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共和镇:扎实推进“五盯紧五整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之年,按照上级要求,共和镇加大工作力度,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制定精准帮扶措施,明确具体责任,靠实工作职责,努力为贫困户办好事、解难题、做实事,扎实推进“五盯紧五整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早安排、早部署,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下好“先手棋”即把握脱贫攻坚主动权。共和镇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及早安排、全面部署。围绕“抓难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入户座谈了解贫困户生活状况、实地查看脱贫后续产业发展等方式,全面核实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现状,对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为预脱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和实用管用的帮扶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下好了扶贫攻坚先手棋。

强宣传、激动力,打好思想脱贫“防疫针”。围绕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美丽新农村建设等主题,召集镇村两级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以及村社长,就如何将脱贫攻坚主题宣讲与扶贫工作融汇贯通、助力脱贫,如何提高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等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另外,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之际,在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就脱贫攻坚相关主题内容对群众进行了广泛宣讲,以点带面,让村民了解政策,树立实现美丽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时刻打好思想脱贫“防疫针”。

搞绿化、美环境,消除视觉贫困“旧面貌”。共和镇借助“四抓四促”城乡环境专项整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促进脱贫攻坚的有力手段,吹响乡村“颜值”提升集结号,消除“脏、乱、差”,打造“最美庭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行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群众生态文明建设自觉意识,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刷新了村容村貌新容颜,消除了视觉贫困,美化了视觉感官,呈现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景象,让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脱贫摘帽步伐快起来。

出实招、促发展,构筑后续产业“防护栏”。为了把到户产业发展做实做细,解决贫困户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定脱贫。共和镇深入调研,提前谋划,要求各村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在小水村花椒种植基地进行花椒深加工产业,助力农户增收;在小水和毛卜拉万亩林果基地,发展苹果种植1500亩,葡萄种植100亩,农贸交易市场300平方米,促进农产品销售流通能力,增加林果种植户收入;在常崖、红沟、西合等村发展种植西甜瓜5000亩,种植籽瓜1000亩,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毛卜拉村、毛河洛村种植胡萝卜、绿头萝卜1000亩,建成绿头萝卜和胡萝卜清洗加工分拣车间;支持和扶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组织引导劳务输转,增加第三产业收入。依托现有养殖产业大户带动发展,依靠他们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销售市场,带动周边贫困户养殖业迅速壮大,切实解决脱贫户可持续稳定脱贫增收问题,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稳脱贫。

搬出去、留得住,念好易地搬迁“紧箍咒”。易地移民搬迁是关注民生、追求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搬得出、住得进、发展好、留住人心”是移民搬迁的立足点和目的。共和镇通过培育发展后续产业,全力保障毛卜拉村、老庄村及城区移民安置点搬迁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在老庄村采取“企业+贫困户”模式,将易地搬迁户后续产业扶持资金注入甘肃宇顺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按照“保底+分红”的方式实施肉牛规模养殖,增加贫困户收入;在毛卜拉村持续推进“一户一田”产业发展模式,种植经济林2800亩,通过“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完善搬迁点道路、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广场,开展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和谐“社区”生活,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盯问题、抓整改,系牢巡查整改“安全带”。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对照,认真开展自查,落实完成整改。按照《平川区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梳理出6个方面15个具体问题,研究制定了《平川区共和镇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整改台账;对照《平川区2019年重大扶贫工程建设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指出问题整改方案》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排查梳理出3个方面4个具体问题,建立了整改台账。对于巡查反馈的问题,坚持举一反三,排查分析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抓细抓实整改工作。(张廷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