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焦虑

原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焦虑

文|@培训师梁辉

每当有新概念,新热词出现的时候,就是骗子们大肆割韭菜的最佳良机。什么“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创新”、"P2P"、“虚拟币”等等,这几年下来,简直收割人头无数。

很多过往就有的的诈骗方式,比如传销,比如庞氏骗局,当它披上一件华丽的新外衣,很多人还是飞蛾扑火般凑上去,等最后醒悟过来,这些人不禁顿足捶胸,仰天长啸:“为何我次次都上当,而且当当都一样?”。

然后下次继续。

活到这个年纪,我有个心得腆颜跟各位分享:

当有人拿一个他自己都讲不明白的概念忽悠你,话语中翻来覆去重复某几个热词,但关键处又语焉不详,只是口沫横飞,表情激动,说这是个好机会,并死盯着你的钱包不放……其大概率是个骗子,几乎不会有被冤枉的。

我记得“5G”这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也是突然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帮5G专家,我都不知道他们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

人家三大运营商都还没完全搞明白5G的应用场景,你就到处讲5G时代老母猪的产后护理,这不扯的吗?挨得上嘛?

你以为加上“5G”的字眼就意味着创新啦?

原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焦虑

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新闻经常能刷新我们的认知,有时候恨骗子无孔不入的同时也很惊讶于一些人的轻信,一些骗术其实并不高明,不需要多高智商就能识破,但总有人甘愿入坑。

原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焦虑

上面这个新闻中,说的是有一对郭氏夫妇,在某个教育讲座上识得一位大师,大师算出郭氏夫妇的儿子是古代某位宗教领袖转世,生下来就背负着滔天的使命,未来将会统一全世界,但需要使用文物对孩子进行培养。

于是,郭氏夫妇前后共花了3600万元在大师那里购买文物。

“大师”所说的的事情,出现在不入流小说的情节当中,我们觉得很合理,但现实中居然会有人信,你说这是不是很魔幻?

如果该“大师”跑来跟你讲这样的鬼话,你会不会挥着苕帚把他赶走?反正我会。

说实话,能够掏出这笔巨资“交学费”的人,显然处于社会顶层,竟然会被这种拙劣的骗术骗到,你说神奇不神奇?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新闻让我的下巴久久不能复位,就是“量子波动速读”,一群学生们拿着书来回翻,据说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可以把一本十几万字的书复制进脑子里……

更厉害的连眼睛都可以蒙着,只凭着快速翻书就能把书中的知识牢牢记住并掌握。

原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焦虑

这种瞎扯蛋的话居然令不少家长深信不疑,纷纷趋之若鹜,花着不菲的学费把孩子送到这样的教育机构。

后来记者去采访,问其原理,该教育机构的受访者说着说着,都不自信地笑了,一幅话术没背熟的样子。

“量子”我听过,“波动”我勉强也能理解,“速读”这个概念很寻常,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我实在不明白是什么鬼。

不明白就对了,明白了怎么骗你?

为什么人们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焦虑啊。

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年代。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你的同龄人已经财务自由了,你还在月薪3000》……类似这样扎心的文章网上一搜一堆,怎能让人不焦虑?

工作了,焦虑自己何时能发大财,实现财务自由;当父母了,焦虑着不要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年岁再大,又焦虑怎样养生保健才能不得重病给家人增加负担……

套用佛家的一个说法“众生皆苦”,现在是众生皆焦虑。

适当的焦虑能催人奋进,但过度了就容易让人想着去找捷径。

不管在任何领域,只要你想找捷径,无孔不入的骗子们就找到施展的舞台了,一朝不慎,就很容易入坑。

想要不焦虑,用文青的说法:要学会跟自己和解。

而所谓的跟自己和解,让我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得坦然面对三个接受:成长的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成年后,接受自己平庸;为人父母后,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话说得有点丧气,但这就是真实情况,世界上大多数人包括你我都不是天赋异禀,我们出生的时候,屋顶上空并没有一条五爪金龙若隐若现,凭什么让你一夜之间暴得大名或者说陡然而富?

当我们急于抓住天上掉下的馅饼时,地上一定会有一个陷阱。

原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焦虑

借星爷的这口茶滋醒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