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移风易俗带来新风尚

咸宁网讯 记者吴文谨、特约记者李星、通讯员陈涵、艾瑶报道:4月7日,虽然清明假期已过,但咸安区官埠桥镇11个防火禁鞭检查点和12支巡逻小分队依旧坚守岗位,文明祭扫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所有进出山林祭祖的人员,仍需进行信息登记,接受检查,并把手中的祭祀用品置换成免费提供的鲜花。

为此,官埠桥镇政府购置了1万支菊花,免费向上山祭祀群众提供,待祭祀人员返回后,再归还原有的祭祀用品。

整个清明假期,官埠桥镇不见扎堆的人群,没有拥挤的车流,所有祭扫的群众均自觉有序地排队,简约、文明的祭扫新风尚蔚然成风。

“文明祭扫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政府的倡导,我们要积极响应。”参与祭扫的河背村村民胡旺说。

祭扫方式的改变、群众的理解支持,离不开官埠桥镇在移风易俗工作上的持续发力。

2018年初,为配合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还群众一片蓝天,官埠桥镇召开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官埠桥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在全域范围内实行禁鞭,引导群众弘扬现代文明,摒弃传统陋习。

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咸安各乡镇疫情防控卡点时同样发现,除了要做好卡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工作人员还要肩负起禁鞭劝导之责。

“新风尚的形成,不仅得益于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还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官埠桥镇镇长张文彬说。

为了将移风易俗工作抓实抓细,咸安区领导、区直部门干部分赴各挂点乡镇、村,指导各地开展疫情防控、森林防火、春耕生产、复工复产等工作。在下沉一线中,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宣传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对固守旧俗、拒不配合触碰“红线”的人员,依法依规从严惩处。

“从春节到清明,今年听不见鞭炮声,看不到烟雾缭绕,没有繁冗的聚餐俗礼,这样文明、有序、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真好!”胡旺告诉记者,希望这样的状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让新风尚成为村民生活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