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老品牌③丨百年遂宁川白芷的“复兴”路

遂宁老品牌③丨百年遂宁川白芷的“复兴”路

悠悠千载,涪江东逝。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遂宁人在这片涪江中游的冲击平原上生息繁衍,潜心耕耘,创造了发达繁荣的农耕文明。

这座被誉为“东川巨邑”的重镇,历来是蜀中农业大户,更是全省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水果、海椒和中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四川地方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很多地方都种上了白芷。如川内遂宁、安岳、简阳、泸州、达县等地;青白江、金堂、崇庆、南充、西充、巴中、岳池、广安、仪陇等地也均有种植;而重庆大足、南川隶属老四川范畴,所种植的白芷习惯上也称为川白芷。

700多年的种植习惯,让白芷在遂宁延续与传承,并于2008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遂宁被国家确认为白芷的原产地和道地药材产区,也因而享有“中国白芷之乡”的美誉。

遂宁老品牌③丨百年遂宁川白芷的“复兴”路

家家户户种白芷

还有人家修起了新房子

300里涪江碧波荡漾,河道两岸良田内药香飘散。

遂宁盛产白芷,历史悠久。700多年前,有人从西湖边将当时赫赫有名的杭白芷带到了遂宁。带回杭白芷的人,按照白芷喜好生长在西湖边的特性,在涪江沿岸为它寻找到了新的家。经过精心的培育、照料,白芷收成喜人,随之流传开去,川白芷的种植也渐渐形成规模,在神秘的北纬30°涪江的冲击平原里,川白芷的长势越来越好。

冥冥之中,这似乎是白芷的宿命,从遥远的西湖搬迁至涪江沿岸,生长环境几乎与以往一样,或者更甚一筹:四季分明的气候、舒适的温度、合适的湿度、无污染的环境,使得川白芷的药性、产量都将祖籍的杭白芷远远超过。

离开故土700余年的白芷,再不是当年的杭白芷了。它吸取着遂州大地上的精华,早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川白芷。许多医学、药学专著、教科书都推崇遂宁白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年授予“遂宁川白芷”商标注册证。

“当时村上的人家家户户都种白芷。寒冬时节播种,盛夏时节收获,田间地头人们谈论的都是关于白芷种植的问题,而且只种川白芷。”1993年,船山区龙坪乡清净寺村林强不仅在家里种起了白芷,还做起了白芷生意,将收购的白芷进行二次贩卖。收购的范围不局限在龙坪乡,他还到永兴镇、新桥镇、南强镇、瞿河乡、太和镇等周边地区去收购白芷。

“当时遂宁白芷以其优良质量、香气浓郁、疗效显著和横切片成‘菊花芯形’而著称,质优名列世界四大著名白芷之首,被誉为白芷上品,市场前景很好,价格最高时可以达到十六七块一公斤,1993年因为做白芷生意,我赚了几万块钱,在那一年就修起了两层楼房。”林强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白芷市场的火爆场景。

除了林强,当时队上不少村民也靠种植白芷“赚”了一笔。不过,因为市场的不稳定性,头一天十几块一公斤的白芷或许第二天就降到了几毛钱一公斤,渐渐地,大家都放弃了。

遂宁老品牌③丨百年遂宁川白芷的“复兴”路

工序复杂、价格波动大

遂宁白芷渐渐式微

2005年以后,遂宁种植白芷的人减少,这一遂宁特色品牌逐渐被人们遗忘,林强也在2005年之后放弃了这一行业。

白芷靠天生长,药农靠天吃饭。这是当时白芷产业的一个真实写照。品质不高,加工方法落后,遂宁白芷就这样在无序的耕种中起起落落,沉沉浮浮。

据林强介绍,以前白芷种植的传统产区主要集中在涪江河中段,然随着遂宁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白芷产区面积缩减严重,白芷种植不得不往大英县、蓬溪县等更远的地方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白芷价格一直没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农民种植白芷的收益不能保证。因当时地价上涨,甚至有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加上打工挣的钱,收入远高于种植白芷。

其次,关于白芷的挖、熏、晒、存等工序十分复杂,不少人无法坚持。林强的女儿林月月记得在她上小学时,每次一到暑假,白芷收成的季节,父母、爷爷奶奶就会全家出动一起去挖白芷,挖完后还要用硫磺进行熏蒸。在这过程中,父母的手、背时常会被“冲”烂,所以家人从不让她碰白芷。熏完之后还要晾晒,如果遇到雷阵雨收得不及时,白芷就会生霉烂根,无法卖出,这一点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而白芷淡出市民视线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价格波动大。当时遂宁白芷因质量好深受市场欢迎,导致一度供不应求,所以不少外地的白芷趁机“混”入其中,其中亳州及周边等地的白芷,对遂宁白芷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种类多、货物杂……导致遂宁白芷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少农民储存在家里的白芷一夜之间贬值几十倍,从此就不愿意再接触这一行业。

