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與健康:引火歸元,通中焦,去虛火,排溼寒

《本草匯言》:“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元,則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引火歸元:本質而言,是用溫熱藥治療陰虛陽亢的方法,結合益氣固脫法、利水法、降逆定喘法、補氣、養血、生津等治法配合使用,即將上越之火引導回到命門之中。

艾灸與健康:引火歸元,通中焦,去虛火,排溼寒

現代人不避寒涼,而且貪涼。冷飲、水果吃太多,愛穿露臍、露腰、露背的潮衣、不愛曬太陽、吹空調......這些習慣都會讓大量寒溼進入體內,久而久之,腎陽就越來越不足,腎水制不住火,虛火在上焦、頭面部飄著越來越旺,形成上熱下寒。

上熱,會感覺口乾舌燥,經常性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痛、青春痘、難入睡、易失眠等。

下寒,小肚子涼,痛經,飲食耐溫不耐寒,下肢常感到發涼。

如果用洩火、降火的寒涼藥物撲火。就容易進一步進入惡性循環: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所以上熱下寒的人調理時切記不能清熱,也不能滋補,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交通心腎。

艾灸與健康:引火歸元,通中焦,去虛火,排溼寒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將頭上或上半身的火氣或氣血引到腰腹部,以此排掉腰腹部的寒溼,固一身之陽氣,從而達到保健身體的目的。你如果明白引火歸元所要達到的目的,就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萬病求源,殊途同歸。

所以說,除了湯藥以外艾灸其實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

《周易》說“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也就是說,具有相同性質的事物,會很自然的聚合在一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是這個意思,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網絡上的社群。

引火歸元也是同樣道理,艾火乃純陽之火,艾灸時艾火著於施灸部位,使陽氣聚集身體這一點。在艾火的作用下,人體陽氣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一樣讓虛浮的陽氣歸位。

這個時候,人會感到睏倦,這是身體的功能恢復正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身體開始自我修復的徵兆。

艾灸與健康:引火歸元,通中焦,去虛火,排溼寒

當艾灸作用於身體不健康者的某個部位時,體內氣血就會從身體的其他的部位向這裡集中。同時,由於他的身體較弱,身體無法快速生成新的氣血補充,這就使得原本供應其它臟腑器官的氣血量一時減少,人就會感覺到累和乏了。

繼續施灸一段時間,身體的氣血慢慢充足了,身體就會恢復正常。剛才我們講到了,像這類體質的人,大多是因為中焦不通,脾胃運化不好,水谷精微無法有效的抵達身體所需部位,滋養五臟六腑,所以身體氣血相對會比較虛。也就是說虛症的人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通過引火歸元的方式,祛除溼寒,打通中焦,增強脾胃對水谷精微的運化能力。身體的氣血慢慢就充足了,身體就越來越健康。

艾灸與健康:引火歸元,通中焦,去虛火,排溼寒

這種施灸時的疲勞感多久才會好轉呢?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經絡敏感程度不一樣,健康程度不一樣,好轉的速度也不一樣!

要想改善灸後疲勞這個問題,就要打通中焦,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就是增強人體吸收營養的能力,從而能隨時製造出大量的氣血來。

當你做一段時間艾灸後,飢餓感顯著提升之時,就是你的身體開始好轉之日!

人體的主要能量一般都是靠吃得到的,但吃後要吸收了才能給身體補充能量,如果沒有飢餓感,那就可能是腸胃吸收不好。

艾灸部位,中脘、神闕、命門、關元,氣海、天樞、足三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