华神话,对命运反抗早已注入中华骨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是陶渊明的诗句,从《山海经》开始,不屈不挠就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内在体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共工怒撞不周山,这些故事体现了我们远古先民向自然搏斗的历程。

而这种精神也传达到后世,孙悟空可以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白素贞面对真情,可以毅然断绝成仙,不顾世人眼光,水漫金山。而在封神故事中,这种对不公平命运的反抗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传统故事中,哪吒闯祸以后,削骨还父,体现了一种对纲常伦理的反抗。而在电影剧情中,将其升华为对不公平命运的反抗,无疑改编更具深度。在《封神演义》中,这种对于不公命运的反抗在他人身上也多次出现。

放眼望去,漫天诸神,皆是哪吒

申公豹,元始天尊门下,法力高强,修炼勤勉,但因为是豹子成精,师傅将他的努力视为无物,为了证明自己,申公豹处处与姜子牙作对,辅佐纣王,妄图逆天改命。

杨戬,天界神女与凡人所生,昊天上帝外甥,本出生高贵,但因神人配天地不容,受尽苦楚。后练成八九玄功,劈山救母,居于灌江口,受人间香火,对天界听调不听宣。

闻太师,商朝三代老臣。明知纣王无道,却依旧坚定信念,愿为了商朝江山,呕心沥血。虽身死道消,却流芳千古。

通天教主,作为天道圣人,封神榜编纂者之一,能知晓过去未来,又岂能不知如果不能在封神大战中闭门不出,截教必将灰飞烟灭。但通天教主无法让自己端坐高位,弟子赴死,就算经历失败也要与这天地斗一斗。

放眼望去,漫天诸神,皆是哪吒

如果命运没有注定,则就学会自己把握。如果命运早已注定,就逆天改命。不信命的精神不是电影给与大众,而是电影作为引子,将这种民族意志吸引而出。艺术虽然高于生活,却也始终来源于活,从艺术作品中体现的是民族意志。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探寻历史足迹,从几千年前开始,不信命思想就已经注入我们的民众中间。从陈涉那个佣耕平民口中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我们的特性就已经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