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編程大神總結16點核心技巧,請速速收藏

1、完成一個程序的生成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數控編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準備工作、技術方案、數控編程、程序定形

  • ①創建程序、刀具、加工幾何體及加工方法節點組。
  • ②創建操作。
  • ③指定操作參數。
  • ④生成刀具軌跡。
  • ⑤驗證刀軌。
  • ⑥程序後處理及輸出車間工藝文件。

2、什麼叫處理中的工件(IPW)?為什麼要使用IPW?

由於絕大部分部件需要通過多次的加工操作才能完成。因此每兩個加工操作之間部件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在UG CAM中,定義每個加工操作後所剩餘的材料為處理中的工件(IPW)。

IPW是UG CAM銑削加工編程所特有的。在加工過程中,為了提高型腔銑削過程的加工效率,加工編程人員必須合理地分配各個工步的加工參數,這就需要隨時瞭解每個工步完成後毛坯料所處的狀態,通過處理中的工件功能即可方便達到這一目的。

3、在UG CAM的加工過程中,經常涉及到哪五種座標系?什麼叫加工座標系?

五種座標系:絕對座標系、工作座標系、加工座標系、參考座標系、已存座標系。

  • ①絕對座標系ACS:在繪圖區或加工空間固定不變,不能移動也不可見在大型裝配中用來尋找部件間的相互關係非常方便。
  • ②工作座標系WCS:在建模獲加工過程中應用廣泛,座標軸可在空間移動。
  • ③加工座標系(MCS)。加工座標系也是可以移動的,在部件加工過程中非常重要。經後處理後的程序座標值是相對於加工座標系的原點位置確定的。在圖形區顯示時,每根座標軸上用M做標識,與工件座標系相比,各座標軸較長。
  • ④參考座標系RCS:是一個限制性座標系,一般用來做參照,默認位置在絕對座標系
  • ⑤已存座標系SCS:用來標識空間位置,一般用來做參考。

4、操作導航器中四種視圖表現的是哪些方面的內容?

  • ①程序順序視圖。在程序順序視圖中按加工順序列出了所有的操作。此順序用於輸出到後處理或CLSF,因此,操作的順序相互關聯且十分重要。
  • ②機床視圖。在機床視圖中,顯示刀具是否實際用於NC程序的狀態。如果使用了某個刀具,則使用該刀具的操作將在該刀具下列出,否則,該刀具下不會出現該操作。
  • ③幾何視圖。在該視圖中,根據幾何體組對部件中的所有操作進行分組,從而使得用戶很容易地找到所需的幾何信息,如加工工件、毛坯、加工座標系等,並根據需要進行編輯。
  • ④加工方法視圖。在該視圖中,根據其加工方法對設置中的所有操作進行分組,如銑、鑽。車、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該視圖中一般還包括進給速度和進給率、刀軌顯示顏色、加工餘量、尺寸公差、刀具顯示狀態等。

5、步距下拉菜單下的選項表示的意思?

  • ①恆定。恆定步距是指連續切削刀路間的固定距離數值。如果設置的刀路間距不能平均分割所在的區域,系統將減小步進距離,但仍然保持恆定的步進距離。當切削模式為配置文件和標準驅動方式時,設置的步進距離是指輪廓切削和附加道路之間的步進距離。
  • ②殘餘高度。殘餘高度步進方式用來設置相鄰兩刀路間殘留材料的最大高度,系統會利用殘餘高度在連續切削刀路間建立合理的步進距離。由於切削對象外形變化不同,所以系統自動計算出的每次切削步進距離也不同。為了保護刀具在切削材料時負載不至於太大,最大步進距離將被限制在刀具直徑長度2/3的範圍內。
  • ③%刀具平直。%刀具平直佈局方式是通過設置刀具直徑的百分比值,從而在連續切削刀路之間建立固定距離。如果步進距離不能平均分割所在區域,系統將減小刀具步進距離,但步進距離保持恆定。
  • ④多個。當切削模式為跟隨周邊、跟隨部件、輪廓、標準驅動時,可以在步距下拉列表中選擇“多個”。多個步距方式通過指定多個步距大小,以及每個步進距離所對應的刀路數來定義切削間距。根據切削方式不同,可變的步進距離的定義方式也不盡相同。
  • ⑤變量平均值。當切削模式為往復、單向、單向輪廓銑削方式時,步距下拉列表中可以選擇“變量平均值”,定義可變的步進距離對話框。此時允許用戶設定步距的最大、最小值,系統將使用該值來決定步距大小及道路數量。系統將按最大值計算出最少的道路數量,同時還將調整步進距離以保證刀具始終沿著部件壁面進行切削而不會剩餘多餘的材料。如果最大步距和最小步距相同,系統將按固定步進距離進行切割,此時部件壁可能剩餘材料。

6、幾何體邊界的意義是什麼?

