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了“左思風力”

“左思風力”是指西晉太康詩人左思的詩歌風格。“左思風力”這一稱謂始見於鍾嶸的《詩品》。鍾嶸在論陶淵明詩源流時說:“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我們再結合鍾嶸《詩品》中對左思的評語“其源出於公幹。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雖野於陸機,而深於潘岳”可知,這所謂“風力”大致相當於《文心雕龍》中的風骨,大抵指思想情感的雄健振拔,語言表達的剛健有力。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八首是左思風力的集中體現,從這組詩來看,所謂左思風力大體有兩個方面。

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了“左思風力”

左思

其一,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這也就是鍾嶸所謂的“得諷喻之致”。《詠史》八首將批判的鋒芒對準腐朽的門閥制度,抨擊了士族壟斷政權,寒士有才難騁的不合理現象。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其二)


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了“左思風力”

用澗底松與山上苗的不同遭遇作比,揭露了“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象,對門閥制度作了猛烈的抨擊。他或者雄視當代,抒發他氣吞山河的胸襟與懷抱“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其一);或用尖銳的筆觸揭露上層貴族的腐朽墮落,“濟濟京城內,赫赫王侯居。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其四);

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了“左思風力”

或讚揚寒士睥睨當世,傲岸獨立的風骨,“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其五),“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其六),在這些作品中作者無非借古人古事來抒發一己之悲憤不平。名為詠史,實為詠懷。氣勢雄健高遠,情感跌宕高亢,充滿了反抗精神與浪漫情調,成為繼建安詩歌之後又一個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

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了“左思風力”

其二,語言質樸勁健。左思的詩歌雖然也用典故、辭藻,有一部分詩甚至辭藻豔麗,如《招隱詩》“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與潘陸之風並無二致,反映了太康詩風的基本特徵。但他大部分的作品,特別是《詠史》詩卻寫得渾樸質實,蒼勁挺拔。

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了“左思風力”

如上引“鬱郁澗底松”一詩,雖用典故、偶對,卻不施彩飾,更無繁密鋪寫,語言質素有力,骨氣端翔。既不同於陸機的穠豔繁富,又不同於潘岳的輕綺明暢。確如陳祚明所言:“太沖一代偉人,胸次浩落,灑然流詠。似孟德而加以流麗,仿子建而獨能簡貴。創成一體,垂式千秋。”(《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一)

左思的代表作《詠史》,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了“左思風力”

綜合起來看,高亢激越的思想情調與渾樸深厚的語言特色是左思風力的基本涵義。需要指出的是,左思雖然名列太康諸家,但他的風格卻與潘陸為代表的主流風格不相一致。在當時的文學風氣中,左思風力顯然是不合潮流的,然而它卻顯示著與漢魏風骨一脈相承的特點。左思是太康詩壇上成就卓著、拔出流俗、獨標一格的詩人。鍾嶸在《詩品》中把左思列為上品,並把他看作是太康詩壇上與潘岳齊名並列的大家,這是很有見地的。

作者介紹:我是“沐易春文人”,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詠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