遂宁老品牌③丨百年遂宁川白芷的“复兴”路

药材商回老家种中药材

复兴“遂宁白芷”品牌

“二十世纪末,白芷是遂宁药农唯一的经济作物,不仅有可观收益,质地上佳的‘遂宁白芷’更蜚声全国。”天地网遂宁白芷种植基地负责人郑全林说,白芷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也是一味重要的香料,在火锅底料中必不可少。

据史料记载,成书于1253年的药学专著《济生方》中,有遂宁种植白芷的明确记录。清康熙年间,白芷成为遂宁地方特产行销全国,而近代中国的医药学家也认为,全国各大白芷产区中“产四川者为正”。

记者翻阅《遂宁县志》发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遂宁白芷年产量达百万公斤。“我家祖上在成都荷花池市场批发白芷,经几代人经营积累,现已成全国最大的遂宁白芷药材批发商。”郑全林表示,十多年前遂宁城市化加快,一栋栋高楼取代了种中药的良田,白芷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渐渐式微的白芷产业严重影响了家族的生意。” “若百年老品牌在这代人手里消失了,那就是对不起老祖宗!”郑全林明白传承数百载的文化不能说没就没了,他必须做点什么改变现状。

“当时种白芷的人少,那我就自己去种!”2016年11月,郑全林放弃在成都的安逸生活,带着妻子回乡创业种地,致力于复兴遂宁白芷往日盛况。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第一个难题便是村民的不信任和质疑。“这个从成都回来的药材行老板会种地吗”“他们能给村民带来啥好处”,各种怀疑的声音让村民拒绝将土地承租给郑全林。他只能挨家挨户拜访,免费将种子发给农户,但成效不佳。那一年郑全林每天都在乡头跑,他采取每斤11元的价钱保底收购,让农户尝到甜头后才答应试种。

次年,遂宁共产白芷1300吨左右,郑全林收购了800吨左右,但当时仍以散户形式批发,种植基地和公司还没成立,通过传统渠道销售白芷。“传统营销中环节甚多,从种植户、一道贩、二道贩、中间商、集散地、贸易商到药厂,每斤白芷从农户到终端差价好几倍。”郑全林凭借自己多年的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遂宁白芷的影响力,寻找更多终端客户人群。

2016年,郑全林的药材种植和销售公司遂宁天地网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在新桥镇成立,“在电商平台上省去中间批发环节,让药农直接获利更高。”按“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让农民直接入股等方式种药材,极大地增加了农户的积极性。

遂宁老品牌③丨百年遂宁川白芷的“复兴”路

新技术年产3000吨

遂宁白芷品牌走向全国

走在船山区唐家乡渔舟村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白芷正迎风摇曳。这是2019年郑全林流转300亩土地建成的川白芷科研示范基地。去年冬天播种后,现在已快到开花的季节。

基地内的近百亩地是整个白芷基地的核心,这里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引进了新品种,种植了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亳白芷、鲁白芷、渝白芷以及四川农大的“川芷2号”、重庆药用植物研究所“渝丰1号”等几十个品牌的白芷,郑全林计划在遂宁建一块全国白芷种植生产加工展区,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中药材文化。

村民杨俊有一定的种植白芷经验,郑全林便邀请他每天在基地观察白芷生长情况。“前几天下了一场雨,雨后白芷长势喜人,到了今年夏天,收成一定很好!”

同时,种植基地还与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经常都有大学教授带研究生团队到田里,手把手指导村民种白芷,用最新科技手段培育出质量上乘的好药材。郑全林还参与中药材展会,推介遂宁川白芷品牌,以达到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新桥镇的加工基地,十几个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挑拣白芷,按品种种类、个头大小等要求逐个挑选,用现代化机器烘干之后进行加工,制成白芷片等成品。基地员工王勇告诉记者:“以前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味道难闻且污染环境,我们就放弃了老方法,采用机器烘干,方便且白芷不易腐烂,储存时间长。”

郑全林表示:“在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及做好初加工生产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白芷的溯源工作,白芷播种前,便在种植基地及初加工场地安装摄像头及小气候探测仪等设备,进行生产过程信息的全记录,实现中药材的来源可知,去向可查,过程可控,责任可究。”

据统计,2019年,全市白芷种植面积1.95万亩,总产量0.94万吨 ,产值0.98亿元。天地网遂宁白芷有限公司旗下种植基地年产销3000吨以上,“希望能让遂宁白芷的老品牌得到延续,希望带动遂宁更多的人加入到复兴白芷的行业中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郑全林对遂宁白芷行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刘晓

摄影:李四海

——— / END / ————

遂宁老品牌③丨百年遂宁川白芷的“复兴”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