  • ①指定部件邊界。指定部件邊界用來描述完整的零件輪廓,用於控制刀具運動的範圍。可以通過選擇面、
  • 邊界、曲線和點來定義部件邊界。
  • ②指定毛坯邊界。指定毛坯邊界用於描述被加工工件的材料整體範圍,指定毛坯邊界的定義和指定部件
  • 邊界的定義方法類似,但是指定毛坯邊界沒有敞開的,只有封閉的邊界。
  • ③指定檢查邊界。指定檢查邊界區域內是不產生刀具軌跡的。用於定義加工時要避開的夾具或其他區域
  • 的邊界,如夾具和壓板位置等。只有封閉的邊界。
  • ④指定修剪邊界。指定修剪邊界用來定義操作期間要從切削部分中排除的區域,可以進一步控制刀具的運動範圍。

7、切削模式有哪八種?跟隨周邊與跟隨部件有什麼區別?

切削模式:

  • ①往復切削;
  • ②單向切削;
  • ③單向輪廓切削;
  • ④跟隨周邊切削;
  • ⑤跟隨部件切削;
  • ⑥擺線切削;
  • ⑦輪廓切削;
  • ⑧標準驅動切削。

跟隨周邊切削方式用來創建沿著輪廓切削的刀位軌跡,並且創建的刀位軌跡同心。它是通過對外圍輪廓的偏置得到刀位軌跡的。

跟隨部件切削方式又稱為沿零件切削,通過對指定零件幾何體進行偏置來產生刀位軌跡。

與跟隨周邊切削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

  • ①跟隨周邊切削只從外圍的環進行偏置,而跟隨部件切削則從零件幾何體所定義的所有外圍環(包括島嶼、內腔)進行偏置創建刀軌。
  • ②跟隨部件切削不需要指定是由內向外切削還是由外向內切削,系統總是按照切向零件集合體的方式來決定型腔的切削方向,即對於每組偏置,越靠近零件幾何體的偏置越靠後切削。

往復切削:在運動期間保持連續的進給運動,沒有抬刀,能最大化的對材料進行清除,是最經濟和節省時間的切削運動。常用於內腔粗加工,去除材料效率高。

單向切削:生成一系列的線性平行的單向切削路徑。

單向輪廓切削:用來創建單向的,沿著輪廓平行的刀位軌跡。

擺線切削:通過產生一個小的迴轉圓圈,從而避免在切削時發生全刀切入而導致切削材料量過大。

輪廓切削:用於創建一條或指定數量的刀位軌跡對零件側壁或輪廓的切削。

標準驅動切削:是一種特殊的輪廓切削方式,它嚴格的沿著指定的邊界驅動刀具運動,在輪廓切削中排除了自動邊界修剪的功能,故此標準驅動切削方式允許刀軌自相交。

8、切削方向選項代表的含義是什麼?

  • ①順銑。順銑切削加工時,銑刀旋轉的方向與工件進給方向一致,稱為順銑。
  • ②逆銑。逆銑切削加工時,銑刀旋轉的方向與工件進給方向相反。
  • ③跟隨邊界。系統自動根據邊界的方向和刀具旋轉的方向決定切削方向。此時刀具切削的方向決定於邊界的方向,與邊界方向一致。
  • ④邊界反向。系統自動根據邊界的方向和刀具旋轉的方向決定切削方向。此時刀具切削的方向決定於邊界的方向,與邊界方向相反。

9、面銑削加工有三種子類型,分別為面銑削區域、平面銑和手動面銑削。這三種銑削方式的區別?

  • ①面銑削區域。面銑削區域操作方式可以通過切削區域來定義加工範圍。
  • ②平面銑。通過指定加工部件,用邊界的方式定義切削區域。
  • ③手動面銑削。手動面銑削操作方式在生成刀具路徑時,可以為每個加工面或加工層定義切削方式。

10、型腔銑共有四種操作子類型,它們一般用在什麼地方?

