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陆游,笔写众生,唱出了当时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诗人陆游,笔写众生,唱出了当时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文丨孤篇君

阅读用时2分钟

说到陆游我们能想到他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阔达,

想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豪情壮志,

想到了:“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报国之志,

想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愤之情。

陆游的一生都在与诗词作伴,一生创作诗词数目达九千多首,名副其实的高产诗人,既有抒情创作,又有爱国情怀,陆游用笔诉说心中情,用文字表达个中情愁。

虽说陆游的一生都在创作,不同的是作品的风格随着身境、心境的变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陆游一生创作的诗词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诗人陆游,笔写众生,唱出了当时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年少的陆游,年仅十二便能创作诗文,一发便不可收拾,如果不是乾隆皇帝的出现,陆游可谓是中华历史上创作诗词最多的诗人了,陆游出生在一个世代做官的家庭,但是不幸的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宋朝就被南下的金兵攻陷了首都汴京,陆游出生没多久就跟着家人颠沛流离,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金兵的入侵导致了战争的开始,同时也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陆游从小就立志要报效祖国,击败金国,驱逐金兵,从小的爱国心理影响着陆游的一生,爱国主义的情怀也贯穿着陆游的一生。

正是有着报效祖国的情怀,陆游学剑,钻研兵书,29岁参加科举考试,在参加礼部开始的时候,因为自身过于优秀,被主考官放在了第一,比秦桧的孙子要前,手握朝中权力的秦侩怎么会善罢甘休,于是乎,秦桧将陆游出名,顺理成章的让自己的孙子上位,这一次陆游的仕途倒在了奸臣的手中。从此,秦桧也记恨上了陆游,朝廷不再录用陆游。

早期的陆游,还没有步入仕途的他,作品上没有很多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是偏文字形式,早期的作品占比较少,加上陆游筛选过自己的作品,并做了一定的删除,早期留存下来的作品就更加的少了。

诗人陆游,笔写众生,唱出了当时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秦桧死后,陆游再次步入仕途,这一次他被任命为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之后宋孝宗继位,赐陆游进士,科举制度下的社会,进士是读书人加官进爵的唯一途径,对于官宦世家出身的陆游来说,同样是弥足珍贵的机会,拥有着一颗爱国之心的陆游,这一次似乎有点过了火,他力劝张浚北伐,在部下与将领不合的情况下,加上主和派加以阻挠,朝廷的主张马上就发生了变化,因此陆游这一次的爱国之心被冠上了“交结台谏,鼓唱是非”的罪名,此时的陆游也是够郁闷的,一颗报国之心无人能懂,反而被人误解,实属当朝者愚弄。

被免职四年之后,陆游又重新被录用了,这一次他担任的是夔州通判,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这一次陆游携带着自己的家人前往,沿路的风土人情让陆游流连忘返,一首《入蜀记》便由此诞生了。陆游走哪里写到哪里,身体力行为我们阐述了: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高尚情操。

诗人陆游,笔写众生,唱出了当时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乾道七年,陆游从学事工作转变为了军务工作,他受到而来当时主战派王炎的邀请,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用《平戎策》再次吹响了北伐的号角,可惜好景不长,同年十月,陆游的《平戎策》再次被朝廷否决了,自己的伯乐王炎也被调回京师,军幕府解散,再一次出师北伐失败,让陆游的诗词添加了一丝的不甘和愤恨,此次大散关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心的一次军事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月的时间,对陆游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这把个月的时间里面,让陆游心中的抱负得以实现,陆游的那些热情奔放的爱国诗词便自此诞生了,“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是陆游这八个月里面的真实写照,可惜的是,虽然陆游满怀爱国之心,北伐之志,无奈朝廷不思进取,对待外族的入侵总是一退再退,可惜了陆游的一腔热血,复国之心永无伸展之机。

诗人陆游,笔写众生,唱出了当时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

历经多次官职的升降,陆游已进入暮年,晚年的陆游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山阴,在山水田园的风光中度过了自己最后的余生。

陆游的一生都在主张北伐,收复失地,驱逐鞑虏,并且一番报国之志不仅仅表现在自己的诗词上面,更多的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儿时的诺言,只要一有机会就参与到朝廷的军事中,只可惜当朝者无意北伐,终日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陆游的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说尽了当时当朝执政者的昏庸生活,空有一番热血的陆游只好把自己的不甘和爱国热情赋予诗词,以求发泄心中的苦闷。

陆游晚年的生活,虽然年事已高,由于养生有方,晚年的身体依旧强壮,一句“眼名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道出了陆游晚年的生活,也有一丝丝的不甘,眼名身健却不能用到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军事实践中,反而过上了养生的田园生活中,陆游的无奈只能表现在诗词中,更与何人说?

诗人陆游,笔写众生,唱出了当时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死前的最后一首诗名叫《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为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而努力的爱国诗人,死之前依旧想着国仇家恨,回顾陆游的一生,满腔救国热忱,无奈只有短短的时间能亲赴前线,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通过诗词去诉说心中的情感,看到一幅马,几朵鲜花,听见雁叫,饮上几杯酒等等都会引发陆游的报国之心,一想起金人的入侵,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外族侵占,自己内心的热血就会沸腾起来,一首首爱国诗词油然而生了。

关注文化历史,关注 ,铭记过去,共同成长!!

我是孤篇,一个专注于文化历史的95后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