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61週年:援藏情深潤心田

中國西藏網訊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萬農奴解放61週年。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命運的偉大跨越,百萬農奴獲得了翻身解放,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實現了真正當家作主。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蹟。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民主改革61年來,黨中央在推動西藏發展穩定、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歷史進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西藏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穩定、民生持續改善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西藏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各個重要歷史時期,中央政府廣泛動員和組織全國各省區市支援西藏,實現了互幫互助、共同繁榮發展。改革開放後,中央政府對西藏的幫扶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先後於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2015年召開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不斷完善支持西藏發展的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

各省區市、大中型企業對西藏的支援始於20世紀60年代。改革開放後,發達省(市)支援西藏的力度不斷加大。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全國支援西藏”的方針和“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模式,為西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15年以來,來自全國的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為西藏社會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援藏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位於年楚河畔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一直有“西藏糧倉”的美譽,肥沃的土地、勤勞的人民、便利的交通為白朗縣開展果蔬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20年前山東援藏幹部把溫室大棚帶入白朗縣,20年後山東援藏幹部仍然奮戰在一線,白朗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鞠正江就是其中一員。

“現在我們要把大棚蔬菜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提高市場佔有率,為白朗縣群眾打造一條致富快車道。” 白朗大棚蔬菜種植由山東省濟南援藏幹部引進,從1998年試種植開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

目前,全縣蔬菜大棚總數達到5000多座,參與群眾3300餘戶,可以說全縣三分之一的群眾受惠於果蔬種植產業,果蔬種植產業也成為該縣的第一大特色優勢產業。20多年來,白朗縣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將發展白朗蔬菜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多年間,對口援藏工作在內地與雪域高原間架起了一道溝通的橋樑。60多年來,西藏翻身農奴從“當牛做馬”到“當家作主”,成了自己和民族命運的掌舵人,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黨中央的特殊關懷,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無私援助。

教育醫療“組團式”援藏持續改善民生

61年來,西藏自治區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著力解決學生“願上學”“能上學”“上好學”的問題,為農牧民和困難家庭子女圓了上學夢。目前,西藏自治區已建成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年免費教育體系。農牧民子女享受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還可以免費上大學。

於2016年啟動的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切實發揮援藏團隊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提高受援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的優勢和效應逐步顯現,使西藏自治區各族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教育援藏團隊還積極開展送教下鄉、集中培訓、遠程教育信息技術等,輻射帶動縣級以下中小學的管理及教學能力,擴大“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影響面和覆蓋面,最終實現由教育“輸血”變 “造血”的飛躍。

啟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以來,中央組織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確定北京協和醫院等8家牽頭單位和65家包科醫院,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7地市人民醫院。

近日,第五批援藏醫療隊成員魏紅濤,在拉薩市人民醫院為患者開展了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手術,成功取出膽總管結石。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他的辛苦付出讓眾多被疾病困擾的群眾重燃希望。

民主改革以來,西藏自治區在黨中央的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醫療衛生事業已經形成了藏、中、西醫結合的衛生體系,改擴建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藏醫院,新建了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西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新建工程圓滿完成並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填補了全國唯一沒有獨立建立自治區級婦女兒童醫院的空白。同時,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並逐步建立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戰略合作,讓西藏人民享受到頂尖的智慧醫療服務。(中國西藏網 綜合/趙二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