  • ①型腔銑。型腔銑是最基本的的銑加工形式,主要利用實體的表面、片體或曲線定義加工區域。
  • ②插銑。該銑削方式為降速鑽削式切削,進給路線由切削方式確定,主要用來快速清除要切削的材料。使用這種切削方式時對機床剛性要求特別高。該切削方式是兩軸聯動切削方式。
  • ③輪廓粗加工。當型腔銑操作方式在切削參數中使用了參考刀具時,型腔銑操作刀具路徑就變成輪廓粗加工操作刀具路徑。用於切削部件拐角處前一刀具的直徑和拐角半徑關係無法去除剩餘的材料。
  • ④剩餘銑。該銑削方式用來清除粗加工後剩餘加工餘量較大的部位。通過該方式可以給精加工均勻的加工餘量。

11、Z-級銑削和型腔銑相比有什麼特點?

Z-級銑削也稱為“等高輪廓銑”,是一個固定軸銑削模塊,其作用是對複雜型腔、多個切削層的部件進 行輪廓銑削,是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最為常用的一個銑削操作。

Z-級銑削相對於型腔銑有以下優點和不同:

  • ①Z-級銑削不需要設定毛坯幾何體,只要知道加工幾何體即可。
  • ②Z-級銑削用於在陡峭壁上保持將近恆定的殘餘波峰高度和切削載荷。在開放的型腔,Z-級銑削可以交替方向進行銑削,是一種高速加工。
  • ③Z-級銑削可以從“mill-area”中繼承切削區域和刀軌裁剪邊界。
  • ④Z-級銑削具有陡峭包容。
  • ⑤Z-級銑削在“背吃刀量優先”時刀路按形狀進行排列,而型腔銑按區域進行排列。

12、固定軸輪廓銑的路徑是怎麼生成的?

固定軸輪廓銑刀具路徑是通過將驅動點投影至零件幾何體上來進行創建的。驅動點是從曲線、邊界、 面或曲面等驅動幾何體生成的,並沿著指定的投影矢量投影到零件幾何體上。然後,刀具定位到部件幾何體以生成刀具軌跡。

固定軸輪廓銑的主要控制要素為驅動幾何,系統首先在驅動幾何上產生一系列驅動點陣,並將這些驅動點沿著指定的方向投影至零件幾何表面,刀具位於與零件表面接觸的點上,從一個點運動到下一個切削點。固定軸曲面輪廓銑刀具路徑生成分兩個階段:現在指定的驅動集幾何上產生驅動點,然後將這些驅動點沿指定的矢量方向投影到零件幾何表面形成接觸點。

13、固定軸輪廓銑驅動方法有哪些?(十種)

  • ①曲線/點驅動;
  • ②螺旋式驅動;
  • ③邊界驅動;
  • ④區域銑削驅動;
  • ⑤清根驅動;
  • ⑥文本驅動。

14、陡峭空間範圍包括哪三個?用來加工什麼區域?

  • ①無。該選項通常用來加工無近似垂直區域的切削加工。
  • ②非陡峭。該選項用於僅加工刀軌陡峭角度小於或等於指定的陡峭角度的切削區域。
  • ③定向陡峭。該選項設定的刀具路徑通常用來加工大於設定的陡峭角度的切削區域。

15、點位加工操作子類型各適用於什麼場合?

  • ①擴孔。在零件表面上擴孔,是帶有停留的鑽孔循環。
  • ②中心鑽。主要用來鑽定位孔,是帶有停留的鑽孔循環。
  • ③普通鑽孔。一般情況下利用該加工類型即可滿足點位加工的要求。
  • ④啄鑽。採用間斷進給的方式鑽孔,每次啄孔後退出孔,以清除孔屑。
  • ⑤斷屑鑽。稍稍退出以斷屑,適合加工韌性材料。
  • ⑥鉸孔。利用鉸刀將孔鉸大,鉸孔的精度高於鑽孔。
  • ⑦平底沉孔。將沉孔加工成平底。
  • ⑧倒角沉孔。可以鑽錐形沉頭孔。
  • ⑨螺紋銑。使用螺紋銑刀銑削螺紋孔。

16、加工深度表示方法?

刀尖深度;刀肩深度;到底面;穿過底面;到所選點;穿過底面一個設定間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