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爬出井底也是青蛙


問:“一年有幾個季節?”

或許你會毫不猶豫說

這還用問嗎?肯定四季啊

春夏秋冬

那如果問你問題的人覺得一年只有三季呢?

井底之蛙-爬出井底也是青蛙

三季人

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井底之蛙-爬出井底也是青蛙


某日,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院門外掃地,遠處走來一個身著綠衣的人,那人問道:“你是誰啊?”

孔子的學生回答:“我是孔丘先生的學生。”

“那你一定懂很多東西嘍?那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吧,你知道一年中有幾個季節嗎?”綠衣人問道。

學生一聽,綠衣人居然問了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便有些不屑地答道:“自然是四個季節,這是常識啊。”

“不對,是三個季節。”綠衣人搖搖頭,認真地說。

“你錯了,是四個季節。”學生有點急了。

於是兩個爭執不下。最後,綠衣人說:

“既然咱倆誰不也說服不了誰,不如去找個人來做個評判。如果一年真有三個季節,你給我磕三個頭,如果有四個季節,我給你磕三個響頭,怎麼樣?”

學生點頭同意。

這時,孔子恰巧從門裡出來,學生便把與綠衣人的爭執稟告老師,請求評判。

孔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綠衣人,對學生說:“你錯了,一年確實只有三個季節。”

這樣的回答完全出乎意料,學生一臉不解地看看老師,欲言又止,只好帶著滿心的疑惑給綠衣人磕了三個頭。綠衣人非常高興,自豪地走了。

心有不甘的學生終於忍不住困惑,問孔子道:“老師啊,一年分明有四個季節,您怎麼說是三個呢?”

孔子笑著說:“你沒看到那人通身的綠衣嗎?他分明是蚱蜢所變。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經三季,從沒見過冬天。在他的知識系統裡,一年就是三季,你的道理怎麼可能說得通呢?你又何苦枉費口舌呢?”

學生聞聽此言,恍然若悟。


井底之蛙-爬出井底也是青蛙


“三季人”的故事啟示我們:無論說什麼,先要看清對象。對象錯了,講得再多也沒有用。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道不同不相為謀”,講的都是這個道理。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學會識人,最好能向孔子那樣,一眼就能判斷出對方的境界水平,這樣講話才有針對性,才不會浪費精力和感情。

這個故事也啟示我們:要承認“三季人”的存在,不用理想化的態度看待社會人生。自然界有高山也有土丘,有大海也有小溪,人也是如此,有愚智之分、高下之別,這才是社會的常態。不要以一己之心強加於人,也不要輕視任何人的存在。要學會換位思考,努力試著去理解人、尊重人、寬容人,與一切眾生平等相處。

這個故事還啟示我們:知識與道理的對錯都是相對的,我們都只是從自己的立場和角度看到了我們認為對的東西。因此,不管學問多高,經歷多豐富,都要抱著謙虛好學的態度處世,不可偏執一己之見,更不能試圖用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去匡正別人,證明自己的權威。要知道,境界修養無止境,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個“三季人”。


井底之蛙-爬出井底也是青蛙



每個人都是從無知到一點一點開闊自己的視野,但人始終是井底之蛙,或許有的人爬到了井口便沾沾自喜,以為自己能夠看到完整的天空,殊不知自己只是從一個井底爬到了另一個開口更大的井罷了。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不要在井底的時候與別的青蛙爭論自己看到的是否是全部的天空,往上爬才是真理;

爬出井的那一刻也不要沾沾自喜,不要因為有人看到你的屁股就不在努力;

認清自己,不斷努力,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空。

井底之蛙-爬出井底也是青蛙

我是錦鯉,文中觀點只代表個人,希望對正在奮鬥路上的你能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